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圭①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過②矣,禹之治水,水之道③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④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⑤,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⑥也。吾子過矣。”(選自《孟子·告子下》)
【注釋】
①白圭:戰國時水利專家,名丹,字圭。
②過:錯。
③道:法則,規律。
④吾子:對人表親切地稱呼。
⑤洚(jiàng)水:水不遵道而流,即洪水。
⑥惡:憎恨。
【評析】
做人做事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損人利己。通過損人利己的方式,問題是解決了,但是卻是建立在自己得利或方便,而别人受到損害而艱難的基礎上的。
上文中的白圭治水,本來是大得人心的一件好事。連白圭自己也頗為自負,竟然把自己和大禹的功勞并列起來。
孟子看不慣他這種自以為是,感覺良好的做派。直言不諱地指出:大禹治水是把大水順道導入大海,沒有影響其他人的生存。這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好事,大家都很歡迎。但是你治水卻把洪水改道,排入别的國家,你的國家是沒事了,可是人家的國家豈不是要被淹了?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來曆。你自以為自己做了好事,那被淹國家的人都在指着你的鼻子罵呢?
所以,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有仁德的人是堅決不去做的。做人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把災禍轉嫁給别人。有問題,以和為貴,大家商量着解決,損人利己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