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下雨天,看人們打着五顔六色的傘,我記憶的閘門便打開了,它讓我想起以前家中那把紅油傘,那是我心靈的一塊拼圖,總也忘不了。
聽我父母親說,那把紅油傘是他們剛進疆時買的。1966年3月,在浙江省金華市服役的父親,與幾萬名官兵一起複員到新疆支邊。臨行前,父母親想起一句老話:晴帶雨傘,飽帶幹糧。于是買了一把紅油傘以備雨天之需。那把傘很大,撐開來直徑約有1米35左右。
啟程赴疆的日子到了,父母親抱着出生才半個月的我準備上火車,送兵的人群裡不知誰說了一句:“新疆不下雨,用不上傘的。”這句話讓父親猶豫了一下,他和母親手上拎滿了大人小孩的生活用品,行動很不便。父親打算把傘扔了,但被母親攔住,畢竟是一把嶄新的傘,萬一以後用得上呢。于是那把紅油傘随我們一路西行,來到新疆阿拉爾農一師汽車二營二連。
三月的新疆,乍暖還寒,風打在臉上如同刀割一般的痛。在汽車連的安排下,我們一家三口住上了一間15平方米、四面漏風的木闆房,牆體是用木闆釘起來的,糊上一層薄薄的泥。這要比之前來的老軍墾好得多,不是“地窩子”房。
不知不覺來新疆一個月了。一天,連隊殺豬分肉改善夥食。那時有一個很人性化的規定,就是誰家生孩子,司務長那裡都有登記,連隊要分兩個豬蹄子給這家人。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也是很奢侈的待遇。
分肉那天,父親滿是歡喜的将豬蹄子拿回家,用汽車上的噴燈将豬毛燙去,洗幹淨,放到鍋裡炖着。就在這時一場傾盆大雨驟然襲來,頃刻間闆坯房四處漏雨,家裡成了水塘。父親趕緊讓母親抱着襁褓中的我,坐在木盆裡,撐着那把紅油傘,母女倆暫時有了一個小小的避風港。
父親把我們安頓好,爐子上炖的那鍋豬蹄子卻遭了殃,房頂上薄薄的土層經不住雨水的沖刷,順着天花闆的縫隙流了下來,接着一大塊泥團掉下來把鍋蓋砸開……這下可把父母心痛壞了,好在豬蹄子半熟還沒炖爛,父親重新用清水将豬蹄子洗幹淨,重新放進鍋裡炖。
暴雨停後,父母親聽老職工說南疆雨水很少,這還是第一次遇見這麼大的暴雨。這場暴雨,讓父母感到慶幸,沒有把那把紅油傘扔掉,它在暴風雨中給了我們一片溫暖的天,它的價值也由此顯現,以後成了我們家的寶。
從我五六歲記事起,那把油漆一點點脫落的傘,每逢雨雪天都能派上用場。不論是上班的父母,還是上學的我們,撐着那把紅油傘,仿佛有一股暖流湧遍全身。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直到傍晚放學還沒有停的迹象,我和一些家遠的同學隻好在教室裡等雪停。正等得焦急萬分時,突然雪地裡一團紅影向教室這邊靠近,直覺告訴我是母親來接我了,當時心裡别提有多高興了。
那把紅油傘不僅僅為我們遮擋風雪,還被當作一件工藝品挂在家裡最醒目的位置。它既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又有居家生活的煙火氣息,将小小的陋室點綴得無比溫馨,讓人覺得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很多年以後,那把紅油傘的傘骨和傘布都壞了,父母親也舍不得扔掉。直到1999年搬進新樓房,才戀戀不舍地扔了它。
回憶是一杯濃烈的酒,讓人沉醉其中,隻要一提起那把紅油傘,父母親便不能平靜。父親說當年我們挑了一擔衣物用品來新疆,現在一卡車也搬不完這個家。那把見證了他們創業置家、伴随他們幾十年的紅油傘,成了他們最美好的回憶。
我也一樣。在我心裡,那把紅油傘就是一個小小避風港,溫暖了我的整個童年。
美文:阿拉爾 李向新\ 朗誦 沈虹
在路上 與您同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