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為什麼孟子教育的方式好

為什麼孟子教育的方式好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14:43:40
談國學:跟着孟子學育人 得天下英才教育之

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标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大師,他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對後世有着深遠影響。山東省鄒城市委黨校職教園區教師付岩芹認為,孟子的教育思想從不忽視環境對人的影響,不低估客觀條件對人的制約,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主張學習應專心緻志,重視家庭教育和榜樣的作用。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大師,他多年從事教學實踐,有學生數百人。他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滲透在《孟子》全書的字裡行間,對後世有着深遠影響。

為什麼孟子教育的方式好(跟着孟子學育人)1

孟子重視環境對教育的影響作用。《孟子·告子上》曰:“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認為,豐收之年,少年子弟多半懶惰;災荒之年,少年子弟多半橫暴,不是天生資質這樣不同,而是外部環境使他們的心有所陷溺。通過這一論斷,孟子陳述了這樣一個觀點:人的思想行為受物質條件的制約。這一觀點契合了“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說,人們隻有在解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後,才會産生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物質決定意識,這和“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相通之處。文明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決定文明進步。

《孟子·盡心上》中用了一個很恰當的例子來證明生長環境對人産生的影響和作用。孟子周遊列國,經過齊國時,遠遠望見齊王之子,喟然感歎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他認為王子與普通人家的孩子其實并沒有區别,但他為什麼有那樣非凡的氣度呢?環境對人的影響太重要了!居住環境可以改變人的修養氣度,生活飲食可以改變人的體态性格。

另一方面,孟子認為人的道德、智慧以及某些才能的獲得,往往是經曆了磨難而得來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認為,人所處的地位低,環境惡劣時,考慮問題就不得不細緻周到,這樣的曆練往往使人成才,比一般人更能通達事理,有更大的毅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毅力,學習就會半途而廢。

蘇轼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縱使一個人有天賦,如果不能堅韌不拔地朝着目标前進,就無法取得成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境出人才”。範仲淹正是懷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才熬過了那些“斷齑劃粥”的苦讀歲月而“一舉成名天下知”。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年少時發憤苦學,冬天在大雪裡行走,雪深達到尺餘,人凍得沒了知覺,寫字時,硯台裡都結了冰,這些艱難處境磨練了他的意志,使他最後成為一代名家。

孟子的教育思想,從不忽視環境對人的影響,不低估客觀條件對人的制約。

孟子重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人人皆可為堯舜”,他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孟子的思想在理論上是合乎教育心理學原則的。《孟子·盡心上》中有這樣的記載:“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舜居于深山之中,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完全取決于他的“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的積極向善的主觀努力。如果不聞“善言”,不為“善行”,那就無法“與人為善”,那就“近于禽獸”了。實踐證明,一個人具備了遠大理想和奮鬥目标,其學習就會有方向,有目标,并會通過不懈努力取得成功。

孟子主張在學習上應該專心緻志。他用“學弈”的故事生動地闡明了這個道理。他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緻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意思是說,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如你不專心緻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赢。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緻志,處處聽弈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想着有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它。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區别,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孟子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即使下棋是件小事,如果不全心全意學習,也不能學到精髓。

科學研究證明,一個人隻有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處于興奮狀态,才能主動接受知識,激發學習熱情,維護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獲得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孟子重視家庭教育,重視榜樣的作用,對教育者的要求很高。他認為,隻有賢父、賢兄才有資格教育子弟,“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就是說,孟子認為讓賢者成為教育者,才能自覺地培養人的德行和才能。孔子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繼承了這一思想,進一步表述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我們現在經常提倡的以身作則和身教重于言教,正是這種思想的概括。孟子對榜樣的作用十分重視。他曾說:“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他進一步強調聖人的榜樣作用不受時間和時代的限制。他說:“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

孟子無志做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力圖争取一個國君的支持,來實現其兼善天下的理想抱負。但卻因為授徒、著書、講學、周遊列國,成就了偉大的孟子思想。孟子閱曆之豐富,見解之獨到,才智之傑出,古今罕見。在今天,其思想仍有許多可資借鑒的價值。

中國教育自有其脈絡。孟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也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标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要善于從古代經典教育思想中汲取營養。

為什麼孟子教育的方式好(跟着孟子學育人)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