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家喻戶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内容很簡單:幽王寵幸褒姒(bāo sì)、褒姒不愛笑。為博褒姒一笑,幽王命人點燃烽火台戲弄了諸侯,褒姒果然哈哈大笑。之後幽王又多次命人點燃烽火,但諸侯們卻漸漸對幽王的把戲失去了興趣,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之時,諸侯便不來營救幽王,這樣西周王朝滅亡了。
這一故事類似于現代版的《狼來了》,最早出現于《史記·周本紀》,随後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将該故事演化為《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藝術作品。那麼本文要從以下幾方面對這一典故進行探讨:1、曆史上是否真的有褒姒,“烽火戲諸侯”是否真實存在?2.西周滅亡僅僅歸罪于幽王寵幸褒姒,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周幽王
有關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記載,見于《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而“褒姒”這一美女是從哪裡來的?《史記·周本紀》中這樣解釋:昔自夏後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于夏帝庭而言曰:餘,褒之二君,蔔請其漦而藏之,乃吉。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後宮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
也就是說褒姒是夏朝,從龍的唾液中誕生的嬰兒,該龍的唾液在周厲王時期被打開,唾液進入後宮宮女體内孕育出褒姒,之後兩位夫婦收留褒姒,逃到了褒國。後來褒國人得罪了周朝,就把褒姒獻給厲王。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後宮見到褒姒後,就喜歡上這個女子,生下兒子伯服、廢掉了申後和太子。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非常值得懷疑,因為《史記·周本紀》中對于褒姒出身、烽火戲諸侯的叙述過于戲劇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神話元素,如龍、蜥蜴、龍的唾液等。而“烽火戲諸侯”依據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史大綱》中的分析,指出:“烽火戲諸侯乃小人之談。”
他在這裡提出多個疑問:1.烽火狼煙傳警最早源于漢朝,是漢朝為防禦匈奴而建立的預警系統。西周在沒有長城作為通信中樞站點的情況下,如何千裡傳警?
2.諸侯并不能見狼煙而立刻到達,至周朝國都需要數天時間,那烽火傳信的意義何在?諸侯見無敵寇必休兵而去,這有什麼可笑的?
3.骊山之難一役,是由周幽王發兵而挑起的戰争,周幽王讨伐申國需要舉烽傳警嗎?
因此“烽火戲諸侯”,以及周幽王與諸侯之間的戰争疑點重重,這一故事很大程度是司馬遷根據史料的杜撰,是對周幽王荒淫無道外在形象的展現與深化。那麼西周王朝滅亡的真實原因有哪些,周幽王死于骊山的整個流程為何?下面本文就要讨論以上幾方面問題。
《竹書紀年》中關于周幽王骊山之難的記載:元年王即位,晉世子仇複歸于晉,是為文侯。
二年辛酉,泾、渭、洛竭,岐山崩。初增賦。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電。
四年,秦人伐西戎。夏六月,隕霜。
五年,王子宜臼出奔申,皇父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西戎滅蓋。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王師伐申。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餘臣于攜。
竹書紀年
從以上記載可以得出:周幽王元年至十一年的11年間,周王朝内部發生了多種自然災害,包括泾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崩、大震電,而且還有世界上最早記載的日食。
而這一期間,周幽王開始寵幸褒姒,五年,幽王将太子宜臼趕出王都,宜臼逃奔到母親申後的申國(今河南南陽)來躲避災禍。六年,周幽王命令伯士伐六濟之戎失敗,西戎圍犬丘,虜秦襄公之兄伯父。八年,周幽王立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九年,申侯與鄫國、西戎等地區聯姻。十年春,周幽王、諸侯會盟于太室,舉兵伐申。
十一年春(公元前771年),申國、鄫國及西方犬戎聯合,進入宗周殺死幽王、太子姬伯服,犬戎将褒姒擄回西戎。之後申侯、魯侯等諸侯在申國立宜臼為王,西虢之君虢公翰在王室周圍立餘臣攜為王,西周曆史上“二王并立”的局面出現。
所以西周滅亡從表面來看,是周幽王主導的一出鬧劇,實則顯現出周王室、諸侯之間經濟與軍事勢力的變化。周天子大權旁落,不再具有統領諸侯能力,諸侯逐漸将周天子的權利架空,群雄逐鹿的時代到來,齊、晉、宋、秦、楚等春秋五霸,秦、楚、齊、燕、趙、魏、韓等戰國七雄登上曆史舞台,展開了曆時500多年的大混戰,最終由秦國完成大一統。
那麼周幽王寵幸褒姒,褒姒之子姬伯服出生的時間在什麼時候?東周“二王并立”史實的基本情況又是怎樣的?
