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裡幾乎都有冰箱,冷凍室裡也常常放有滿滿的冷凍雞、鴨、魚、肉,那麼該如何解凍才科學呢?
是室溫解凍,冷水解凍,還是用熱水解凍,或者還是用其他的方法解凍更科學?現在就告訴你。
要解釋這件事,先要從解凍過程說起。-18℃的冷凍肉從凍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冰從-18℃升到0 ℃左右,第二階段:冰從0 ℃的冰變成0℃的水,第三階段水從0℃的升到室溫。
肉吸熱是否快速,讓這三個過程順利進行,讓肉塊的裡外化凍均勻,要看外界向凍肉的傳熱效率是否好。在冰的狀态,傳熱效率比較高,凍肉升溫到0℃之前,升溫的過程比較順利。空氣比水傳熱慢,所以泡在室溫的水中化凍,要比直接把肉扔在室溫的空氣中快。此外,凍肉的表面積大,傳熱的效率也會比較高,所以一塊扁平的凍肉比一個正方體的凍肉容易化。
加熱水解凍,則蛋白質受熱會發生變性,而且在變性過度之後,肉與水的親和力下降,傳熱效率也會有所下降。蛋白質會變得發幹發硬,不那麼柔嫩。而且熱水解凍肉當中的可溶性物質溶出,鮮美的味道喪失嚴重,口感和味道都會變差。
因此,我們選擇解凍方法就需要從這三方面來考慮:一要解凍均勻,二要味道和口感保持不變,三要微生物繁殖少,安全性高。
這樣來評價,用熱水化凍當然是糟糕的。把凍肉泡在熱水裡,表面迅速解凍升溫,升到20℃以下,甚至有點變色,而中問還是一塊大冰核,可以稱為一種“夾生”狀态。這時候傳熱效率是最低的。馬上拿出來吧,中間沒有化。繼續泡着呢,微生物的增殖程度非常可怕。同時還會發現,泡肉水變成混濁狀态,其中溶解肉的可溶性含氮物——它們可是鮮味的重要來源,還包括水溶性的維生素B族,營養損失慘重。以雞胸肉為例的測定表明,這種方法會損失相當多的可溶性含氮物,超過肉中總含氮量的5%。
用冷水化凍,比熱水會稍微好一點,不至于出現外面變硬的情況,但也不能讓人安心。因為在幾個小時的浸泡過程中,冷水也會溶出含氮物和維生素,隻是溶出的數量比熱水少一些。泡肉水中仍會滋生微生物,隻是繁殖速度稍慢。
室溫化凍,也很糟糕,因為試問解凍時間很長,短則幾個小時,肉表面的微生物會迅速大量繁殖到一個驚人的數字,不僅可能改變肉的風味,如果後面烹調時加熱不透,還會帶來食品安全隐患。
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解凍,是最理想的方法。可以在頭一天晚上把肉從冷凍室中取出,放在一個塑料保鮮盒中,或者放在保鮮袋中,然後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下層,最好是-1~1℃的保鮮盒中。這樣,肉不會馬上從外面融化,而是在冰凍狀态下整體升溫,化凍均勻,化凍之後因為溫度仍然在0℃附近,不會滋生大量微生物。沒有含氮物的溶水流失問題,蛋白質在低溫下也能保持柔嫩的狀态。所以,無論是安全方面還是口感方面,都不會有任何麻煩。拿出來的時候,魚肉狀态良好,損失肉汁很少。
冷藏室解凍,雖然時間比較長,但不易變質。把凍肉放進冷藏室,放24小時都沒事。倒是相當奇怪,人們居然能把生肉生魚放在室溫20℃的廚房裡,隻用點水泡上就以為放好幾個小時微生物都不會超标。
另外,為了方便解凍食用,建議凍之前把肉切成較薄的片(如1一3厘米厚的平片),且按一次能吃完的量分包,裝進保鮮袋,然後凍存在冰箱的冷凍室。這樣不僅凍結速度更快,解凍使用也更方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