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注釋選自《貞觀政要》卷二《論賢者第三》。可:可以。以:用來。正:端正。古:曆史。興替:興盛與改朝換代。明:知道。
翻譯
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端正自己的衣冠;拿曆史來做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盛與衰落的原因;用别人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正确與錯誤所在。
思考詞句中提到“三鏡”,是三個不同的參考坐标。“以人為境”“以史為境”,即是從微觀個人到宏觀的曆史,都是“明鏡”:唐太宗将魏征視為自己的“鏡子”,照着自己的正誤;司馬遷講史記最為國家的“鏡子”,照着國家的興衰。
誠如斯言,立足個人,也是如此。
一方面,我們要樹立好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參考中邁向前進,而這個坐标可以是自我目标,可以是對比的他人,也可以是過去的自己。
蘇格拉底曾說過要“認識你自己”。言簡意赅,人貴有自知之明。其實做很多事情,下很多決定,都是在真正認清自己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對自我沒有客觀的判斷,或自負,好高骛遠;或自卑,貶低自己,都不利于個人真正的成長。
另一方面,也啟發我們要珍視身邊可以給你“挑刺”的人。有的時候,生活中能直言不諱地指出你的缺點而使你面赤、心跳、汗顔、不悅的人也是難得的朋友。而面對自己的問題,我們也需要接受這些“刺”,因為隻有勇敢直視自己的不足,接納自己的缺點,認真反省,才能收獲更多的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