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必看的名著書籍

必看的名著書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0:18:12

文/偏要叫肉卷

然而,更有可能的是,99.9%的人壓根就沒讀過這本書。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教育部新課标推薦經典科普課外讀物《昆蟲記》。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

說實話,小時候每次看到這個封皮,我心裡都會默默地給一個差評。光是這個古樸的書名,就已經很想讓人睡覺了好嗎!

之所以這麼多年之後又重新翻開這部“經典”,是因為朋友送了我一套《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頓時讓我想起了這個↓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3

所以,抱大腿的痕迹是不是有點太明顯了……

而且,書中的情節也是蜜汁詭異。

比如裡面有一個故事說到小法布爾參加了一場捕蜻蜓比賽,參加比賽的還有神父卡格裡的遠方親戚,是一對來自美國小哥倆,名叫萊特兄弟。

開始,幾個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後來經過了一系列事件,成為了不打不相識的好朋友。

比賽結束之後,小法布爾受到蜻蜓的啟發,設計出了一架飛機,并把圖紙送給了好朋友萊特兄弟。

後來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4

所以,法布爾和萊特兄弟到底是什麼關系?!

懷着異常複雜雞凍的心情,我找來了原版的《昆蟲記》。原本隻是想八卦一下法布爾的私生活,沒想到一個更大的騙局正在等着我。

全譯本的《昆蟲記》竟然有十冊!!!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5

花城出版社的《昆蟲記》是國内唯一的中文全譯本

也就是說,我們市面上見過的其它大大小小漂亮精美的版本,全都不是原!裝!的!

周作人把《昆蟲記》介紹到中國之後,國内曾經出現了幾次翻譯熱潮。然而,受制于當時的條件,國内的《昆蟲記》不僅大多以選譯本、改寫本或精華本示人,有些版本甚至還是從日文或英文版轉譯而來的。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6

還是不要糾結縮編的問題了,縮了多少才是我們關心的!

所以,到底還讓不讓人愉快地讀書了。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7

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昆蟲記》的原著,的确是很難讀的。

上個目錄先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8

全譯本《昆蟲記》第一卷目錄,不明覺厲的樣子

而《昆蟲記》的正文,真的是每個字都認識,放到一起讀就完全不認識的節奏。可以說是翻譯得很到位了[捂臉]。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9

全譯本《昆蟲記》第一卷正文。

所以,再回過頭去看那套《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簡直就是科普界的一股清流啊。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0

畫面美到不忍直視

而且,“寫給中國兒童”這幾個字雖然又俗又土,卻也是蘊藏着滿滿深情。因為目前國内幾家知名品牌出版的兒童版《昆蟲記》,全部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1

“愛心樹童書”引進的日系《昆蟲記》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2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的韓系《昆蟲記》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3

“蒲公英童書館”引進的日系《昆蟲記》

說到科普繪本,無論是内容的趣味性還是圖畫的繪制水平,日韓的确走在了亞洲甚至世界的最前線。

所以除了涵蓋數理化的《科學小達人》和《從小愛科學》這樣的網紅科普繪本系列之外,也孕育出了像安野光雅、加古裡子這樣的少兒科普領軍人物。

相比之下,國内原創的科普繪本則顯得單薄了許多。北京市科協副主席、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就曾說過:缺人文、缺趣味、缺互動,是目前本土少兒科普作者最大的短闆。

在這種艱難的創作環境下,國内優秀的創作團隊依然花費了長達五年時間精心打磨出了一版中國兒童自己的《昆蟲記》。

講真,剛翻開《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的時候,我真的完全沒意識到這套書竟然是國内原創!

抛開内容不說,光是手繪的細緻程度,就已經完全堪比高清實景照片了。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4

更神奇的是,這套書是由四位美女插畫師共同完成的,所以在同一套書中,你可以享受到幾種不同風格的插畫。是不是頓時有種賺翻了的感覺。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5

複古手稿畫得也是相當有feel了

中國元素中必不可少的水墨風。畫面的留白和文字的編排相得益彰,顯然是經過了一番精心設計的。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6

不僅插圖賞心悅目,《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在内容上也颠覆了科普作品以往的平鋪直叙,轉而采用一種更為引人入勝的體裁——偵探懸疑小說。

類似于這種↓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7

而主人公小法布爾偷偷用普羅旺斯茜草調制的魔法藥水,也真的能讓人喝下去之後身!體!變!小!