周幽王寵幸褒姒褒姒為褒國人(今陝西漢中),《史記·夏本紀》記載:禹“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褒氏……”,由此可見“褒國”在夏商時代已經存在。褒姒生于周宣王時期,“幽王三年,周伐有褒”,褒國兵敗後獻出美女褒姒乞降。
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褒姒生子伯服;八年,幽王廢黜王後申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後、伯服為太子。
周幽王在得到褒姒後的一年時間内,就生下兒子伯服,四年後又将褒姒、伯服立為王後和太子,可以看出幽王完全垂涎于褒姒的美貌,寵幸褒姒後違背祖制、廢長立幼,從而觸怒王室貴族、各方諸侯。而褒姒能夠迅速上位,也證明其有着不凡的政治手段,所以褒姒要為西周滅亡承擔一定的責任。
周幽王與褒姒
二王并立“周幽王骊山之難”、“二王并立”史實的來龍去脈,見于《竹書紀年》、《清華簡·系年》、《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左傳·隐公元年》、《鄭語·太史伯東遷之謀章》等曆史文獻。
首先,根據可信度較高的《清華簡·系年》記載:“幽王起師,圍平王于西申,申弗界;鄫盡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也就是說,周幽王率先起師包圍申國,命令申侯交出周平王,但申國拒絕交出天王宜臼。之後鄫國、西戎形成聯合進攻幽王,周幽王及伯盤(姬伯服)被滅,西周亡國。這一戰争中申國、晉國等諸侯國參與勤王,也借此擴展自身的政治勢力、國家版圖,瓜分進攻宗周的勝利果實。
《清華簡·系年》關于幽王伐申的記載
其次,關于“二王并立”史實,出現于多種曆史文獻之中,“二王”指的是周平王宜臼、周攜王餘臣,餘臣為周幽王之弟。而兩方勢力的對立,實際上是兩個諸侯政治集團的對立,周平王一方政治集團,為申國、魯國、許國、鄭國等東南方諸侯國;站在周攜王一方政治集團,包含虞、晉、衛、虢等西方諸侯國,這些諸侯國控制着宗周、骊山、河南的土地(今陝西西北、山西區域),以及通往東都洛邑的交通要道(平王于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陽)。
《竹書紀年》記載: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侯)所殺。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郏鄏(遷都洛陽)。”
《清華簡·系年》:廿又一年晉文侯仇殺惠王(攜惠王)于虢。
因此自公元前771-前760年的12年間,周平王、攜王“二王并立”的局面一直存在,直至晉文侯二十一年攜王被殺。晉文侯、衛武公、鄭武公、秦襄公等諸侯也紛紛轉向,轉而支持周平王,由此宣告東周王朝正式開始。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
到這裡,有關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真假辯就結束了,周幽王是西周末期著名的昏君,其不恤國事、荒淫殘暴,整日沉迷于女色、飲酒作樂,所施行的制度是對周厲王、周宣王中央集權制度的繼承。周幽王作為西周王朝最高統治者,随意改變禮樂制度、廢長立幼,對申國展開師出無名的征伐戰争,必然會導緻諸侯反叛,再加之各地區諸侯勢力的不斷壯大,西周滅亡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今日頭條号簡介:作者大平,寫文為生。本公衆号專注于曆史故事的演繹,是有曆史根據的一種戲說,而非學術性的曆史真相考究。自石器時代以來,人類曆史已延續了數千年的時間,其中有大多數曆史人物與事件湮滅書海。有鑒于此,傳承與傳播接近曆史真相的“故事”,就成為中國文化工作者的使命。願你我在苟且的路上,心懷詩和遠方!
喜歡就點個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