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幾個必須?徳國有這樣一句諺語,“不要埋首于遠昔的過去,把握現在吧”,意思是要正視曆史,以史為鑒,把握當下是否重建濟南老火車站這一問題的核心正是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态度去看待曆史與其執着于還原所謂的“曆史古迹”,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不如吸取教訓,着手保護現存的曆史古迹,傳承文物所承載的底蘊,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幾個必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徳國有這樣一句諺語,“不要埋首于遠昔的過去,把握現在吧”,意思是要正視曆史,以史為鑒,把握當下。是否重建濟南老火車站這一問題的核心正是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态度去看待曆史。與其執着于還原所謂的“曆史古迹”,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不如吸取教訓,着手保護現存的曆史古迹,傳承文物所承載的底蘊。
相比物質外殼,曆史古迹所承載的文化内涵才是其真正的靈魂所在。難道說重建火車站就能彌補當年拆除火車站的遺憾了嗎?重建的火車站真的能完全取代老火車站在濟南市人民、全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嗎?暫且不提重建老火車站能否完美地複制一座同樣的建築,就算重建的火車站與當年的火車站一模一樣,它所承載的内涵也不會再是“20世紀初世界上優秀的交通建築”,更不會是“當時中國可與歐洲著名火車站相媲美的建築作品”。它也不可能具有和原來的濟南老火車站一樣的曆史、文化價值,而隻是一個普通的歐式建築,是遊客遊覽的景點,是濟南老火車站被無可挽回地摧毀之後,人們不得已而複制出來,用以緬懷的情感寄托。
曆史最大的作用是給人以經驗教訓,讓後人知道該如何取舍。秦朝的覆滅告訴我們要以民為本;圓明園的遺迹、無數流亡國外的文物告訴我們要自立自強;濟南老火車站的拆除帶來的遺憾告訴我們要珍惜古迹。今天我們痛恨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日後就必然革故鼎新,擇善而從;今天我們為八國聯軍侵華感到恥辱,日後就必然勵精圖治,振興中華;今天我們惋惜濟南老火車站的拆除,日後就必然仔細斟酌,不再貿然破壞古建築。正視曆史并不是重塑曆史,與其重建火車站,用以“填平”人們心中的遺憾,不如保留遺憾,讓它成為伫立在人們心中的石碑。
普京曾經說過:“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複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這句話告訴我們,曆史雖然是珍責的,但并不是所有曆史上的事物都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規律。銘記曆史并不意味着要抛棄現在、“回歸”曆史。我們痛心于文物古迹消亡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曆史事物與現代生活的相容度。與其勞民傷财、狗尾續貂,不如吸取教訓、以史為鑒。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正視曆史,以史為鑒,把握現在,放眼未來,這才是我們應當确立的曆史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