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中國網财經12月13日(記者安然 朱玲)支付牌照即将到期,寶付支付卻先收到了一張來自央行的罰單,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支付寶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網财經12月13日(記者安然 朱玲)支付牌照即将到期,寶付支付卻先收到了一張來自央行的罰單。
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公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寶付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寶付支付”)因三項違法行為被處以58萬元罰款,并責令限期改正。
就此,寶付支付回應中國網财經記者稱:監管強化、政策細化,用戶維權意識增強,均有助于支付市場健康發展。此次日常檢查發現的不足,将作為促進公司經營發展、提升管理能力的新動力。
而中國網财經記者進一步詢問将具體如何整改、目前牌照續展工作進度如何等,截止發稿寶付支付尚未給予回複。
本月面臨牌照續展
從處罰信息來看,寶付支付的違法行為包括:未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實、完整、可追溯和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緻性;未按規定設置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為不得開立支付賬戶的機構開立賬戶。
寶付支付官網披露,其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金8億。同年獲得支付牌照, 許可範圍為互聯網支付,2019年底獲批跨境支付外彙牌照,2020年初擁有VISA卡境内收單QSP資質,專注電子支付和大金融領域,并提供綜合支付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寶付支付的支付牌照将在2021年12月21日進行第二次續展。
根據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續展主要是人民銀行綜合評判非銀行支付機構許可存續期間的整體經營穩健性和合規性,以及支付業務的運營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客戶權益保障能力、發展可持續性等情況。
事實上,針對 “為不得開立支付賬戶的機構開立賬戶”的紅線,寶付支付也不是首次碰觸。早在2019年,警方全鍊條打擊“套路貸”,調查曝光了套路貸利益鍊條。根據央視報道,寶付支付就為“套路貸”提供支付通道,還與關聯公司新顔科技合作提供數據支持。
在央視此次報道中,黑龍江某市網安支隊接受采訪稱:“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支付的過程中,明知是套路貸犯罪,還為其開通支付通道,而且收費有的是每一筆按一塊錢收費,有的是每筆收0.35‰,完了之後再返回系統商0.05‰。”
時隔一年後,市場傳來寶付支付的母公司——漫道金服被終止IPO審查的消息。2020年11月,證監會網站披露了2020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其中漫道金服赫然在列。這也意味着,漫道金服IPO二度折乾。
天眼查信息顯示:漫道金服持有寶付支付100%股份,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鄭炳敏。此前的招股書數據顯示,漫道金服營收結構單一依賴寶付支付。
被指“惡意扣款”、“私自扣款”
那麼被點名和被曝光以來,具有《支付業務許可證》的寶付支付,是否有及時整改?風險防控能力、客戶權益保障能力是否又有提升? 中國網财經記者注意到,網絡上對寶付支付的投訴依然很多。
“共總扣款10次,第一筆2021年11月30日23點19分53秒莫名扣款1999元、第二筆2021年11月30日23點20分莫名扣款7168元、第三筆2021年11月30日23點20分24秒莫名扣款448元……第十筆2021年11月30日23時21分33秒莫名扣款7元。”用戶77726638964留言。
“今天打開銀行app發現29号晚上11點55分寶付支付分别私自扣款了769.26和435 我本人完全不知道這是扣的什麼款也沒用過寶付支付。”用戶7566398377留言。
在第三方平台黑貓投訴上,記者留意到許多類似的投訴。截至9月11日,寶付支付遭到的投訴就高達2669起,其中本月投訴達30起。尤其是“惡意扣款”、“私自扣款”等問題的投訴,持續在更新。
某行業資深律師告訴中國網财經記者,發生個人資産無故被刷,大概率是消費者在未留意情況下被簽署了協議。而據此前媒體曝光的就有:在“藍貓白卡”借貸平台上,看似與其他類型App注冊流程無異的驗證碼,實則是允許第三方支付扣款的“授權書”,導緻用戶填完信息就發生扣款。其中的三方支付機構,正是寶付支付。
針對用戶的投訴,中國網财經采訪寶付支付亦未能得到回複。但記者注意到其在黑貓投訴上對用戶回應稱:(寶付支付)僅為第三方支付通道,沒有借貸款業務也沒有和持卡人本人“直接簽署協議”。此處提供的協議為商戶所示。業務問題請直接聯系平台方,包括所有息費等相關業務,寶付僅為通道方。
上述律師告訴中國網财經記者,在這種 “被協議”的情況下,消費者從支付方法律維權會存在一定難度,支付方通常會以“根據與簽約商戶的約定于劃扣後結算至指定的銀行賬戶”來辯駁。但打通 “代扣通道”,一直以來都是非法活動中的關鍵步驟。作為三方支付機構,還是要在業務合作上“把好通道關”。
而中國網财經記者也留意到,用戶的投訴中這些被莫名扣走的款項,有不少扣款時間都被有意設置在了半夜11點多或者淩晨。也就是說,從風險管控角度來看,這些“未能讓用戶充分享有知情權”的業務,并非完全無從識别。
(責任編輯:金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