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語文優質課課堂實例

高中語文優質課課堂實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01:46:47

"語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如果允許複旦大學單獨招生,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學不通的。"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蘇步青在擔任複旦大學校長發表"就職宣言"時曾如是說。強調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語文是學好各門學科的最基本的工具。語文學得好,有較高的閱讀寫作水平,就有助于學好其他學科,有助于知識的增廣和思想的開展。可現在的高中生懼怕寫作,讨厭語文。反省學生厭學語文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應試教育的功利性。随着高考制度的恢複,中小學教育教學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在這種條件下,人們普遍把升學率看成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尺碼。在實際操作中,基礎教育幾乎完全被應試教育所左右,教育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極端。應試教育就是在迎合廣大學生的升學欲望和社會上的"升學熱",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一種自發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以考試得分為手段,以把少數人從多數人中選拔出來送上大學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有教育家把這種課堂教育比喻成"人類智慧的屠宰場"。

第二:老師教學目的的實用性。高考考綱的制約,學校考核機制的束縛,成績評比制度的約束,使老師喜歡走實用教學的捷徑,認為"逮住老鼠的才是好貓"。導緻課堂教學方法簡單粗暴,枯燥無味。隻注重知識點傳授,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老師師唱獨角戲的課堂教學,對于富有想象力的學生來說,毫無樂趣,是一種煎熬。這成為學生厭學語文的主要原因。

第三:語文考試無信度,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生普遍認為,語文考高分難,選擇題都是算命題,考好考壞全靠運氣。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會立竿見影,短時間不重視,成績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不如節省出時間去學數理化,成績提高更明顯,所以自然沒動力去學。

因此,要想改善高中學生厭學語文的狀況,要想受到學生的喜歡崇拜,就要運用得天獨厚的富有趣味的課堂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大膽創新,用"以生為本,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用有趣味的課堂方法,多元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和思維定勢。

"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語言學界的宗師呂叔湘說。所以,作為一線教師,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加上多元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反思,使語文課堂充滿趣味,無疑是解決學生厭學語文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妨可以把一堂課的導語設計看作是一位美人,使學生在視覺盛宴中愉快的欣賞美人的顔值、才華、氣質、品德;我們也可以把課堂教學打造的詩情畫意,使學生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領悟文章的内容、構思、意境、主題;我們還可以把一堂課設計成闖關遊戲,使學生在競争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技能、激發出潛在的思維能力;

… …

一、精彩的導語設計好比美人的顔值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實施語文趣味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問題。而導語正負有醞釀情緒,帶人入境的任務,精彩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新課導語設計就像美女的顔值,初次見面,漂亮的臉蛋會令人眼前一亮,引出對美人了解的欲望。利于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從外部影響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準确定位新課教學的切入點。

在講小說《窦娥冤》時我這樣導讀:

人生是一個大舞台, 任你展示人性的豐富, 讓你解讀人生的複雜。在我國古代文學的人物殿堂裡,有這樣一些奇女子: "舉身赴清池"的劉蘭芝、"感天動地"的窦娥、 "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 "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林黛玉。她們以其鮮明的個性和抗争精神,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物畫廊中閃耀着異樣的鋒芒。《窦娥冤》是中國古代戲曲的巅峰之作,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盛贊該劇"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 。而奇女子窦娥,也承載了後人對她的許許多多的評議, 窦娥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今天, 就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文本,走進曆史,走近人物,與窦娥對話,還原一個真正的窦娥吧!

在講《棄棄疾》詞時我這樣導讀:

寒夜森森,是誰乘醉意朦胧在挑燈看劍?孤夢千回,是誰在夢裡策馬揚鞭?旌旗獵獵,是誰在千裡之外能聽見塞外翻弦?是你,孤旅漂泊的遊子, 壯志難酬的将軍,失意落寞的詞人。南歸之後的你失去了手裡的鋼刀利劍, 隻剩下一支羊毫軟管, 你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隻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曆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歎息和無奈的自嘲。你是一位愛國者,卻報國無門;你是一個大英雄,卻無用武之地,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來自八百年前的慷慨悲歌吧。

你看:精心設計适合本課的富有成效的導語,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中來,還能引發學生的共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教師就應該提高導入新課的科學性、藝術性,通過故事、歌曲、名言、對聯、情景、猜謎語、做遊戲、設懸念、成語、多媒體等方法導入新課。從多方面着手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二、形式新穎,别具一格的課堂創設:

打造詩情畫意的語文課堂

充滿詩意的課堂,能讓學生激情飛揚, 使課堂成為知識的磁場;沒有詩意的課堂教學存在内容單一、枯燥無味、教法固定等問題,課堂氛圍如一譚無波湖水,學生積極和主動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現狀,隻有立足以生為本,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詩情畫意,學生才能感受到語文的藝術魅力,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講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我注重以生為本,創設意境,激趣引入,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各個環節:

誰能說出一些古代與音樂有關的故事?