Like this↓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8

所以,作者一定是個柯南迷沒錯了。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19

再加上小法布爾小時候生過的一場怪病,讓他獲得了聽懂昆蟲語言的能力,這導緻的直接結果是:昆蟲界發生了任何懸案,都會找他幫忙解決。

比如什麼密室殺蝸牛案啊、胡峰離奇死亡案啊、黑螞蟻失蹤案啊……當然也少不了最經典的螳螂殺夫案。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0

《黑貓警長》之《吃丈夫的螳螂》

論情節,《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完全可以和經典科普動畫《黑貓警長》相媲美,但在畫面上卻更加照顧小讀者們的情緒,一些血腥的情節都用很朦胧的畫面帶過了。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1

除了破案的主線之外,小法布爾也會經常接到額外的支線任務,比如幫被狼蛛咬傷的好朋友貝茜找解藥啊,幫昆蟲女王尋找頂尖歌唱家啊,穿越到恐龍島探險啊等等。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2

所以,盡管是以《昆蟲記》的科學内容為藍本,作者卻頗費心思地在藍本之外構建了一個個精彩的偵探故事,通過一系列錯綜複雜的人物關系,讓枯燥的科普知識瞬間鮮活生動起來。

書中每個故事既可以獨立成篇,也可以串連起來作為一部長篇小說閱讀,适讀的年齡範圍也是相當大了。

由于篇幅有限,《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中隻節選了12種昆蟲進行介紹。但是每次看到書中的人物介紹圖,我都難免會有所期待,總覺得後面還有許多故事沒有發生。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真的能推出個第二部、番外篇之類的也說不定呢。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3

演職人員一覽表

說到這兒,就要聊聊這套書的作者季海東了。

季海東是個作家,卻不是兒童文學作家,他唯一一部長篇童話《神奇螞蟻筆》,還是寫給自己的大女兒的。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說,季海東改寫的這版《昆蟲記》,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國内頂級的科普童話小說了。

先說文學性。

很多人都以為《昆蟲記》是一部“科普”著作,卻鮮有人知道法布爾曾因這部作品獲得過1911年諾貝爾獎文學獎的提名。沒錯,真的是“文學獎”哦!

其實,《昆蟲記》最大的特點就是文理并茂,既體現了科學的嚴謹細緻,又處處洋溢着人文精神。通篇作品不僅行文優美,更引用了大量希臘神話、拉丁文詩歌、曆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

所以法布爾也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其文學功底可見一斑。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4

法布爾本尊

所以,《昆蟲記》改編得好不好,文學性是很關鍵的一環。

從這一點上來說,季海東的改編是成功的。

“一年四季,普羅旺斯晴朗的天空總是湛藍的。

盛夏,這裡野草叢生,青山綠水,到處都是野草、香花、窪地和水塘。走出荒石園不遠,就可以捕到泥鳅、鲫魚、青蛙、蝈蝈、蝴蝶、螞蚱和蜻蜓。

每到傍晚時分,青蛙和蟋蟀便開始鳴叫,有時黃鼠狼會光顧農戶的禽舍,攪得雞犬不甯,四鄰不安。”

随便摘錄了一段,是不是頗有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思?

季海東是山東省作協成員,當過編劇,又寫過長篇小說,所以無論從語言的生動性還是情節的設置上來說,幾乎都可以打滿分。

所以我們更應該擔心的是,一個文學作家到底能不能把《昆蟲記》中的科學性完整地體現出來。

季海東依然做到了。

在解救黑螞蟻的故事中,為了争取時間,小法布爾和朋友們需要想辦法攔住敵人紅螞蟻。

他們通過觀察發現,紅螞蟻一旦選定了回窩路線就再也不會改變,哪怕一步遠的地方有一條更加平坦的好路,它們也會視而不見。

所以,隻要在這條固定的回窩路線上設置障礙,就可以赢得更多的解救時間。

他們首先嘗試投放小石子,發現紅螞蟻雖然有短暫的徘徊,但最終還是順利回窩了。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5

