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設置在拱頂轉折處的垂飾(Pendant) 是一種完全的裝飾結構,從垂飾端頭一直延伸到拱頂上的花紋将兩部分結合起來,垂飾的設置同時也避免了拱券的單調感。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栓系設施,通過手動操縱,通常不需要鑰匙或鎖。插銷(Latch)上雕刻的圖案以簡單的紋飾為主,通常要與大門或所在建築的裝飾風格相一緻。
建築中所應用的裝飾圖案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各種用具的裝飾圖案,還可以根據不同材質的特性給這些裝飾圖案搭配紋飾,使之與整個建築達成風格的統一。圖示盡端木雕裝飾來自英國薩默塞特的特魯爾教堂( Bench ends, Trull Church, Somerset)。
意大利的哥特式風格總與拜占庭或是其他風格相混合使用,而且對意大利地區的影響也不大,其主要成就體現在世俗建築上。馬賽克鋪地上四葉草的樣式以及更自由的圖形和色彩變化也是一大特色。圖示為意大利盧卡大教堂1204年大理石馬賽克地面裝飾圖案( Italian Gothic marble floor mosaic, Lucca Cathedral, 1204)。
博斯(Boss)是對設置在柱子、肋線或橫梁交叉處裝飾圖案的專門稱呼,其主要功能是利用這些精心雕刻的花紋來美化交叉處。博斯的雕刻題材非常廣泛,最常用的是人頭、花朵或刻意突出的标志性圖案。圖示博斯來自梅爾羅斯修道院(Melrose Abbey)。
這種支架被設置在屋頂或樓梯下的起拱點連接處,作為一種細部裝飾。建築中出現的支架也從側面反映出建築的風格,因為不同風格時期都有特定的裝飾母題,猶如古羅馬時期的苕茛葉飾一樣,有着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雕刻手法和表現手法。
圓形與交叉結構形成強烈反差,在圓形中心及四周的裝飾動感的葉片,使整個圖案如同正在行進的車輪。圖示博斯來自赫特福德的聖阿爾本修道院(SL Albans Abbey Church, Hertford)。
編織形式的圖案需要很高的雕刻技術才能完成,這種圖案可以通過深淺的不同雕刻手法而産生凹凸的變化,使平面的花飾變得有立體感。英國蘇賽克斯波克斯歌教堂早期風格博斯( Boxgrove Church,Sussex )。
在牆壁上凸出的肋架交叉處的石雕裝飾,在英文中的術語稱之為“boss”,專門指這種處于肋架交叉處的裝飾,而采用人物形象裝飾的博斯,其人物形象多來自聖經。
此處的裝飾被處理成四個怪獸頭的形式,尤其是怪獸的眼睛部位雕刻得最為傳神,這種雕刻使結構本身仿佛也帶有了表情一般。
橫梁、肋架交叉處經過雕刻的石頭工藝品裝飾,以四葉飾為中心,向外伸出的四枝葉片正好位于梁架結構缺口的空白處,使結構的交叉處形成一個近似于圓形的圖案。
這是一種比較巧妙的裝飾方法,上半部分利用結構本身分隔的層次設置裝飾物,下半部分則使用連續的圖案,上下結構本身産生對比。圖示博斯來自英國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 Oxford)。
錐形的尖梁托與奇特的葉飾相組合,仿佛是一支燃燒的火炬,雖然垂飾的組成元素和雕刻手法都很簡單,但其效果卻非常具有動勢。圖示梁托來自牛津北摩爾教堂(Northmoor Church, Oxford c.1320)。
梁托上的花飾用了很深的雕刻線腳,使整個梁托顯得很剔透,而端頭部分的王冠形花飾則表明了建築的尊貴。在許多建築中,鑲嵌在建築之中的專門的标志性裝飾圖案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家族的印記、特殊的專用圖案等。圖示梁托來自牛津基督教堂( Christ Church, Oxford 1638)。
由四瓣花朵組成的十字形花飾,其外圍大體呈圓形,與頂部三角形的拱肋相互搭配,通過形狀的變化使簡單的圖案富含變化,增加表現力。圖示梁托來自林肯郡聖本尼帝克特教堂(St. Benedict's Church,Lincoln C. 1350)。
随着技術的提高,尖塔越造越玲珑,大量細長的尖拱券使高塔變得岌岌可危,似乎随時可能倒塌。随後,扶壁也開始向着這種風格發展,整個建築都重得輕盈和通透起來。圖示尖塔來自1500年聖史蒂尼布裡斯托爾教堂(St. Stephen's, Bristol c. 1500)。
