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和寒食合并

清明和寒食合并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05:21:43

萊陽聚焦:清明和寒食的來曆

文/韓玉政

清明節是個重要的祭祀節日。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的節日。因兩個節相隔很近,就合成一個節了。清明節,也叫寒食節。祭祀祖先,也吃寒食。

寒食,這一天不開火,吃涼飯。吃饽饽雞也叫面燕兒,還有雞蛋、鴨蛋、鵝蛋、豆饽饽、黃豆芽菜、白菜包子、蘿蔔絲包子。這一些都是前一天做好的。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1

傳說,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被流放國外,行至衛國,糧絕走不動了,随從介子推将自己腿肚子上的肉割下一塊,拌着野菜做了一頓美餐,獻給晉文公吃了,重耳吃的津津有味,便問介子推,在此荒山野嶺,從哪弄來的肉做給我吃。介子推把腿一伸說:“臣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做的。”晉文公一看,大驚失色,便對介子推說:“我若能回國得到好處,永遠不會忘掉你的大恩大德。”

後來,晉文公回國掌握了軍政大權,和他一塊流放的人都加官封爵,惟獨把介子推忘了。

晉文公的一位大臣奏明了當年衛國絕糧的事,晉文公恍然大悟,便駕車親自上門來認錯,聘請介子推出來做官,但介子推卻認為,晉文公這樣的人隻可以同患難不可同富貴,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便背了老母親上了綿山,拒不接見。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2

晉文公得知此事,又來找介子推,茫茫綿山到哪裡去找呢?晉文公想了一個辦法,如果點上一把火,介子推不就出來了嗎?這就是所謂“火焚綿山”。刹那間,濃煙滾滾,烈火騰空燃起,把一座綿山燒得寸草不留,介子推和老母親被燒死在一棵芙蓉樹下,殘骸尚存。

晉文公發現大哭曰:亡哉子推,痛哉子推,朕九泉之下有何臉面見你?為了紀念這位救命恩人,晉文公把樹伐了,做了一雙木頭底鞋,穿在腳上,低下頭看見鞋便想起介子推,連呼:足下足下!

此事發生在農曆的三月初三日。晉文公下令,這一天全國軍民不動煙火,吃涼飯,以示紀念,并定為每年寒食節。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3

這個綿山在哪裡呢?

民間說,這故事就發生在萊陽東邊,栖霞地界的綿山那裡。

晉文公請介子推做官,他不出來做,背着他媽母往山上跑。

晉文公驅車駕馬親自領兵趕到綿山山下,放火燒山,心思他就跑出來了。放上火,大火燒山,呼呼地,介子推沒場趴了,見山上有棵芙蓉樹,他就背他媽母上這棵芙蓉樹,火把這棵樹燒着了,把他和他媽母燒死了。

介子推死後化作一隻鳳凰,在綿山東邊叫五聲,起名叫東五叫,在那面叫三聲,起名叫東三叫。西山叫、中三叫、東凰跳、西凰跳。還有東王叫山、西王叫山。這些村名、山名都是紀念介子推起的。

以後,為了紀念他,晉文公曾以綿山作為封田。後來,人們因介子推化作鳳凰,就稱綿山為“鳳凰山”,還為他蓋了一座廟,廟裡的梁就是用芙蓉樹做的。

當地的人說,清明節斷火的習俗是為紀念介子推的。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4

有話說:“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 寒食這天,婦女孩子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打秋千,每個人都躍躍欲試。

秋千有兩種:一種是跐秋千,一種是轉秋千。

跐秋千,就是把兩根大木頭杆子窖地裡,搭上橫杆,形成門子框,秋千绠串上木闆,兩頭拴在橫杆上,就是個跐秋千。過去,過寒食,各村都架個秋千,有伐樹用新木樁的,有用老木樁的,有在兩棵樹之間,架上橫杆的,秋千绠要新的,有的還準備兩三條。

