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嗎

金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2:12

金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嗎(金庸為什麼沒得諾貝爾文學獎)1

8月16日我國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名單揭曉,按理說這個消息應該是個熱點,但是全網幾乎沒有熱度,顯示出公衆對這個事的莫不關心。

我昨天寫了一篇有關茅獎的文章《近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平均年齡59歲,年輕作家哪裡去了?》(點擊閱讀),今天我再寫一篇有關文學獎的文章。因為茅獎的消息不是熱點,所以我這肯定不是蹭熱點。

我費心費力寫有關文學的文章,隻因為前天我宣布我的公衆号“在作文裡成長”将專注于青少年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所以,借茅獎頒發的機會,我多談談我認為的文學。

今天說說全世界的文學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最高的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所認可的文學作品的特點;順便說說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先生和寫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國作家J·K·羅琳為什麼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畢竟論作品影響力,這兩人的小說少有人敵。

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财産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按照諾貝爾的遺囑來看,上面明确說明了,每一年獎勵給最具理想性的作品。這一句最具理想性,那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标準而言,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夠具備理想性呢?

諾貝爾文學獎自二戰之後,越來越傾向于頒發給後現代主義的作品(主要是存在主義文學、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等),或者說,諾貝爾獎更加傾向于頒發給那些主題上更加具有現實性和時代性,表達手法上更具思想性和藝術性,文學技巧上更加新穎的作品。其實就是更偏好現實主義的嚴肅文學,也就是陽春白雪的純文學,硬文學。

金庸的武俠小說是通俗小說,幻想的是過去某個遙遠時代的是是非非,就像三國演義一樣,隻能被評為通俗小說巅峰之作,不可能成為像《哈姆雷特》《巴黎聖母院》《戰争與和平》這樣對人類文明有巨大推動作用的精神力量!從這點上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自然不合諾貝爾文學獎的口味。

與華語圈金庸小說相似的,還有英語圈裡火爆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等。作為通俗文學,這些作品的讀者非常廣泛,銷量很大,影響深遠。但它們也是不符合諾貝爾文學獎的要求的。

當然,諾貝爾文學獎有時候也有例外,比如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就頒發給了美國的搖滾歌手鮑勃·迪倫,好像有點要擁抱通俗流行作品的意思。

茅盾文學獎是體制内最主流的中國文學最高獎項。縱觀茅盾文學獎所有的獲獎作品,大多都是現實主義的、史詩的、民族性的,即多為現實主義文學。從這個特點來說,茅獎和諾獎有很多一緻性的地方,它們偏好的都是現實主義的嚴肅文學,也就是陽春白雪的純文學、硬文學。

茅盾文學獎基本上是排斥網絡小說的,雖然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首次允許網絡小說入圍,但最後也是全軍覆沒。

但是網絡文學和體制内文學之間有了越來越大的鴻溝,網絡文學的大咖們大多寫的是玄幻小說、穿越小說等通俗文學。因為這些小說很通俗,閱讀門檻低,往往是在移動設備上免費閱讀的,甚至還讀書有獎,所以網絡文學在特殊的互聯網模式的導引之下擁有了巨量的讀者,它們看似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卻能引領民衆的文化需求,作者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金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嗎(金庸為什麼沒得諾貝爾文學獎)2

反觀茅盾文學獎所推崇的體制内文學,雖然堅守了傳統文學的價值,力圖用嚴肅文學來解讀人類的精神内涵,發掘出推動人類文明前行的精神力量,可是嚴肅的純文學太過陽春白雪,對廣大讀者缺乏吸引力。

最終的結果是,這些嚴肅文學沒有多少人閱讀。即便中國最高的文學獎項都給了這些作品,可是在讀者的影響力上,堅持茅獎導向的作品遠遠不如網絡文學。

最終茅盾文學獎陷入一種尴尬,也越來越雞肋。幾個評委,帶着凝固的評判标準,去給作家和作品量化打分,然後排位。當文學一旦異化為某種裁判的形式,文學立體複雜的審美空間就被忽略,而成為一種讓“作家”成名的工具。茅盾文學獎因為“曲高”而太過“和寡”,很多人說,茅獎的評選從評委到作品,都有脫離“群衆”的嫌疑,存在着評委看不全,群衆全不看的弊端。

但不管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有多少弊端,我們還是應該感謝它們對人類純文學的堅持。如果沒有它們的堅持,任由市場合力的推動,那麼至少中國目前的文學就會被網絡文學統治,就會被與老百姓生活沒什麼關系的玄幻小說和穿越小說統治。

