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注解:
[1]選自《孟子·告子下》标題是編者加的。[2]舜發于畎畝之中:舜原來在曆山耕田,30歲時被堯起用,後來成了堯的繼承人。發,起,指被任用。畎畝,田間、田地。
[3]傅說(yuè)舉于版築之間:傅說原在傅岩為人築牆,因以傅為姓,殷王武丁用他為相。舉,任用,選拔,這裡是被選拔的意思。版築,築牆的時候在兩塊夾闆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築,搗土用的杵。[4]膠鬲(gé)舉于魚鹽之中:膠鬲起初販賣魚和鹽。西伯(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纣。後來他又輔佐周武王。[5]管夷吾舉于士:管仲,字夷吾,原為齊國公子糾的臣,公子小白(齊桓公)和公子糾争奪君位,糾失敗了,管仲作為罪人被押解回國,齊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為相。士,獄官。舉于士,從獄官手裡釋放出來并得到任用。[6]孫叔敖舉于海: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人,隐居海濱,楚莊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為令尹。[7]百裡奚舉于市:百裡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虞亡後被俘,由晉入秦,又逃到楚。後來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出來,用為大夫。所以說舉于市(集市)。[8]任:責任,使命。[9]也:語氣助詞,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頓,後半句将加以申說。[10]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11]空乏:資财缺乏。這裡是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12]行拂亂其所發:使他做事不順。拂違背。亂,擾亂。[13]動心忍性:使他的心嫁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14]曾益:增加。曾,通"增"。[15]恒過:常常犯錯誤。[16]衡于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不順。[17]作:奮起,指有所作為。[18]征于色:表現于臉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在臉上。[19]發于聲:意思是吟詠歎息之氣發于聲音。[20]而後喻:(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了解他。[21]人:指在國内。[22]法家拂(bi)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輔佐。[23]出:指在國外。[24]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1]傅說舉于版築之間:傅說原在傅岩地方做水泥匠,為人築牆,殷王武丁訪尋他,用他為相。[2市:市場,做買賣的地方。[3]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受饑餓,以緻肌膚消瘦。[4]所以:用這些辦法。[5]恒:常。[6]過:過失,這裡是"犯過失"的意思。[7生工城患:優息使人生程。[8]死于安樂: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重點詞語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
人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詞類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苦;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餓: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饑餓
所以動心忍性
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動;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強
空乏其身
空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貧困行拂亂其所為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 受到阻撓。
人恒過然後能改 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
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動詞活用為名詞,國内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動詞活用為名詞,國外
古今異義
管夷吾舉于士 士:古義:獄官 今義:有一定地位的人
所以動心忍性 所以:古義:用這些方法 今義:表因果的關聯詞語
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古義:這樣的 今義:判斷動詞
舉于版築之間 築:古義:指搗土用的杵 今義:建築、修路
一詞多義
發: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發:動詞,表現
舜發于畎畝之中 發:動詞,起,指被任用
于:舜發于畎畝之中 于:介詞,從
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于:介詞,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介詞,給 生于憂患 于:介詞,在
1.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被動句,"發""舉"表示被動意
2.困于心衡于慮
狀語後置句,"于心"是"困"的狀語,"于慮"是"衡"的狀語
3.所以動心忍性 固定結構
文章理解
内容梳理
1.内容圖解
事例開篇
舉例論證: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作者觀點:經曆了艱難困苦和磨練後
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困境造人才
歸納觀點: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正面論述: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
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經曆挫折長才幹、生于憂患
反面論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死于安樂
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中心思想:通過列舉六位曆史人物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砺,終于有所作為的例子,說明憂患可以激發人奮發向上。接着從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兩個角度進一步論證,從而闡明"生于憂患,北于安樂"的觀點。
問題理解
1.文中列舉的六個人的事迹,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從他們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麼啟示?
答:共同點:出身卑微,都是經曆艱苦磨難後,最終成就了一番作為。
啟示: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偉業,必須在思想、身體、生活、行為等方面經曆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
2.文中論述的核心問題是"生于憂愚,而死于安樂",而開篇卻不惜筆墨列舉了六位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答:這六位曆史人物都是在經曆了艱難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事業,開篇列舉這些人物及事例,是為了更有說服力的論述本文的中心論點。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行拂亂其所為"一句強調了什麼?
答: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與困難作鬥争的經驗和勇氣,磨練意志。
4.文章結尾以"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一句獨立成段在表達上有何作用?
答:這是全文的警策之語。 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論證說理之後,水到渠成地推出這個結論。 獨句成段,既深化主題,又鮮明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5.作者認為"人恒過然後能改",你認為能改的條件是什麼?
答:有積極進取之心,不斷地總結犯錯誤的經驗教訓,不斷改正。
6.作者認為成才條件源于主客觀兩種,你是怎樣看答:成才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但主觀條件起決定性作用。它可以改變不利的客觀條件,化不利為有利。客觀條件也不可忽視,有時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7.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樣的人才觀?怎麼理解這一人才觀?你的人才觀怎麼?
答:孟子認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練造就。優越的條件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
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環境、坎坷道路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裡克說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說明逆境的優越性。
8.請寫出至少兩則與本文闡述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答:窮且易堅,不墜青雲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纨绔少偉男。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9.面對艱苦環境的磨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結合文章你說說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答:面對磨難,有人奮發圖強,有人意志消沉,關鍵取決于受磨砺者自身,隻有自我努力戰勝困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反之則會在磨難中消沉、毀滅。
10.孟子說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長短錯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以選文第二段為例加以具體分析。
答: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領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構成以短句為主,和前後長句搭配起來,使全段排比句,讀起來一句緊似一句,有氣勢;且句式整式富于變化,讀起來節奏感很強。
11.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體會。(不超過20個字)
答:"磨難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要憂患意識,不要貪圖安樂"等。(言之成理即可)
舜從田野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隐居的海邊進了朝廷,百裡奚從市井間登上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時,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用種種行動去阻礙、幹擾他的事業,(通過這些)來讓他内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幹。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内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隻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歎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了解。(而一個國家)内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對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往往會滅亡,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滅亡。優質教學資料來源:百度文庫"孤村冷雨夜"
課外拓展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
[注釋]口仆:對自己的謙稱。 2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 3怨歸之:怨恨會集中于他。 4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層。 5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别擔心做不到呢。
[參考譯文]孫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說:"我聽說,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嗎?"孫叔敖吃驚不安地說;"我不聰明,怎麼能夠知道。請問什麼叫三利,什麼叫三害?"狐丘丈人說:"爵位高的人,人們會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多的人,怨恨會集中于他。這就是三利三害。"孫叔敖說:"不是這樣的。我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層;我的官越大,做事越小心謹慎,隻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祿越是多,(我對貧窮的人)布施越加廣泛。 可以通過這種辦法避免禍患嗎?"狐丘丈人說:"說得好啊!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别擔心做不到呢。"
[點評]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