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仙人洞的故事?小時候聽得一位同我大小的夥伴從渠縣外婆家回來,說是那邊的人說話“怪而古之”的,不說“哪個凼”,而是問别人是“是那個塔灣兒的”;說罷,獨自笑得“背氣”(閉氣)及至1991年筆者長住重慶,發現這邊既說“哪個凼”,也說“哪堂”;偶爾也見“哪個塔塔兒”的說法,大概是“非原住民”帶來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家鄉仙人洞的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時候聽得一位同我大小的夥伴從渠縣外婆家回來,說是那邊的人說話“怪而古之”的,不說“哪個凼”,而是問别人是“是那個塔灣兒的”;說罷,獨自笑得“背氣”(閉氣)。及至1991年筆者長住重慶,發現這邊既說“哪個凼”,也說“哪堂”;偶爾也見“哪個塔塔兒”的說法,大概是“非原住民”帶來的。
哪䣊兒 哪裡:你家住~?【按】“䣊”自古表處所之義,音同“黨”。重慶話音變為dang4或tang2。參見“空䣊”。(《重慶方言詞解》)
空䣊:空處:火車上擠得一點~都沒得。|院壩上曬滿谷子,沒得一點兒~。【按】《廣雅·釋诂二》:“處、所、䣊,居也。”“䣊”自古表處所,與重慶話此詞基本相合。(同上)
一、䣊 黨
䣊:《說文·邑部》:“地名。”段玉裁注:“今俗以為鄉黨字。”《玉篇·邑部》:“一曰五百家為䣊。今作黨。”《集韻·蕩韻》:“或作䣣,古書作(尙邑),通作黨。”
《廣雅·釋诂二》:“䣊,凥也。”王念孫疏證:“古通作黨。”
“䣊”,也就是黨參、上黨(山西省長治市)之“黨”。多朗切。
黨:《釋名·釋州國》:“五百家為黨。黨,長也,一聚所尊長也。”
“匪黨人之敢拾兮。”呂延濟注:“黨,鄉。”(《文選·班固<幽通賦>》)
“鄉老。”鄭玄注:“州、黨、族、闾、比,鄉之屬别。”(《周禮·地官·序官》)多朗切。
二、各地類似說法
除了“黨、䣊”等說法外,就是“塔、搨、忒”等入聲形式。
(一)當 場
當上:湖南耒陽(贛語):嘛個~。
别當:别的地方。江西贛州盤龍(客話)
别當人:别處人;外地人。江西蓮花(贛語)江西贛州盤龍(客話)
别場處:别處。江蘇吳江盛澤、吳江黎裡(吳語)
别場好:别處。上海奉賢(吳語)
别場花。别處。蘇州(吳語)。《海上花列傳》第六回:“雪香道:‘耐聽仔我閑話,别場花也去未哉;耐為啥勿聽我閑話嗄?’”
别個場化:别處。蘇州、常州;浙江湖州雙林(吳語)
别搭場化:别處。上海(吳語)
别旱場的人:外路人。福建光澤(閩語)
别塊戶蕩:别處。浙江金華(吳語)
“好、花、化、戶”,亦“處所”之義。它們屬于“宮庼館官局家居構”系,詳“草不黃俗話說”《家曰“甲子”》系列。“别塊戶蕩”之“蕩”即“黨䣊”。
(二)塔 搨 忒 迹
别塔:别處。叠塔尋勿着,到别塔去尋尋看。上海松江、寶山霜草墩;江蘇宜興、常熟(吳語)。周正良《陸瑞英故事稿十二篇》:“嫩(你)還是遠隔開,住勿别塔,勿嘛住老大浪,勿嘛住老二浪。”
别二達:别處。廣東惠州(客話)
别搨:别處。雲南水富(西南官話)
别忒:别處;他處。浙江甯波。應仲《甬言稽诂·釋語》:“《詩·大雅·綿》:‘自土沮漆。’傳雲:‘土,居也。’音變土陌切,俗音如忒。甬俗稱他處曰‘别忒’。土,猶地也。”
别迹:别處。福建永春(閩語)
三、文獻中跟“塔”關聯的詞
㙇:《玉篇·土部》:“牛馬所蹈之處。”醜玉切,入燭徹。
(土耷):《集韻·盇韻》:“地之區處。”德盍切,入盍端。
㙮:同志,你曉得打罷榆林,咱德隊伍又朝哪㙮開呀?(柳青《銅牆鐵壁》第一章)
塔:揀一塔幹淨田地,将這厮跪隻。(元佚名《谇範叔》第四折)
這厮說謊,官道上偏那塔兒滑,我試走;若不滑,我打你個弟子孩兒。(元佚名《醉寫赤壁》第二折)
搭 踏:摧環破壁眼看盡,當天一搭如煤炲。(盧仝《月食》詩)
《唐五代語言詞典》:“塊,表示較小的面積。”《祖堂集》卷四“丹霞和尚”:“大師曰:‘佛殿前一搭草,明晨粥後刬卻。’”一搭,一塊也。也作“踏”。卷五“雲岩和尚”:“僧〔雲岩〕問石頭:‘如何是祖師意?’石頭曰:‘老僧面前一踏草,三十年來不曾鋤。’”明王子一《誤入桃園》第三折:“見了這三五搭人家稀密,過了這百裡重山路逶迤,那裡也新郎歸去馬如飛。”明佚名《孤兒記》第九出:“程英,那裡有一搭白的,是甚麼物?”
