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己亥豬年,祝你諸事皆宜,百無禁忌,閑的要命,富的流油…”今年收到好多拜年短信,其中很多就有這樣的話,話說,為什麼要祝“百無禁忌”呢?
一般來講,過了臘月二十三,年近情更切,白日漸長,時光過得飛快,馬上入年,此時大人們要叮囑小孩,不可犯了各種禁忌。
我對傳統習俗、神話傳說的了解,都要源自小時候我身在農村的姥姥。就像沈從文《邊城》中,天色一暗,暑氣一退,翠翠和爺爺在門外的大岩石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一樣,姥姥一邊在竈台前忙乎着晚飯,一邊講着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着我在熱炕頭上的提問。
姥姥說,越是年近,講究越多,小孩兒更不可以亂說話,大人小孩都不能大聲吆喝,大人也不能打罵小孩,恐讓天上的神仙聽了去。
每句話,每個舉止行動,好像都關系着來年的運程,所以每件事都顯得那麼謹慎和隆重。
一入臘月二十三,說的話就要盡量避開死、窮、病、輸等不吉利言語的諧音。饅頭放在涼房裡,風幹開裂了,要說“笑了”,就連餃子煮破了要說成“掙了”。
小時候,我就在過年犯了錯誤,在三十那天,洗盤子手一滑,打破了一隻,我媽一邊趕忙說歲歲(碎碎)平安”一邊對我幹瞪眼,沒辦法,過年不能打罵孩子。
還有一年過年,我倆收拾家,她讓我跟她共同搬移一隻很沉很大的長方形的工具箱,我看箱子的形狀,脫口而出說好像個棺材,這給我媽氣的,邊怒不可遏地瞪我,邊咬着牙小聲說“你這張嘴啊……”
因為小孩的嘴沒有把門的,所以臘月二十三,就要用麻糖粘住他們的嘴,也粘住竈王爺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
這一天,姥爺騎着他的二八自行車,從街上買回各種麻糖。有圓滾滾的,湯圓大小的,有細長條的,有更高級一點裹着芝麻的,各種是各種的吃法。我隻選那種圓球狀的,一口含在嘴裡,都張不開牙齒去咬。嘴裡的糖汁兒溢出了嘴,徑直流到下巴上。這時,姥爺就逗我說:“嘴不夠長啊,把我的雨靴給你接嘴上吧!”
麻糖吃的越香越粘,才能粘得勞嘴,小孩兒不亂講話,竈王爺不去告狀。這樣,即使一年中熊孩子犯了錯,到了這一天,粘住竈王爺的嘴,他就不會告狀,不妨礙我們來年做個好孩子。
過年要吃餃子,包餃子時,要把邊兒捏合得嚴嚴實實,我們叫“粘小人嘴”。小時候不懂什麼叫小人,隻知道大人們穿着紅襪子,腳底寫着“踩小人”。
過年貼對聯,除了門楣,窗戶,豬圈也要貼上一副,寫些豬肥豬健的吉祥話,也有勸其勤勉多生崽的寄語,剩下的紅紙,便寫上“擡頭見喜”“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等話。
姥姥說,封神榜裡,姜子牙奉命封神,等完衆神,姜子牙發現位置都已滿,自己反而沒有地方可封。 于是就坐到門楣上,當一個“監察神”。職責是防止個别神仙失職渎職,更不能讓一些兇神煞神和厲鬼恣意妄為。百姓以為,春節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是買個“雙保險”,萬一門神、玄壇疏忽,還有姜太公呢。何況姜子牙曾當神界的“組織部長”,任職監察大員,就是一些兇神煞神闖入,諒他們也不敢胡作非為,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就百無禁忌了。
這是民間的禳解之法,百姓認為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一者神仙不會怪主家,二者也不會造成什麼後果還圖個吉利。一家人仍能歡歡喜喜,過年也會順順當當的。
初五又稱“破五”,這天早上,家家要放炮,店鋪要開市,有的地方要接财神,而最通用的習俗則是吃餃子。姥姥說,進了臘月開始禁忌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而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
這些天庭、道家的神仙和傳說,在内蒙古西北農村的廣袤大地上根植,而姥姥們,則把這些神話故事,一代一代的傳說下去。下一輩兒們,也是為了圖個吉利,也許起源和故事記不太清了,但也将這樣的習俗,傳承了下來。
來源:内蒙古日報社融媒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