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結構性存款誕生已經有10多年曆史,較長一段時間因為收益率平淡而成為小衆産品,但随着18年資管新規的出台後,理财産品打破剛兌,不再保本保息,人們的視野再次聚焦結構性存款,因為它在本金安全前提下,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那麼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呢,它是真正的存款産品嗎,有沒有什麼風險等?今天#财經科普創作人招募#就為你詳細科普一下。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通俗的講,就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從而将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彙率、股價、黃金、信用等挂鈎,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創新産品。由此可見,它與一般性存款還是有區别的。
一般性存款,比如整存整取、活期存款、零存整取、大額存單、大額特色存款等,都是保本保息,固定利率,而且可以提前支取,也可以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不僅本金零風險,而且利息也是按照存款時的約定全額兌付,換句話說,一般性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具有剛兌性質。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結構性存款不屬于一般性存款。
那麼結構性存款是不是理财産品呢?也不是。“一行兩會一局”資管新規出台後,理财産品不再保本保息,投資者需要自行承擔風險,不僅收益率是浮動的,而且在極端情況下本金也有虧損的風險,同時實行淨值化管理,每天都可以看到盈虧情況。而結構性存款本金是保證的,且收益率有一個最低和最高區間,哪怕觸發最壞偏離,也可以獲得最低收益,同時它在持有期間是處于封閉狀态,隻有到期才能知道具體收益率。因此,結構性存款也不算理财産品。
所以,準确的說,結構性存款是介于一般性存款和理财産品之間的一種金融創新産品。
那麼對投資者來說,它有風險嗎,風險點又在哪裡?這就需要知道結構性存款最終是如何計算出收益的,即收益确定原理。為了更形象說明,我們可以看一實例。
舉例,某行發行一種挂鈎日元彙率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為1.5-3.75%,期限180天,且目标區間為觀察期内大于挂鈎标期初價格的-10.5。那麼,根據實際市場運作,該産品最終收益就會有三種可能:
一是挂鈎标的價格始終大于期初價格-10.5,處于目标區間之外,則按照1.5%計算收益,獲得最低收益。
二是挂鈎标的價格始終小于期初價格-10.5,則享受最高收益率,按照3.75%計算收益。
三是觀察期内,挂鈎标的價格時而處于區間外,時而處于區間内,則以處于區間内的實際時間,再按照3.75%來計算最終收益。
由于結構性存款的投資标的中,大部分底層資産(90%左右)仍然是存款,隻有小部分資金與衍生品挂鈎,以獲取更大收益,所以哪怕僅獲取最低收益,也不會傷及本金,因此它的本金是安全的,而它的風險就在于:
一是收益率是浮動的,幅度有多大?按照上述原理,極端情況下,有可能不如同期一般性存款利率,但如果銀行産品設計合理,高度契合市場預期,則可能超過同期一般性存款利率,這個需要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以及制訂好切實可行的投資理财規劃。
二,結構性存款一般時間較長1-5年不等,且有封閉期,不能提前支取,所以流動性較差。
三,謹防假結構性存款。因為發行結構性存款是需要金融衍生品交易牌照,個别中小銀行為了中收,有打“擦邊球”現象,這是違規的,被清理整頓是遲早的,也就有可能出現違約風險;其次,故意降低挂鈎标的偏離值,以便投資者輕易獲得最高收益率,其實這也是變相的“保本兜底”行為,同樣也是觸碰紅線的行為。
綜上所述,由于結構性存款具有本金安全,但收益率浮動的特點,所以它更加适合追求本金安全,但又願意承擔一定風險,以追求更高收益的穩健型投資者,對于希望保本保息的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并不适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