過寒食,秋千随便吊,習慣說法是吊秋千,有給孩子在街門門框上吊個秋千,或在門口大樹樹枝上吊的。誰家娶新媳婦,都要吊個秋千,說跐秋千能升起來,日子漸漸高。

打秋千,蕩秋千,是一個意思,但跐秋千的意思,就是腳踏坐闆,使勁往上蹬,叫跐,原動力。那不是公園玩的小秋千。過去,那時真個叫大秋千,6—10米,二、三層樓高,一面兩根木頭叉起來,叉上架上橫杆,橫杆上套兩個皮環,大繩子一把粗,還有用牛皮绠的,那可是鍛煉膽量毅力和比力氣的好時機。小夥子上秋千站着跐,一般腿下對面坐個姑娘。有勁的能跐平绠,膽小的吓得直求“停下停下,俺怪害怕的!”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5

團旺有個呱:南團旺,前埠後,打秋千,放霧露。

這個大閨女婆婆家是埠後。第一趟去看熱鬧,坐秋千闆上,心思流當流當。旁邊的人,撮弄一個小夥上去,八成是門口她小叔子,秋千蕩蕩,越蕩越高。大閨女坐着,小夥站着對着面,跐起來了。下面就加油,大閨女越害怕,小夥越有勁,跐平绠了,吓了個大閨女,閉眼,真害怕了。下面些人就仰臉吆喝:“好把着啊!好把着!”意思别吓得撒手掉下來。下面些人都仰臉望,這哪麼天上下霧露啊?歸期是吓尿褲子啦!

轉秋千,用粗木頭,立一根豎杆,頂端扣一個眼,穿上一根橫杆,橫杆兩邊吊上帶秋千闆的绠繩。豎杆下端有能推着轉動的軸,兩個人在下面像推磨一樣推,推的越快秋千轉的越快,快,就掄起來了。害怕就停下來,敢坐的能掄平绠。現在公園遊樂場,也有轉秋千。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6

這日,大家同歡樂。傳說中,有山上的小狐狸仙晃成人,擎着桃花枝進村打秋千呢。

清明節上墳為春祭,十月一日上墳為秋祭。清明這天,男人們都要到祖先墳上去祭奠。不管遠近,都帶着鐵鍁,拿着香、紙、酒、點心、水果、面燕、雞蛋、鮮花等祭品,先用鐵鍁給墓地清除雜草,給墳墓上土,插黃仙紙或白紙,意為後人興旺。在祖先墳前上香、獻鮮花、擺供、祭酒、燒紙、磕頭。現代,家中女孩子也有去給先人祭拜的禮儀。

掃墓的人離開墓地時,跪拜沾在衣服上的泥土,不能在原處打撲掉,一是對先人的懷念不輕易忘記,二是先人在那邊祈求上蒼保佑活着的人,事事如意,幸福安康。

清明節這天,多是雲天,有時還下小雨。人們還願意在茔地栽松柏樹和迎春花。樹碑也願意選擇這天。

清明和寒食合并(清明和寒食的來曆)7

過去,清明寒食節,鄉間有手拿桃花枝頭戴片松枝的習俗。男人把片松枝挂耳朵上,紮大辮時就綁辮子梢上,大閨女小媳婦就用頭卡子卡在頭發上,老婆兒就别簪上。

清明掃墓不單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曆史上為國家為人民獻身立功的人,做好事的人,人們都會紀念他們。記得學生時期,清明節前後,學校組織學生到栖霞英靈山和萊陽紅土崖烈士陵園去瞻仰革命先烈,聽先烈們的英雄故事,學習先烈們的愛國情懷和浩然正氣。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氣溫升高,風和日麗,綠草茵茵,杏花落桃花開,是個踏青郊遊的好時節。

【作者簡介:韓玉政,萊陽某企業經理,愛好文學,現為萊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有多篇文學作品發表報刊、網絡。】

【萊陽聚焦,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登載,侵權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