生甲:《詩經》:"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高漸離易水送别荊轲。 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生乙: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彈奏《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豔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

生丙:稽康悲奏《廣陵散》。《西廂記》莺莺聽張生彈琴:"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 其聲低,似聽兒女語, 小窗中,喁喁。他那裡思不窮, 我這裡意已通,嬌鸾雛鳳失雌雄。 他曲未終,我意轉濃,争奈伯勞飛燕各西東, 盡在不言。"

生丁:《三國演義》諸葛亮演空城計時焚香彈琴以示其閑靜而惑亂司馬懿。

金庸武俠小說 《笑傲江湖》 中也有劉正風與魔教長老琴箫合奏而為知己的故事。

馬志遠曾據《琵琶行》作《江州司馬青衫淚》雜居。叙述白居易和裴興奴戀愛故事。

我及時對這些回答問題學生提出表揚, 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答題熱情,然後借助資料讓學生了解作者背景,

最後我以唐宣宗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做小結概括了白居易的文學地位。

緊跟着又提出三個問題:

1、 誰解琵琶聲?

[ 提問] 讀了本詩, 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确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歎。 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 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迹呢?

[ 生答後闆書]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 說明] 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範疇, 蘊含着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 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2、誰解青衫淚 ?

[ 提問] "男兒有淚不輕彈, 隻因未到傷心時。 "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 生答後闆書]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 說明] 通過這樣一個問題, 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 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3、誰解風物意?

[ 提問] 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 同樣,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甲生: 篇首的"浔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叙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

生乙: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生丙:"别時茫茫獎浸月",叙述别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着詩人的離愁别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生丁:"唯見江心秋月白", 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 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師補充和總結):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 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 "黃蘆苦竹繞宅生", 寫詩人的生活環境, 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寂悲涼。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 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 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浔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裡,凄美哀人。

[ 闆書]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 說明] 這樣設計,能夠使學生明确,鑒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詩歌,在引導學生鑒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構梳理等,我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置問題,激發興趣,使學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生在詩情畫意中獲得情感愉悅的同時,對美的鑒賞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闆書設計 :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形式新穎,耳目一新。充滿詩情畫意的趣味課堂教學模式,大受廣大高中學生歡迎,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大膽創新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模式,使之妙趣橫生。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一堂課設計成闖關遊戲

創設趣味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學語文,融有趣的搶答遊戲與課本重點、難點、考點合為一體。立足"以學生為本","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競争中學習,獲得更多知識,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趣味綜合語文知識遊戲玩法:(也可專題比賽)

1、 第一次搶答:成語對對子(注意對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對)。

例:粗茶淡飯( 山珍海味)

2、第二次搶答 數字猜成語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3、第三次搶答,下面人名各取自什麼成語?

杜鵬程(鵬程萬裡 ) 陳任重(任重道遠)

4、第四次搶答;當圖文遇到成語


高中語文優質課課堂實例(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1

高中語文優質課課堂實例(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2

高中語文優質課課堂實例(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3

5、第五次搶答,下列對聯各詠的是誰?

例: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轼 )

6、第六次搶答,你知道下面的慣用語是什麼嗎?

①、把在團體中起主導的人喻為( 主心骨)

②、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喻為(東道主 )

……

這種語文知識競答遊戲最受學生的歡迎。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諸如填鴨式、滿堂灌等,存在着許多弊端,給學生的感覺是枯燥、古闆,學生學之無味,隻有不斷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讓機械、沉悶的課堂變得寬松、自然、愉悅。更好地優化語文課堂,充滿趣味,學生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

4、 利用多媒體,營造多元趣味語文課堂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我們高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提高了課堂效率,豐富了教學内容。讓課堂教學從單一到多元,完成了有"靜"到"動"的蛻變。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盡快進入所創設的課文情景,穿越時空的界限,分角色再現故事情景,來培養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情緒高漲,對課堂教學充滿興趣。

在講讀沈從文的《邊城》時,我就采用了此法。

通過多媒體投影,再現了邊城茶峒恬靜的美麗風光,邊城的事,邊城的情,都在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緩緩展開。非常直觀,學生馬上争先恐後總結出:

景美:

靜靜流淌的沱河水,矗立百年的吊腳樓、閑坐街旁的老人、沉寂肅穆的古城牆、平整無語的石闆路……

人美:

翠翠純真可愛 、聰慧矜持、情窦初開

情美:

①翠翠與傩送之間純潔的愛情

②翠翠與爺爺間純真的親情

③爺爺與鄉鄰間淳樸的友情

學生在故事解讀中,明白了《邊城》是沈從文的理想人生縮影,是他遠離邊城而做于都市的夢,生活過的、記憶中的山山水水正是沈從文漂泊流浪的最後家園,是他溫暖的心靈寄托。他筆下所表達的遊子對自然的渴望與回歸,滿懷深情地描摹熟悉的田園風光,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感人的詩。

邊城的靈山秀水是作者的心靈與生命栖息地,是沈從文為自己設置的最後的真正精神家園。中國現代文學擁有一種悲怆的底蘊,自然世界充當作家心靈的折射,更多的呈現曆史的沉重。

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可将很多美的因素更為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讓他們迅速準确的把握内容及主旨,從中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獲得審美的愉悅和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了以生為主,趣味語文進課堂的目的。

綜上所述, 要想讓學生不厭學語文,讓學生自覺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除了改革高考語文内容,最終還得靠我們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大膽嘗試,不斷創新,使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更科學,教學手段更具藝術魅力,最終形成自己獨特高效有趣的教學特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