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式品鑒詩詞,往日拾遺)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曾任監察禦史,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又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他的詩通俗清新,别具風格。
注釋解說:
⑴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⑵晴:與“情”諧音。
全詩解釋:
江邊的楊柳條垂拂,江中的水面平靜如鏡,姑娘忽然聽到江上傳來了歌聲。這歌聲是那麼的熟悉,為什麼他不直接對我表白呢?哎,這個人呀,讓人捉摸不透,就像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東邊出太陽了西邊卻還在下雨,說不是晴天可又有陽光,這是無晴(情)又有晴(情)。
品鑒鑒賞:
這首是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産生的内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并無直接關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叙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隐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于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