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問題一直深受大家關注,門診上看痘痘(痤瘡)的患者絡繹不絕,不少人治到最後不知道怎麼辦好了,覺得自己“沒救”了,事實并非如此。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痘痘的詳細治療方式,看完這個,或許你對自己的情況才更為了解。
痤瘡臨床表現痤瘡多于青春期發病,好發于顔面部,尤其是前額,雙頰部和颏部,其次是胸背上半部及肩周等。
初起損害為白頭粉剌和黑頭粉刺兩種。
白頭粉刺為散在的針頭至粟粒大小的膚色或灰白色圓錐形丘疹,毛囊開口不明顯,不易擠出脂栓。
黑頭粉刺見于明顯擴大的毛囊口中,呈黑點狀,用力擠壓較易擠出脂栓,其表面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
粉刺可繼發演變成炎性丘疹,若繼發感染,中心出現膿頭,成為膿丘疹或膿疱,周圍輕度潮紅。進一步發展,形成黃豆至蠶豆大小的炎性結節或囊腫,呈正常皮色或暗紅色,高出皮面。愈後常形成萎縮性或增生性瘢痕,嚴重影響容貌。
臨床上以上數種損害常同時存在,但以其中一、兩種為主。
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的治療
選用維A酸類藥物,如0.025%維A酸膏,1日3次,症狀改善後可改用每日1次0.1%達芙文凝膠外用,皆有較好療效。應将有皮損處全部塗擦藥物,而不是僅僅塗在單個粉剌上。注意,這類藥物常引起皮膚刺激現象,敏感性皮膚更易發生,因此要在醫囑下使用。
對維A酸類藥物耐受性差的可選用2%水楊酸酒精,其療效雖不如維A酸,也有一定療效。
丘疹、膿疱性損害的治療
病情較輕者可選用外用過氧化苯甲酰及抗菌素治療,病情較重者,外用藥引起刺激反應過重者及外用藥治療無效者可内服抗生素。也可内服外用聯合治療。
外用藥物:過氧苯甲酰凝膠(5%過氧化苯甲酰),克林黴素磷酸酯凝膠(1%克林黴素),或紅黴素過氧苯甲酰凝膠(5%過氧化苯甲酰 3%紅黴素)外用,每日1~2次(紅黴素過氧苯甲酰凝膠在室溫下不穩定,需置于冰箱内保存)。
個别患者用以上藥物時可出現局部灼熱、發紅、脫屑等刺激現象,因此開始使用時可小範圍内試用幾日,如無刺激,再按常規使用。
内服抗生素:可抑制緻病細菌生長,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環素0.25克,每日4次口服,連服1個月,若有效可将劑量遞減為0.25克,每日2次口服,繼續服用1~2個月為1療程。
鹽酸米諾環素每次50毫克,每日2次,連服6~12周為1療程,較四環素療效更好。
結節囊腫性痤瘡,最嚴重也最難治的一類痤瘡
維A酸類:适用于嚴重的囊腫性痤瘡經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它可抑制皮質腺,控制角化過程和炎症,并能抑制痤瘡杆菌,常用的有13-順式維A酸,劑量為0.5~1毫克/(千克·日),服4周,若有效,4周後改服維持量,0.1毫克/(千克·日),總療程為4個月,該藥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因有緻畸作用,育齡婦女慎用,孕婦禁用。
雌性激素:常用達英- 35,内含醋酸環丙孕酮和乙炔雌二醇,可對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質腺活性,于月經第5日服用,每日1片,共服21天,停藥7日後再開始第二個服藥周期,共服3~6個周期,效果較好,但男性禁用。
其他輔助治療
維生素類:口服維生素B6 10毫克,每日3次,複合維生素B,每次1片,每日3次,也可口服維生素A 2.5萬U,每日3次。
中醫中藥:丹參酮有中藥抗炎作用,每次2片,每日3次,也可服用當歸苦參丸。
負離子噴霧後外敷中藥導模:可清除油污,減少皮脂分泌,促進炎症消退,對中重度座瘡患療效。
此外,日常還要注意,長痘期間用溫水輕柔洗臉,不使用粉底等化妝品成油質護膚品,以免堵塞毛孔。還要注意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少食高糖、高脂及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暢。生活有規律,保持精神輕松、愉快。最重要的是,不要用手擠痘痘!
講述皮膚多方位保養,普及皮膚病科普知識,歡迎關注皮膚科趙俊英。還想知道有關皮膚的知識可以在評論或私信告訴我,出診之餘會抽空給大家回複。#清風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