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渠清水連通南北,千裡水脈利澤萬方。為深入挖掘南水北調工程蘊含的時代價值,日前,“南水浩蕩潤齊魯”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活動以實際行動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挖掘在南水北調工程的潤澤下,山東各市在生态保護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講好“南水北調故事”山東篇。
魯網11月16日訊(記者 範金鑫)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态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态保護治理。這些表述,充分說明了用水安全的重要性。而這之中,城市供水安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環節。
冬日的大屯水庫更顯雄壯孤寂。遠遠看去像是從平原上拔地而起,建築外觀仿佛一座大型體育場。與地上建築不一樣的是,清澈的水外在流碧波蕩漾,内裡卻蓄勢待發,以期沿着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大動脈一路北上。
水,從千裡而來。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通水運行已有9個年頭,浩浩江水滋潤着齊魯大地,給工程沿線人們的經濟和生活帶來了幸福和希望。山東德州,就是南水北調工程直接受惠城市之一。
活水源頭家在哪
城市供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供水安全保障事關人民群衆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
2013年底,總投資19.68億元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德州段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底,全面完成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德州曆史上首次用上長江水,正式進入黃河水、長江水“雙水源”保障時代。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從江蘇省揚州市附近的長江下遊引水,通過13級泵站逐級提水,利用京杭運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輸水,經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後到達東平湖後往北、往東分别向德州、膠東等地區供水。
德州市大屯水庫運行維護中心 資料圖
德州市武城縣的大屯水庫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自建調蓄水庫,位于工程輸水線路最北端,負責将引入的長江水儲存淨化,供給德州部分地區。
“過去人們隻能喝地下水,含氟量大,村民普遍有黃牙病、腳後跟疼。”山東德州武城縣郝王莊鎮龐莊村的張金雲回憶過往不由得感慨。
武城縣地處山東西北部,這裡地下水資源貧乏,水質較差,含氟量、含堿量較高,水垢較多,長時間飲用後,對身體影響較大。而随着城市及工業的迅速發展,地下水嚴重超采等問題,導緻地下水資源環境惡化。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帶來了契機。作為調蓄水庫之一的大屯水庫,有效補充了地下水,讓大家喝上了安全健康的飲用水,還為周邊環境帶來了盎然生機。碧波蕩漾的江水,不僅基本解決了當地的缺水問題,更為北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德州市大屯水庫運行維護中心供水泵站自正式運行以來,始終發揮着給德州市區供水的核心作用,作為全國化工百強企業華魯恒升集團的主要水源地,每年為其穩定供水2000餘萬m3,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德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6年,大屯供水線路與丁東水庫供水線路實現并網後,形成了“三縱三橫”供水網絡,實現了黃河水、長江水、多線路、雙管道聯合調度,既能夠配合丁東水庫供水線路供水,又能獨立滿足市區工業與生活用水要求,成為繼丁東水庫之後的第二大市區供水線路,大大提高了德州城區的供水保障率,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一渠清水潤萬家
奔騰千裡的長江水,增強了山東受水區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顯出大國重器的巨大效益。在德州,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受益。
近年來,随着德州市夏津縣城區人口不斷增長,紡織服裝、裝備制造、農副産品深加工等産業的迅猛發展,城市用水量越來越大。
借助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途經夏津縣的機遇,當地決定在縣城西部建設白馬湖水庫,作為水源的“補充”。水庫于2016年5月蓄水,2019年12月進行投産使用驗收。建成後,白馬湖水庫實現了與夏津水庫的連通,形成了“兩庫兩廠兩張網”的供水格局,大大提高夏津城鄉供水的保證率。每年可蓄存南水北調分配水量1034萬立方米。
白馬湖水庫 資料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實施,不僅為德州帶來了根治缺水問題的辦法,更為德州水利工程建設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難得機遇。從工程建設上看,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德州段,幹線位于夏津縣、武城縣境内,主要由大屯水庫蓄水工程、七一·六五河治理工程、截污導流工程和灌溉影響處理工程等四部分組成。
汩汩南水北上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矛盾,但沿線部分城市水資源緊張狀況仍然存在,用水不能“任性”。近年來,德州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把節水優先和總量控制作為規劃編制、政策制定、産業布局的重要原則,強化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加強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确保各項控制紅線不突破。
水是生命之源。如今,南水北調已然成為山東的供水要道。受益于南水北調工程的人們,在你擰開水龍頭的那一刻,請不要忘記它來自何處,這水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