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固定句式
(一)判斷句
翻譯時要譯作:“……是……”
1.用“者”“也”表示,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
2.用副詞“乃、則、即、 皆”等表判斷
3.用動詞“為、是”表示判斷
4.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斷
例1:蓮,花之君子者也。
例2: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例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例4: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二)被動句
翻譯時要将有關詞語譯成“被”。
1.用“于、 見、“受…于…、見…于…”表被動
2.用“為”、“為…所…” 表示被動。
3.詞語本身含被動,無标志詞語。
如:賢能為之用。舌一吐而二蛇盡為所吞。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1.省主語、謂語、賓語“之”。
2.省略量詞、介詞“于”。
翻譯文言省略句時,省略的詞語,特别是在現代漢語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補充翻譯出來。
例1:如(餘)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餘)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餘)錄畢,(餘)走送之。
例2: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 (鼓)而竭。
例3:此誠不可與(之)争鋒
李4:宅邊有五(棵)柳樹。
例5:見二蟲鬥(于)草間。
(四)倒裝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現代漢語不同,習慣上稱之為“倒裝”。
謂語前置(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賓短語後置做補語
1.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為了強調謂語,有些感歎句或疑問句把謂語置于主語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謂隔開。
如:甚矣,汝之不惠!
2.賓語前置
①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在介詞前。
②用“之、是、以”把賓語提前,以強調賓語。“之”是标志,無義。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
微斯人,吾誰與歸?
忌不自信。
宋何罪之有?
全石以為底。
唯命是聽
3.定語後置
動詞短語作名詞的定語常常放在名詞的後面。一般在定語後加“者”字,有的還在名詞和後置定語之間加“之”字來表示。
如: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介賓短語後置做補語(狀語後置)
(1)介詞結構“于……”常放在謂語動詞後作補語。
(2)介詞結構“以……”、“乎……”等有時放在謂語動詞後作補語。(并不多見)
這類補語按現代漢語習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的,翻譯的時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狀語,因此,我們也稱它“狀語後置”,或“介詞結構後置”。
例如: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文言倒裝句譯成現代漢語時,要依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規律 ,将其 “順裝”過來。
例如: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判斷句
苟全性命于亂世 狀語後置
君與俱來 省略句
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被動句
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 狀語後置
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判斷句
蓋揀桃核修狹者為之 定語後置句
文言文常見句式
一、判斷句(10種類型)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麼、屬于什麼的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資也。(……也)
3.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
4.沛公之參乘樊哙者也。(……者也)
(以上四種是由“者、也”表判斷的類型)
5.劉備天下枭雄。(……,……)
6.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為)
8.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則)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同是天涯淪落人。(是)(是在先秦以前隻做代詞用,不表判斷)
二、被動句(9種類型)
1.而君幸于趙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3.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見……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為天下笑,何也?(為)
6.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7.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8.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9.洎牧以讒誅。(無标志。靠動詞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種表現。)
三、疑問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問詞或否定詞而能發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安、焉)和疑問語氣詞(乎、諸、、與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時全用,有時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借否定詞“不”)
(2)且行千裡,其誰不知?(借疑問詞“誰”)
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須用否定詞(不、毋、弗、勿、未、否、非、無、莫等)
五、詞序(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1.賓語前置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例:A.莫我肯顧 B.古之人不餘欺也
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
有兩種類型:(1)動賓結構(2)介賓結構。包括:代詞+介詞;賓語+介詞;方位名詞+介詞;是以結構(固定結構)。
例:A.豫州今欲何至?(動賓) B.沛公安在?(動賓)
C.國胡以相恤?(介賓: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賓:代+介)
E.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介賓:賓+介)F.一言以蔽之。(介賓:賓+介)
G.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介賓:方位名詞+介詞)
H.餘是以記之,蓋歎郦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結構)
③用“之”“是”作提賓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馬首是瞻。
④不規則類(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賓語前置了)
例: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B.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C.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2.定語後置(定中倒裝句)(定語是用來修飾中心詞的)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定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
有四種情況:
①中心詞+之+後置定語
例如: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高高的廟堂) (偏遠的江湖)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②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如:A.賦稅之繁重者。 B.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如: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詞+數量詞
例如:A.嘗贻餘核舟一。 B.沛公兵十萬軍霸上。
3.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例如: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王嘗語暴以好樂。
4.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這種句式常見于古漢語的感歎句和疑問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這個社會多可悲啊!)
六、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練的語言,最講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語的省略、謂語的省略、賓語的省略、介詞的省略。
1.省略主語(①承前省②蒙後省③不規則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産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承前省)
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蒙後省)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不規則省略)
2.省略謂語(包括承前省和蒙後省)
例如: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
②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蒙後省)
3.省略賓語(①省略動詞後的賓語②省略介詞後的賓語③省略兼語)
例如:①可燒()而走()也。(動賓)
②豎子,不足與()謀!(介賓)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省兼語)
4.省略介詞
例如:故久立公子()車騎中。又試之()雞,果如成言。
七、固定結構
1.不亦……乎?
表示反問,“亦”沒有實在意義,加強語氣。翻譯為“不是……嗎?”
2.是以……
“以是”的倒裝句。翻譯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問(詢問辦法)。翻譯為“對……怎麼辦”或“把……怎麼樣”
4.得無……乎(耶)?
表示推測性的疑問語氣,翻譯為“該不會”“莫非”“恐怕”。
5.無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語氣。翻譯為“恐怕……吧?”
6.得無……乎?
表示某種情況的推測。翻譯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選擇關系。翻譯為“是……還是……”。
8.……孰與……
表示比較選擇。翻譯為“與……相比”
9. 何……為?
表示詢問或反問。翻譯為“為什麼……呢?”“怎麼……呢?”
10.然則
表示連貫關系。翻譯為“既然這樣,那麼”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歎。翻譯為: “何其”(多麼)、“一何”(這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