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1 10:52:20

第一章:人體的内環境與穩态

1、體液:體内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

2、體液之間關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2

3、内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内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 緩沖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态: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内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态。内環境穩态指的是内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态平衡中。

9、穩态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内環境穩态的意義:内環境穩态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内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2、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3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幹: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别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5、激素調節:由内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内容,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細胞外液(如血漿、組織液、淋巴等)的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于這個濃度:低血糖症 。

高于這個濃度: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血糖的來源:①食物中的糖類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原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隻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調節(蛋白質類激素不能口服:胰島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4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可口服)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收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有機分子,信息分子)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通過血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發揮作用後失活)。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别(複雜的生理過程需要神經和體液共同作用)

12、水鹽平衡調節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5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

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

缺碘: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下丘腦:内分泌中樞

(1)内環境穩态中樞(滲透壓,體溫,血糖)

(2)雙重調節

14、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6

15、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7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産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化學本質為球蛋白)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8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内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産生漿細胞從而産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産生細胞集團或沉澱,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9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

21、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0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産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隻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态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内産生、能從産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産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莖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産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扡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扡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8、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1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1、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2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标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内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内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态系統:一定區域内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 “ 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适宜、沒有敵害。

(2)“ S”型增長曲線 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最大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7、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3

8、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4

9、演替:随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裸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藓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生态系統及其穩定性

1、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5

2、生态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

3、生态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産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

生态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态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态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性)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1)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3)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着食物鍊(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

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态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傳遞在生态系統中的作用:

(1)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

信息的傳遞。

(2)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态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

(1)提高農産品和畜産品的産量

(2)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态系統的穩定性:生态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複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生态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穩定性:生态系統抵抗外界幹擾并使自身的結構保持原狀

10、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6

一般來說,生态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複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1)控制對生态系統幹擾的程度,對生态系統的利用應該适度,不應超過生态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态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态系統的内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第六章 生态環境的保護

1、生态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2、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态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态系統多樣性

3、

高中生物必修三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7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5、全球問題: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