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節即将到來,人們都在準備祭品給祖先們掃墓。這個季節又恰逢春風煦暖,綠草初生,桃杏鬥豔,祭拜過先祖後,還可以順便帶着家人們去體味下春光,享受下踏青所帶來的快樂。
可是張先生在給父親掃墓的時候,琢磨着父親生前最疼愛孫子,索性就帶兒子一起去祭拜。即使是陰陽兩隔,也圖心裡盼着先人們看見子孫後代行祭高興。沒想到還沒上山,一家人就把兒子給好一頓教訓。
因為這孩子看路邊桃花好看,就摘了一束準備獻給爺爺。結果路人聽到了,也差點沒忍住要動手再教育孩子一頓。
為什麼爺爺生前這麼疼孫子,如今大孫子來祭拜,怎麼家人和路人都要責怪他呢?
問題就在于上山之前這孩子摘的這束桃花上。上墳掃墓是有很多說法和忌諱的。古代人常說,“上墳三不帶,後人福氣來”。這個三不帶當中,第一件就是不能帶辟邪的東西。
桃是中國最傳統的辟邪物。在所有的關于鬼魂靈異的藝術作品中,桃木劍、桃木釘都是必備的辟邪标配。而在神話傳說中,桃是至陽之物,僅僅是桃花瓣就可以驅邪諸鬼。
所以在祭拜掃墓的時候,所有與桃相關的物品都不能攜帶。因為這樣會給祖先的魂靈造成很大的傷害。不但對自己墳茔不好,而且還會危及到臨近的其他墓葬。難怪路人見了這孩子拿桃花上山,也忍不住想動手。
還有一種辟邪的物品也是不能在上墳時帶的,那就是朱砂。朱砂是古代人用制作符咒的,比如在《僵屍道長》,林正英扮演的道長使用的符咒就是用朱砂繪制的。這個比桃木更狠,因為按照神學文化,桃木是鎮壓,而朱砂則是代表的誅殺含義。
這些辟邪物品是所有清明祭拜的人都反對的。上墳掃墓是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奠,是讓後人在想起前人的時候有個心靈寄托。否則驚擾了亡靈安息,每個掃墓的人都有可能和你成為仇人。
這不是迷信問題,而是大衆的心理問題。誰不希望自己的先人能夠安息呢?
上墳不能帶的物品中,第二種是寓意較差的供品。
我們在掃墓的時候,按照禮節都會在先人墓前擺放一些供品。這些貢品中往往會有一些水果,擺起來好看,又可以增加供品的豐富度,但是有些水果也是犯忌諱的。
比如香瓜這類空心的水果。因為這種空心的水果代表的是沒有心,意指上墳無心。不說先人,就是旁人路觀,也會說祭拜者誠心不夠。
梨也不能用來祭拜,因為梨的諧音很傷感。逝者已矣,本來就是陰陽兩隔的悲事,再用“分離”含義的水果祭拜,難免寓意不好。
也有地方上墳不能帶成串的水果。因為不論是成串上墳還是成串不幸,都是很忌諱的含義。
第三種上墳不能帶的物品是祭拜的人穿着和飾物中那些顔色鮮豔的。這一點相信現代人理解的人比較多,因為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祭拜時早已規定,并且在大衆心理中根深蒂固的。
上墳掃墓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種對逝去的前人寄托悲哀思念的方式,從禮制的角度說,更是一種對亡靈尊重和祝福的祭祀。這種祭祀儀式從千百年前就形成了一套規定。
而豔色服裝是代表着喜慶和歡樂,是不能出現在上墳這種嚴肅悲哀的場合的。否則就是對亡靈最大的諷刺和不尊重。老話中說的三不帶将這些包含其中,隻是對傳統禮制的一種通俗化傳播。
按照禮制,家裡有逝者的,在三年内都不能穿戴豔麗的服裝,甚至不能飲酒吃肉。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清明是法定的假日,很多人會在掃墓結束後順便帶家人去遊賞一番春光。所以在穿戴上有時也難免會出現疏忽。但是按照老話說的“上墳三不帶,後人福氣來”,哪怕是為了讨個吉利,也要盡量注意不要去觸碰這些忌諱。
當然,随着時代進步,很多傳統已經被劃到封建迷信的行列中去了。所以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會漸漸遺忘了很多舊時候的所謂規矩,這是難免的。但是在祭奠先祖這種事情上,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前人能夠在這個節日中得到祝福和安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