作者: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随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時期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又一重要指導性政策,這是第一個系統性專門推進随班就讀工作的文件,标志着進入新時代特殊教育從完成普及向完善體制機制、内涵發展的轉型升級,意義十分重大。
教育是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兒童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将來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發展特殊教育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多樣性、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以來,随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特殊教育發展環境的重大變化,實現所有殘疾人公平公正地享有尊嚴、幸福生活,與殘疾人接受教育方式和質量的矛盾日益凸顯。推進殘疾兒童盡可能全面充分地融入普通學校,為他們提供公平又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新時代進一步實現殘疾人平等權利和尊嚴,提升殘疾人生命價值的新要求,這也賦予殘疾兒童少年随班就讀工作重要使命。
随班就讀是融合教育的普遍形式。随班就讀不僅使殘疾兒童融入普通同學中,同時也使普通兒童了解殘疾兒童的需要,尊重他們,和他們結成同伴關系,長大以後能夠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
北京市海澱區六一幼兒院,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融合教育,共同成長。袁博攝/光明圖片
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随班就讀工作,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重視關愛殘疾學生。
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随班就讀工作,需要強化依法治教理念,切實履職盡責。我國教育法律法規,特别是殘疾人教育條例對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提出明确要求。還特别指出,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别和接受能力,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意見》是進一步貫徹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重要舉措,實踐過程中要自覺依循法律法規,依法治教,采取切實舉措,努力做到殘疾兒童少年“應随盡随”,最大化推進融合教育,最大化提供專業支持,最大可能保障其更好融入社會生活。
北京市海澱區東升實驗小學開展自閉症日主題活動,讓學生們了解自閉症。王研攝/光明圖片
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随班就讀工作,需要切實落實好各項制度建設。突出做好健全科學評估認定機制、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完善随班就讀資源支持體系、落實好教育教學特殊關愛、提升教師特殊教育專業能力等若幹重點工作。規範評估認定、優先就近就便安置、加強資源支持、注重課程教學調适、完善評價制度、配齊師資抓好培訓培養、加強校園融合環境建設等,是一項重要的是機制建設。《意見》特别提出要建立工作台賬、強化控辍保學、完善激勵機制等,既是提供工作方式方法以供實踐,也是圈點薄弱之處,強調落實力度。
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随班就讀工作,需要切實抓好組織落實。《意見》強調加強部門協作、加大推進力度、強化家校共育,有的工作需要教育系統與其他系統的協作。這就需要教育系統主動作為,牽好頭,帶好隊,合好力。這是對業務工作的深度考驗,也是對現代教育治理能力的新型考驗。
《意見》指出,盡管近年來随班就讀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和一定成績,但“還存在着工作機制不健全、支持保障條件不完善、任課及指導教師特殊教育專業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随班就讀工作乃至特殊教育的獨特問題,有些也是整個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落實《意見》,既要做到有的放矢“特教特辦”,也應着眼深化整體教育改革發展,在推進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的教育體系中同步統籌解決特殊教育的問題。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29日08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