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ddl保護原理

ddl保護原理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04 11:36:19

ddl保護原理?名詞解釋一下,标題是什麼意思DRY 是說 Dont' Repeat Yourself,就是看見重複代碼就要消除重複比如說我們發現增删改查這四個操作彼此之間是有共同參數的我們隻需要定義一次就可以獲得四個界面以及完整的前後端行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ddl保護原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ddl保護原理(不要以DRY之名)1

ddl保護原理

名詞解釋一下,标題是什麼意思。

DRY 是說 Dont' Repeat Yourself,就是看見重複代碼就要消除重複。比如說我們發現增删改查這四個操作彼此之間是有共同參數的。我們隻需要定義一次就可以獲得四個界面以及完整的前後端行為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class Author(models.Model):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3)birth_date = models.DateField(blank=True, =True)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class AuthorAdmin(admin.ModelAdmin):exclude = ('birth_date',)

這樣的東西,有的時候被稱作低代碼,有的時候被稱作 DSL。用過 django 的同學都知道上面的代碼就是 Django Admin。這些工具的特點就是可以用 1% 的時間完成 80% 的功能,剛開始用的時候都直呼這就是未來。然而 Neal Ford 發現了“#last10%rule",就是最後的 10% 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而用戶總是需要 100% 的功能。

這是為什麼?難道無腦複制粘貼代碼,一個文件寫1000行才是優秀程序員的特質嗎?我們有理想有追求,難道是錯嗎?

理想沒有錯,方式方法錯了。

不要誤會我,我不是站在你們的對立面。本人絕對是鐵杆的語法糖制匠。隻是有的時候,人們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維習慣,才能意識到認知的盲點。

誤區一:一廂情願的抽象

在 代碼寫得不好,不要總覺得是自己抽象得不好 中我已經說過了。業務邏輯,界面長相,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産品經理說了算。不恰當的說,你們程序員不過是産品經理手裡的筆。這雖然讓人難以接受,但的确是大部分人的真實日常。

當我們看到兩個地方差不多的時候。不要一廂情願的抽取公共代碼,消除重複。首先要和産品經理達成一緻,這個在業務上就應該是保持一緻的。當一個産品有一群産品經理的時候,他們或者她們經常因為彼此不拉齊想法,同樣的列表篩選功能可能會搞出五花八門的做法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 UI 設計師等角色去橫向拉齊。

總之先要把需求的源頭給按住了。而不是在需求的下遊,用可複用抽象代碼來兜底。這也是《領域驅動開發》要求客戶,産品經理,程序員能夠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形成共識的原因。

誤區二:在調用棧上找不到自己的代碼

很多人會把 Django Admin 這樣的 CRUD 代碼生成,歸咎為代碼是生成的。但其實問題并不是出在代碼是生成的,問題出現在“調用棧上找不到自己的代碼”:當我們看到抛出一個異常,然後在 stack trace 裡一行行找,找不到自己寫的代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假設起初我們寫了三個方法

import { f1_impl, f2_impl, f3_impl } from 'some-lib';function f1 {f1_impl(arg1, arg2);}function f2 {f2_impl(arg1, arg3);}function f3 {f3_impl(arg1, arg4);}

我們可以看到需要用戶寫三個方法,f1/f2/f3 這就是代碼量。而且每個地方都要重複傳 arg1 這個參數。那麼我們應該用 DRY 的名義,把代碼簡化為

import { f1_impl, f2_impl, f3_impl } from 'some-lib';const theModel = { arg1, arg2, arg3, arg4 }function f1 {f1_impl(theModel.arg1, theModel.arg2);}function f2 {f2_impl(theModel.arg1, theModel.arg3);}function f3 {f3_impl(theModel.arg1, theModel.arg4);}

這裡我們抽取了一個公共的全局的 theModel 來定義所有的參數。然後 f1, f2, f3 的行為都是模型驅動的。那麼似乎,用戶也不需要寫什麼 f1/f2/f3,他們寫這個就好了:

export const theModel = { arg1, arg2, arg3, arg4 }

這樣不但代碼量很小,而且和具體的實現還“解耦”了。将來技術要升級了,也隻需要升級框架就好了,業務邏輯是不需要動的。這種“讓用戶在調用棧上找不到自己的代碼”,弊端在哪裡?

