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六年級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總結

六年級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總結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05:31:31

六年級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總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是歐陽修在觀覽元宵節的花燈,“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王安石在感歎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在節日這一天裡都有很多慶祝活動,流傳到今天就形成了我們的民俗文化傳統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形成了非常多的民俗文化活動,今天的三首古詩就分别描述了三種不同的節日誦讀古詩,我們仿佛走進了一幅幅不同的民俗風情畫中,又從詩詞的字裡行間中,感受到詩人們不同的心境這些詩詞穿越時空,帶給我們精神情感上的震撼,讓我們帶着感情開始誦讀古詩吧,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六年級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總結?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總結(第3課古詩三首筆記)1

六年級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總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是歐陽修在觀覽元宵節的花燈,“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王安石在感歎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在節日這一天裡都有很多慶祝活動,流傳到今天就形成了我們的民俗文化傳統。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形成了非常多的民俗文化活動,今天的三首古詩就分别描述了三種不同的節日。誦讀古詩,我們仿佛走進了一幅幅不同的民俗風情畫中,又從詩詞的字裡行間中,感受到詩人們不同的心境。這些詩詞穿越時空,帶給我們精神情感上的震撼,讓我們帶着感情開始誦讀古詩吧。

一、生字預習

【侯】hóu(侯門)(公侯)(侯爵)字義:①泛指達官貴人。②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章】zhāng(文章)(篇章)(規章)字義:①花紋。②詩歌文辭的段落。

【泣】qì(哭泣)(抽泣)(泣下如雨)字義:①眼淚。②無聲或小聲哭。

【盈】yíng(輕盈)(盈利)(熱淚盈眶)字義:①[盈盈]清澈的樣子。②充滿。③多餘。

【脈】mò(含情脈脈)(溫情脈脈)字義:形容用眼神表達愛慕的情意。

【栖】qī(栖身)(栖息)(兩栖動物)字義:鳥停留在樹上,引申為居住,停留。

【鴉】yā(烏鴉)(寒鴉)(鴉雀無聲)字義:烏鴉,鳥名。

二、多音字總結

【脈】①mò(含情脈脈)②mài(脈搏)(血脈)

【傳】①chuán(傳奇)(傳遞)②zhuàn(傳記)(外傳)

三、近義詞總結

日暮——黃昏 終日——整日

四、反義詞總結

暮——朝 斜——正 淺——深

五、課文内容導讀

(一)《寒食》 【唐】韓翃(hóng)

1、春城無處不飛花,【譯文】春天的京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

這句寫的是寒食節整個長安城的迷人風光。不說“處處”飛花而說“無處不”飛花,用雙重否定表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加強烈,寫出了春天萬紫千紅、五彩缤紛的景象。

“飛花”即柳絮飛舞,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一個“飛”字,明寫柳絮如花,暗寫風,動感強烈。

2、寒食東風禦柳斜。【譯文】寒食節東風吹拂着皇城裡的柳樹。

這一句專寫皇城風光。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那皇城裡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詩人并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是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禦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别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

“禦斜柳”寫出了皇城垂柳随風搖曳之态,“斜”字明寫柳而暗寫風,與“飛”前後相襯,展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譯文】夜色降臨,宮裡忙着傳賜新火,袅袅輕煙散入權貴豪門的家裡。

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寫長安城日落時分的情景,前一句描繪了傳燭的情形,後一句描繪了沿途輕煙飄散的情景。王侯貴族得到皇帝的恩寵,雖然寒食禁火是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可以破例點蠟燭,詩人對特權階級做出了委婉的諷刺。

賜火用一“傳”字,不但描繪出動态,而且意味着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之森嚴。

“輕煙散入”四個字,生動地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沒有寫馬也沒有寫人,但那袅袅飄散的輕煙,告訴着這一切,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馬蹄聲,恍如身曆其境。同時,自然而然使人産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4、主題概括

《寒食》這首詩表面上描寫的是寒食節長安城内的景象,實際上借古諷今,暗含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諷刺之情。

5、寒食節的由來: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随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隐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燒死了。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二)《迢迢牽牛星》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譯文】(用典)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這兩句詩寫出了牛郎織女隔銀河相望的情景,寫景中寄予了無限的哀愁。

2、淺淺擢素手,劄紮(zhá)弄機杼(zhù)。【譯文】(織女)伸出纖細白皙的雙手開始織布,織布機劄劄地響個不停。

這一句是對偶的修辭手法,兩句形聲相襯,表現出織女的嬌柔與勤勞。

“弄”是玩、戲的意思,可見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她并無心于織布,隻是撫弄着機杼。

3、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譯文】一整天也織不了完整的花紋,哭得淚如雨下。

這兩句寫織女思念牛郎,悲傷不已的樣子。“終日不成章”織女每日思念丈夫,無心織布。“泣涕零如雨”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織女的淚水比作雨水,表現了織女的悲傷,突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深。

4、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譯文】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這兩句寫出了相思的情感因銀河的阻隔而無法傳遞,借景抒發了強烈的相思之情。

“複幾許”暗示牛郎織女相距并不遠,但二人卻隻能含情凝視,不得互相說話。

5、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譯文】隻隔一條清澈的河,相視而不能相互說話。

這兩句刻畫了一個外表平靜、内心凄苦的思婦形象,情景交融,哀婉動人。

“脈脈”刻畫出牛郎織女默默相對,情意綿綿的神态。“盈盈”和“脈脈”這兩個疊音詞的運用,生動地表現出了織女和牛郎受銀河相阻,默默相望的離愁。

6、主題概括

《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了女子的離别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

(三)《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1、中庭地白樹栖鴉,【譯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樹上栖息着烏鴉,

這一句寫中秋時節院中的景色,營造了一種清冷、悠遠的意境。

“地白”讓人想象出月亮将清輝灑向庭院的畫面,給人一種空明、冷清之感。

“樹栖鴉”是“鴉栖樹”的倒裝句,烏鴉已經栖息在了樹上,暗示夜已經深了,周圍一片寂靜。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練,既寫了烏鴉栖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冷露無聲濕桂花。【譯文】秋天的露水無聲地打濕了庭院中的桂花。

這一句緊承上句,借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了露珠的輕盈。

“濕”在這裡用作動詞,體現了桂花的瑩潤。

3、今夜月明人盡望,【譯文】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在仰望,

這一句從詩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盡”是都的意思。

4、不知秋思落誰家。【譯文】不知道這秋天的情思會落到誰的一邊。

接上句,詩人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懂得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随着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5、主題概括

《十五夜望月》一詩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别寫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描繪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月夜圖,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六、課後習題疑難解惑

1、結合牛郎織女的故事,說說《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

【參考答案】這首詩借神話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能會面的悲劇,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神話相關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歎的狀态來抒發女子離别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有情人不得團聚的悲哀。

2、《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思秋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思念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參考答案】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唐代詩人張籍《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用秋風、家書、說不盡、又開封,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兩句明明是寫詩人自己因聞笛而思鄉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詩人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3、這三首古詩分别與哪些傳統節日有關?還有一些古詩也寫到了傳統節日和習俗,查找資料了解一下。

【參考答案】《寒食》這首詩與“寒食節”有關;《迢迢牽牛星》與“七夕”有關;《十五夜望月》與“中秋節”有關。

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了“重陽節”登高的傳統習俗。

《元日》寫了“春節”飲屠蘇酒、換桃符的傳統習俗。

​「六年級語文」第2課《臘八粥》預習筆記,濃香臘八粥濃郁民俗情

「六年級語文」第1課《北京的春節》筆記,了解老北京的年味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