這種設置在屋頂,主要用于通風和透光的突出物又被稱為燈籠式屋頂(Louver)。這種小屋頂通常是室内壁爐通風的煙囪,在中世紀的英式住宅中很多見,而且燈籠式屋頂還可以制作成可以調節的活動形式,既遮擋了風雨又保證通暢。
在門或大窗戶的橫楣上所設的這種突出的小窗稱為氣窗,也有的設置在屋頂上稱之為頂窗(Transom)。這種窗通常-一年四季都開着,主要為建築内部提供換氣的功能。
垂直哥特式建築的頂部聳立着來自扶垛、屋頂和窗戶頂部的衆多尖塔,而細長的拱窗也和這些尖塔一樣,使頂部給人的的感覺要遠大于實際高度。雖然尖塔和拱窗上都布滿了雕刻的裝飾,但這些裝飾卻從屬于那些特意強調出的窗棂、細柱和尖塔豎直的線條,因此整個立面在富于層次感的同時并沒有失去其垂直感。圖示來自薩莫塞特湯頓地區聖瑪利馬格達倫教堂中的鋸齒形牆(St. Mary Magdalen's Church, Taunton, Somerset: Battlements of tower )。
在哥特式教堂的外部,無論在建築的立面、各個端頭還是扶壁上都設有細而高的神龛。尤其是作為扶壁上的尖頂飾(Tabernacle finial to a buttress)更是被普遍做成壁龛的形式,還往往要在龛内雕刻各種宗教人物或國王或主教的雕像,是建築中一種紀念性非常強的組成部分。圖示神龛來自諾桑普頓的埃裡亞女王教堂(Queen Eleanor's cross,Northampton 1294)。
在教堂建築中設置間隔圍欄的目的是從整個教堂中區隔出塊相對較小的特殊空間。起間隔作用的隔闆同建築中的拱券的形式是相同的,其風格自然也與建築中的拱券相一緻,但這種間隔闆通常用木材制作,以方便移動。圖示為英國南部伯克辟發非爾德教堂的垂直式隔闆(Perpendicular style Screen)。
從正下方處觀賞垂飾時,它會與所在平面融為一體,而底部垂飾的端頭則正好位于縱橫的頂部網格線中心,如同鑲嵌在其中一樣。
在人們還沒有找到有效支撐沉重的石質拱頂以前高大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都使用木架構屋頂形式,圖示的梁架結構稱之為托臂梁屋頂結構,從牆體上伸出梁架系統層層遞進,将推力過渡到了牆壁上同時也造成室内衆多精美的垂柱形式,這種木結構的屋頂尤其以英國為代表。圖示屋頂結構來自英國中南部牛津基督教堂修道院(Refectory, Christ Church, Oxford)。
以裝飾風格為特點的哥特風格裝飾主要體現在對細部的處理上。圖示大門雖然形式簡單,但其三層的門拱卻遵循着由簡入繁的規律裝飾,最外部拱券還使用了半圓形線腳,整個大門的裝飾雖然簡潔卻處處體現着精心的規劃與安排。
木構架的哥特式建築,是英國哥特式建築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種類型。英國木結構的教堂有着各式各樣的結構,這種托臂梁的屋頂桁架上可以雕刻尖拱窗和壁柱裝飾,在懸出的梁臂上還可以雕刻一些垂挂物裝飾,猶如懸挂在空中一樣。圖示為英國倫敦14 世紀修道院上部餐廳托臂梁屋頂桁架結構(Truss of Hammer-beam roof, The Upper Frater,London,Britain 14th cent.)。
教堂中聖壇底部的樓座(Rood Loft), 在此空間的中心擺放着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稣像、聖靈三位一體像等供祭祀的塑像。這裡也是教士向人們宣讀聖經和傳道的場所。圖示為13世紀聖丹尼斯修道院樓座樣式( Abbey of St.Denis 13th cent.)。
圖案使用了透雕與浮雕相結合的方法雕刻而成,因此立體感很強,圖案本身複雜的雕刻手法同玲珑的花瓣起遮蓋住了橫梁的交叉處,是一種獨特而精美的裝飾圖案。圖示博斯裝飾來自英國沃明頓主教堂(Warmington Cathedral)。
這是在支撐拱的牆面上做出的壁柱形裝飾(Respond),大多都将牆面上承受重力的一端做成壁柱,在哥特式建築中,壁柱通常做成很多細柱組合在一起的束柱形式,還能産生豐富的層疊變化。