于是他們又用水沖刷紅螞蟻的回窩路線,試圖沖走它們留下的氣味,然而發現依然沒有效果。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6

小法布爾突然意識到,可能“氣味路線”這個假設原本就是錯的。

導緻紅螞蟻判斷出現偏差的除了嗅覺,還可能是視覺。

根據這個新的設想,小法布爾重新設計了實驗方案,在道路中央鋪了很多報紙。這個變化不會影響道路上的氣味,卻改變了路線的外貌。

必看的名著書籍(讀過這本名著的人)27

果然,紅螞蟻們開始亂作一團,猶豫起來。

最終,小法布爾運用他們得出的結論,幫助黑螞蟻成功從紅螞蟻手中奪回了孩子。

而小法布爾使用的一系列分析推理方法,恰恰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雙普及的兒童讀物,在國内真的是相當罕見了。

當然,這樣的貢獻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昆蟲記》的原作者法布爾先生。但正是因為季海東嚴謹而有趣的改編,才使國内的小朋友們能夠拾級而上,有機會踮起腳尖一睹原作的風采。

而說到趣味性,《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的水準也遠超很多同類兒童讀物,就連我這個“媽媽級”人物都讀得不亦樂乎。

然而,說了這麼多,别忘了《昆蟲記》對于現代兒童更重要的意義其實在于,它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然,重新認識萬物生靈與人類的關系。

在鋼筋混凝土築成的現代化大都市裡,在WiFi遍布的高樓大廈裡,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近了,與大自然的距離卻越發疏遠了。

于是,很多父母開始費盡心思地帶孩子去郊區采摘、去民宿體驗返璞的生活,希望能在灰蒙蒙的工業化城市當中,為孩子們開辟出一片小小的綠洲。

但我們也經常會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玩慣了手機平闆的孩子們,對于大自然的感受力是在退化的。

在各種聲光影色的刺激下,他們的興奮點被吊得越來越高,一隻蟲子的誕生或是死亡,對他們來說就像風吹落葉一樣簡單。

有些人大概會問,這有什麼問題嗎?

看上去似乎沒有。不關心蟲子并不會讓你失掉一場比賽,就像不關心糧食和蔬菜也絲毫不會影響你享用美食一樣。

但是,延伸到對生命的領悟力,不同的人卻是大不一樣的。

比如我有個朋友,特别喜歡吃火鍋、麻辣香鍋和串串香。一周七天,她大概有一半以上時間要靠這種刺激性飲食過活。

過度的刺激已經麻痹了她的味蕾,導緻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多大家覺得好吃的東西,她都不覺得香。

同樣的,越是沉迷于遊戲的人,回到現實中來,越容易覺得沒意思。

因為他找不到與現實生活、與大自然的聯結。

而《昆蟲記》這樣的生物學作品,恰好能給予我們另一種全新的體驗。

比如在《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中,小法布爾因為藐視蝗蟲,被蝗蟲博士變成了一隻“半蟲人”。于是,他開始體會到昆蟲蛻皮的疼痛和生活的不便,同樣也驚歎于大自然對于物種設計的巧奪天工。

這種拟人化的手法能夠帶給讀者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讓我們對周遭的生物更多了幾分理解與尊重。

而當我們具備了這種“共情”的能力,自然也就能夠更融洽、更愉快地與身邊的人相處,從而拓展自我的邊界。

就在前兩天,我看到辦公桌的隔闆上爬着一隻蜘蛛,我剛想動手把它“處理”掉,卻又止住了。

對我而言,它不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障礙,而是和我一樣渺小而又頑強的生命。

于是,我就那麼看着它,在隔闆的一個很小的區域裡爬過來,又爬過去。我突然意識到,這幾厘米見方的空間,可能就是它生命中的全部足迹。

而昆蟲生命的輪回延續,其實不也影射着人類的一生嗎?除了外形體态不同之外,從生命的本質探究,人與昆蟲又有什麼區别呢?

這些,都是我過去不曾想到的。

理解其它生命,其實也是尊重自己、拓展心靈的一種方式。

就像海子說的: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

隻有用力去關心身邊的一花一木,才有足夠的眼界和心境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