很容易找不到一個配置項,一個參數,産生影響的位置。可能是在框架代碼的任何地方。寫代碼的地方,和實際産生行為的地方,之間沒有編譯期可以跟蹤的符号依賴關系了。當然這是所有 mutable data 的問題,所有寫入的地方,都不知道會在哪裡讀取,會對讀取的地方産生什麼影響。程序員的日常就是搞這些幺蛾子的,當然處理這樣的問題是駕輕就熟。但并不意味着是沒有成本的。這樣的間接性越多,代碼就越難以閱讀。

這裡還有第二個問題就是 theModel 包含了 f1, f2, f3 的參數的集合。當把所有參數都打平了混一起之後,雖然可以使得 arg1 這樣的重複參數被消除,但也使得哪個參數是給誰用的更模糊了。比如

class ArticleAdmin(admin.ModelAdmin):prepopulated_fields = {"slug": ("title",)}

當我們讀到了上面的定義的時候,prepopulated_fields 影響了增删改查的哪個界面上的哪幾個字段,是如何影響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 Antd 的組件參數也有幾十個那。但是當我們看到這樣的 React 組件的調用代碼的時候

return <EditorForm prepopulatedFields={{"slug":["title"]}}/>

我們是可以點進 EditorForm 的代碼裡去看 EditorForm 的實現的。可以找哪裡用了 prepopulatedFields 這個傳入的參數了。但是把代碼寫成 Django Admin 這樣的聲明式的時候,你是無法輕易找到哪裡讀了 prepopulated_fields 的。最大的可能是開始做全局文本搜索框架的代碼。

DSL 作者們是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的。每個參數都是他們親手添加的,在 DSL 被發明後的三個月之内,他們是不需要去查文檔的(如果有文檔的話)。但是他們的同事就沒這麼幸運了。

誤區三: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修改語言的默認行為

特别是賦值和取值這兩個操作。例如下面這樣的代碼

function doSomething(a) {a.b = 'hello';console.log(a.b);}

請問 console 上輸出的是什麼?應該是 hello 對不對?

那麼,如果傳入的 a 是這樣的呢?

function doSomething(a) {a.b = 'hello';console.log(a.b);}const a = {};Object.defineProperty(a, 'b', { value: 'world' });doSomething(a);

這個時候 console 上輸出的是 world 而不是 hello。

C 的拷貝構造函數,隐式轉換構造函數。也是類似的問題。在賦值的語法裡偷偷塞了行為進去。

也就是框架代碼,DSL的實現,他們是可以通過魔法來修改賦值操作和取值操作的。大部分程序員都很難意識到,一行平凡的代碼,可以發生很不平凡的事情。這就會導緻出問題的時候,真正産生問題的地方被略過,因為那個地方可能不過就是一行取值操作,或者一行賦值操作。

好好寫代碼,而不是玩弄技巧

要複用之前,先和産品經理或者客戶達成共識。

别想着省那麼多的代碼。該有一個界面的時候,就要定義一個界面。該有一個後端 API 的時候,就要定義一個 API。哪怕隻有一行代碼呢。讓用戶去 call library,而不是定義個 framework,要求用戶給一堆 config。

不要修改賦值和取值的行為,不要制造驚喜。

不要以 DRY 之名做任何事情。可能從其他動機,造成的結果是要 DRY。但不要以 DRY 為出發點做任何事情。

謹以此文批判自己過去犯的一些錯誤,引以為戒。

參考閱讀

  • 如何編寫 C 20 協程(Coroutines)

  • 領域驅動設計(DDD)在愛奇藝打賞業務的實踐

  • Redis 日志篇:無畏宕機實現高可用的殺手锏

  • 喜馬拉雅自研網關架構演進過程

  • 如何從0到1構建穩定、高性能Redis集群?

  • 流量洪峰中如何設計彈性微服務架構

  • 美團基于Service Mesh的服務治理系統OCTO 2.0詳解

技術原創及架構實踐文章,歡迎通過公衆号菜單「聯系我們」進行投稿。

高可用架構

改變互聯網的構建方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