頂端帶有尖角的拱券(Pointed arch)是哥特式建築的主要特征,而拱券上多層的拱券形式則早在羅馬風時期就已經出現,粗大的墩柱也是早期支撐供券的主要承重結構。其實許多建築特點是早已存在的,正如哥特式建築中的十字拱、扶壁也很早就已經出現了一樣,隻是囿于結構的原因沒有被組合在一起。
拱券之間或拱券與其他結構之間總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區域,這個區域就是拱肩(Spandrel)。中世紀的建築中,拱肩常用的裝飾花紋就是圖示的這種稱之為窗花格的裝飾圖案,這種裝飾圖案采用了線刻和浮雕的手法将不同的圖案分出層次,其設置如同嵌闆,通常兩邊拱肩的裝飾圖案是相同的。圖示拱肩來自英國倫敦威敏斯教堂( w estminster Abbey)。
這種拱券呈銳角形的尖拱券形式(Lancet),是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被廣泛應用于窗、門和建築主體結構當中。與尖拱券相搭配的支柱也細而高,這種組合使得建築更顯挺拔。圖示銳尖拱來自西敏寺修道院( Westminster Abbey )。
這種大多用陶瓷或大理石制作而成的器具,通常都依照人物或動物的面部形态,而且形象和表情都十分怪異。圖示人面形裝飾(Persona)多設置在排水管端頭,還可以做為屋瓦的裝飾。
為了排出建築或管道、溝渠中的水而設置的出水口(Spout)。這種噴口所處的位置要比滴水口廣泛一些,但其功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建築的中低部分或水管、溝渠的出水口,要相對簡潔一些。圖示噴水口來自北安普頓郡林區教堂( Woodland Church Northamptonshire)。
這是裝飾風格的哥特式洗手池,獨特的拱券形式稱為火焰拱,是由兩條曲楣和反轉的曲楣構成,這種拱券從法國火焰式風格而來,在15世紀時曾流行于各地。
由于很好地解決了斜向推力和側推力的承重問題,建築頂部的承重力大大增強,使得在頂部設置高窗成為可能。這些高窗(Lanterne) 可以直接為底部的殿堂采光,也是增加建築高度的有效途徑,同時為哥特式建築頂部的高大尖塔結構做了有益的嘗試。
在世俗性哥特式建築外牆的扶壁上設置的部分稱為攤垛(Amortizement),既是整個建築外部的裝飾,又是頂部的排水口。高高聳起的攤垛還可以有效地支撐建築頂部重量,而攤垛本身精美的造型也是建築頂部最好的裝飾。
面容恐怖的滴水嘴形象大多來自于聖經故事,教堂中經常雕刻一些以地獄或天堂情景為題材的作品,用這種形象的對比來闡述宗教教義。圖示滴水嘴來自英國牛津大學默頓學院小禮堂上部。
這個小窗體現了哥特式建築的幾大特點:尖拱、退縮的壁柱和細而窄的窗形。向後縮進的窗子與細窄的窗框都渲染出教堂内部神秘的氣氛,随着哥特式建築結構的成熟,這種細窄的窗形逐漸被大面積的玻璃窗所代替。圖示窗來自英國劍橋基督學院小教堂内( Jesus College Chapel, Cambridge C.1250)。
三連拱的窗戶形式面積較大,這種窗戶的出現不僅說明人們已經很好地解決了尖拱的承重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建築整個的承重結構問題,才有可能在牆上開較大面積的窗。哥特式窗口面積的擴大也是其内部結構成熟的标志之一。圖示窗來自1220~ 1258年修建的英國索爾茲伯裡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 1220~ 1958)。
早期哥特式中的雕刻圖案注重寫實,但15世紀之後則偏重于表現那些輪廓不規則的植物,雕刻圖案變得更加抽象,充滿變化。這種植物圖案以各種形式的重複形象組成連續的裝飾圖案,其雕刻的表現手法也因所處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圖示十字梁檐口裝飾圖案(Cornice of rood screen) 來自薩默塞特的特魯爾教堂(Trull Church, Somerset)。
自己學習的同時陸續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盡量做到定期分享一個章節,分步學習,讓所看到的知識能夠吸收并在工作中應用。本書作者為王其鈞老師,有性急非要一次看完的朋友可以自己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