在我心裡,玄幻小說、穿越小說等網絡小說體不能算真正的文學。或許關于這一點,很多人并不認可。因為這類小說目前有相當大的市場,其寫作者在網絡上的收益也非常好。網絡文學呈供銷兩旺狀态,整體上可以秒殺嚴肅文學。這類網絡文學的主要功能是帶給人娛樂。

在曆史的長河中,某一階段流行的東西,并不一定會成為曆史的主流,或許隻是昙花一現。在這種混亂的時候,如果想要去僞存真,就可以參考曆史。好在,我們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學曆史上,人民群衆和廣大精英們篩選出了無數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告訴了後世的人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學。

如此一來,當某個曆史階段,比如網絡文學大行其道的當下,我們對文學的方向感到迷茫的時候,我們對什麼是真正的文學難以判斷的時候,我們可以到五千年的文學曆史中去尋找答案。

什麼是文學?文學作品到底該寫什麼?

《詩經》、《離騷》是文學作品,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流傳至今的名篇就是文學作品,近代魯迅、老舍、巴金、矛盾等作家寫出來的小說和散文就是文學作品。

那麼當代,類似于這些作品的文學表達形式就可以算作文學作品。

當我讀到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時,作者對亡妻的一往情深感動了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妻子故去後,作者對任何女人都失去了興趣,因為在他的心中,妻子是最好的女人,無人能夠比得上(有考據癖的人說元稹實際上是渣男,渣不渣,一千多年了,不用去管它,讀好這首詩就行了)。

由此我想到了宋代著名詞人蘇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元稹和蘇轼相距将近300年,他們都遭遇了妻子早亡的悲痛,面對相同的境遇,他們寫出了不同的詩篇,這些詩情真意切,抒發了自己的悲痛,也把人世間有着相同境遇的人共同的悲傷寫了出來。因為這種悲傷具有普遍性,所以詩中的真情和悲痛穿越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打動我們每一個人。

金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嗎(金庸為什麼沒得諾貝爾文學獎)3

我想,這就是真正的文學,這些詩詞中表達的這種永恒的有着廣泛代表性的人類情感就是它們流傳千年的原因。人們喜歡這類文學作品,就是因為它們總結和沉澱了人類的某些情感,用文學的手法幫助那些有這樣的情感卻抒發不出來的人表達了出來,這就是文學的價值。

記錄人類生活,表達人類情感從來都是文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在人類繁衍生息的曆史長河中,面對艱難困苦、面對悲傷無助,人們常常是從文學中獲得堅持的力量和忍受的耐心。

在閱讀資料匮乏傳播手段欠缺的古代,底層民衆靠着文化人總結出來并口口相傳的格言諺語來給自己精神的力量,上層階級通過精英們的文學作品來尋求精神的慰藉。

從《詩經》到唐詩到宋詞,都在描寫人們的生活和情感,也都在樸素的情感表達中給予人們力量和慰藉。

這恐怕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更加偏愛現實主義嚴肅文學的原因。文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是應該有一份擔當的,是要解決人類情感深處一些問題的,是要撫慰人們心靈的,是要給人們一些勇敢快樂地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的。

文學不是用來搞怪的,不是用來娛樂的,也不是用來意淫的,它和相聲和滑稽劇等是有區别的,真正的文學作品給人們的那種精神同在感是别的東西不能替代的。

這就是文學。

希望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繼續堅持這個方向。

作者簡介及文案代寫業務介紹:

本文筆者楊昇,高校教師,喜好寫作。公衆号發布原創文章300多篇,閱讀量10萬 文章3篇,其中閱讀量1000萬 文章1篇。其原創文不但在全網的傳播有廣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刊登,1篇文章被國務院内參《國是咨詢》選登。近幾年來擔任多家公司的公關顧問,在這些公司公關的艱難時刻,親自操刀高質量公關文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長期提供公關文、演講稿、廣告軟文、策劃文案等的代寫作。

合作聯系微信(同QQ):36401867

特别申明:不接炒作的活。

推薦作者更多文章(點擊下面标題閱讀):

1. 一個西北五線小城的城鄉風貌

2. 父母和兒女,也是一段淺淺的緣分

3. 為什麼還不屈服于眼前的苟且?因為還有向往詩和遠方的心氣

4. 農村孩子啊,你知道現在城市孩子讀書有多用功嗎?

5. 掌握了“技能”的高職生比本碩博差在哪裡?

6. 你的農産品電商網店為什麼做不起來?

7. 從相信到不信,我們到底經曆了什麼?

8. 農民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