答:這答樹木長的似傘兒一般。(《拍案驚奇》卷三十八)
塌:哎喲天那,但不知那塌兒裡,把我了磨勒死。(元楊顯之《潇湘雨》第二折)
(三)庴 草
别庴人:外頭人。福建崇安(閩語)
别草:别的(地方)。浙江餘姚(吳語)
四、團 帶
福建廈門(閩語)稱“别處”為“别帶”。這個“帶”即是表示“地方”義的這一帶、那一帶的“帶”。如何将“帶,紳也”(革帶、衣帶。《說文·巾部》)義的“帶”跟表示“地方”的“帶”解釋清楚,我看非用筆者的“聲衍韻失”(ang→an→a/am→an→a)漢語音義演變理論不容易說明白:
繩→缐線紳索→帶
黨䣊䣣→團塔搨→帶
團,《說文·囗部》:“圜也。”是“圓”的意思。“團”作“地方”義講,出現在唐末五代:
诏諸州并鄉村,率以百戶為團,團置耆長三人。”(《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此“團”顯然是“黨、䣊”那一路意思。川渝說“隻有一小團兒地盤”、“這一團團兒有三畝多”、“我們這一團轉的人,大都姓王”、“屋團屋轉栽些竹子”等等,“團”即地方之義,沿襲了《資治通鑒》的意思。
又有名為團者,如城南之花團,泥路之青果團……。(宋耐得翁《都城紀勝·諸行》)
這個“團”,“市肆也”,就可歸入“草不黃俗話說164” “所、處、許”及“城井”系,請參《“亥市/街市”,猶如隔日發瘧疾?》“場→廛集→市”系。其實,市肆之“團”,跟地方之“團”,音義完全關聯。
帶: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
今為常用語:寒帶、溫帶、回歸帶;這一帶出了很多名人。當蓋切,去泰端。月部。
四、與“黨、䣊、團”等關聯的詞
塘 汛:明清駐軍警備的較小轄地,比汛小。《六部成語·兵部塘兵》注:“比汛狹小曰塘,比塘狹小曰鋪。”塘,徒郎切;汛,息晉切。
“汛”,或作信:
臣非不遵诏命,擅離信地;但征漢大事,臣若不來,恐無盡忠之人肯用命也。(明酉陽野史《三國志後傳》第五十六回)
廈門大學曾良先生《明清通俗小說語彙研究》:“信地”,指軍隊駐紮和管轄的地區。大概軍隊駐守的區域需要經常巡邏,就如潮汛而複來。(83)似乎是“就字釋詞”,難于惬當。
畽:他東切。見後。
塅:地名,指面積較大的平坦地方,如福建中塅,湖南田心塅。
乙酉,賊攻城,奉母及妹走高塅。(《南疆逸史·溫奇梧傳》)
兩個民兵,擡着泥漿,滑滑溜溜到了大塅裡。( 周立波《民兵》)。
“塅”音“段”
段:居委會(小區)分段:一段二段,也是一帶之義。
疃:《說文·田部》:“禽獸所踐處也。”
姑蘇麋鹿疃,風月有書堂。(宋黃庭堅《觀秘閣蘇子美所題詩》)
盤桓疃畔巒端路,見一個繞倒忉騷老夫。(《雍熙樂府·粉蝶兒·耍孩兒》)吐緩切,上緩透。元部。
墥:《玉篇·土部》:“亦作疃。”
畽:《玉篇·田部》:同“疃”。《集韻·緩韻》:“疃,說文:‘禽獸所踐處。’引詩‘町疃鹿場。’或作畽。”
“町畽鹿場”陸德明釋文:“畽,本又作疃。”(《詩·豳風·東山》)《集韻》土緩切,上緩透。他東切。元部。
浙江諸暨王家井(吳語)的“别落堂”(别處)之“落堂”,猶川渝的“那堂”;江西宜春(贛語)“别賴立”(别處)之 “賴立”,猶川渝“那裡(loli)”。
成黨、成團,實際上也是“成坨”,“黨→團→坨”也是一樣的演變路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