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晚間,電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在愛奇藝4集上線,開啟首播模式。這部電視劇由張若昀、戚薇等演員主演,講的則是“絲絹稅”的故事。基于目前的4集内容來看,我認為,這部電視劇屬于較為典型的古裝諷刺劇,因為叙事高智商,且節奏感明确,同時有着較為不錯的哲學寓意,所以,它可以提前鎖定一下爆款了。
先說古裝諷刺劇的一面。
古裝諷刺劇,是古裝劇當中非常重要的門類,從二十年前便已經有不少精品或者播出爆款。這次的《顯微鏡下的大明》也屬于典型的古裝諷刺劇。因為裡邊有對封建王朝的辛辣諷刺,甚至于可以說是直接諷刺到了命門上,所以,觀衆們會看着非常爽——這種腐敗的封建王朝,必須唾棄之。
該劇4集的内容當中,古裝諷刺的地方非常多。比如說,明明絲絹稅的案子已經非常清晰了,就是一縣為其它幾縣承擔稅負了,但依舊無法按照真相辦事,隻能成為一筆糊塗賬。反倒是那個傻子,是最清醒的。而傻子的清醒,攪動了整個時局。所有的清醒者,都不敢且不能面對真實數據。
《顯微鏡下的大明》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塑造了男主角這麼一個傻子,或者說算術呆子也行。中國文學作品當中,有着大量的傻子和呆子,就是這些傻子和呆子的存在,才對那些所謂的聰明貨色們進行了無情的諷刺。《紅樓夢》、《塵埃落定》、《豐乳肥臀》等等經典文學作品,哪一部不是一部傻子和呆子的故事,哪一部,不是辛辣諷刺呢?
再說叙事高智商。
《顯微鏡下的大明》最直觀的叙事高智商,便是以小博大。它并未對整個大明王朝的賦稅進行描摹,而是選擇了非常讨巧的小的方式,用男主角的視角,去慢慢撕破這個絲絹稅背後的陰謀詭計和王朝案情。從小的角度,一點接着一點地撕,反倒是可以撕出一個大口子出來。馬伯庸的叙事,在這一面上,讨巧,是聰明人的做法。他不是傻子,呆子。
同時,在電視劇作品當中,要有嚴格的算術,這些算術内容,是保障這部電視劇的專業性的。隻有存在了這種保障,觀衆們才會信服,才會進入編劇的叙事邏輯當中來。但同時,隻有高智商的算術,還不夠,還需要有故事性。什麼叫故事性,就是轉折。比如,男主角和幾個知縣對峙的時候,知縣們提到了腳力成本。這就是轉折。男主角再次有理有據地回擊,這就是再轉折。
這些,其實就是叙事上的高智商。有這些高智商的内容在,高級觀衆們就會覺得,這部電視劇質量性,它在叙事上,沒侮辱我的智利。很多電視劇觀衆差評多,主要就是叙事智商太低,觀衆覺得被侮辱了。
節奏感好這一點,不論證,明眼人都看到了。
直接聊這部電視劇的哲學寓意。
《顯微鏡下的大明》是古裝諷刺劇,諷刺的是整個的大明封建王朝,諷刺的是“封建社會”為什麼會必然落入曆史塵埃。但同時,在具體的叙事當中,它也有着非常不錯的哲學和邏輯學寓意。尤其是王陽飾演的訴棍這個角色,簡直是可以用來對照很多事情和角色的。這種對照本身,就值得我們反思。
這個訴棍在前4集的内容當中,有兩場比較重要的戲份。第一場上“法庭”,幫助賭坊的老闆。第二次,則是誣陷男主角。這兩次當中,訴棍用的邏輯學策略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斷然不要就事論事,而是先搞“誅心言論”,在人身攻擊上幹掉對方。
如果誰上了圈套,沿着這個訴棍的方向思考,就會越思考越陷入訴訟的邏輯圈套。但是,一旦學習哲學和邏輯學,這個訴棍的招數就會不攻自破。千萬不要嘲笑訴棍的這些招數。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時有發生。《顯微鏡下的大明》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後,訴棍的這些招數被嚴肅分析一下,能夠提高很搞人的智商。
此外,這部電視劇當中,基本上所有的演員都表演到位。張若昀的表演,非常好,我不認為有瑕疵。戚薇的好處是,終于不是那麼漂亮了,這是成功的。基于現在的4集内容,《顯微鏡下的大明》沒有短闆。當然,這部電視劇有懸疑色彩,最終謎底揭曉的時候,是不是托得住前邊,需要我們稍後再議。(文/馬慶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