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8 00:11:39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

話說索尼WH-1000X系列頭戴式降噪耳機的更新頻率還真是夠快的,從第一代産品推出之後,基本上保持一到兩年左右疊代一款新品的節奏。這不,距上一代産品1000XM3發布兩年後,全新一代的1000XM4如期而至。本次我也是在發布會前搶先拿到了這款産品的樣機,興奮之餘也趕快上手好好體驗了一番。至于全新的1000XM4相比于上一代産品都帶來了哪些改進和升級?廢話不多說,文中見分曉。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2

外觀改動不大,重量進一步減輕

首先從産品外觀上來看,1000XM4的改動其實并不大,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外形。然而在手感上,1000XM4那柔軟細膩的皮革頭梁和耳墊,不論是上手觸摸還是戴在頭上,都特别舒服;至少在我使用過的同級别頭戴式耳機産品中,1000XM4絕對是佩戴最舒适貼合的産品之一。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3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4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5

雖然1000XM4在外觀上的明顯改動不大,但是我注意到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其在重量上比上一代産品又輕了一些。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在上一次測評1000XM3的時候,我曾強調過:這款耳機的頭梁彎曲弧度比前兩代産品變大了,耳罩的接觸面積也增加了,同時重量降低至255g(1000XM2為275g),1000XM3的佩戴舒适度要明顯好于前兩代産品,耳罩的包裹感也更好。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6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7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8

現在到了1000XM4身上,重量又減到了254g。在當下主流的頭戴式耳機産品中,1000XM4可以說是輕量化設計的代表了,而質感更輕,長時間佩戴自然也會更舒适一些。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9

左耳罩上的操控按鈕和3.5mm接口以及右耳罩上的Type-C接口位置都沒有變化,右耳罩采用觸控面闆,藍牙連接狀态下手指尖輕點或輕劃面闆可控制播放、切歌、調節音量、接聽電話等操作;此外,單手捂住右耳罩可瞬間聽清外界聲音,同時音樂音量自動降低,方便與他人溝通。以上這些操作也都是從1000XM3上延續下來的設計,簡單好用,非常容易上手。

降噪效果小幅提升,新增【智能免摘對話】功能簡單好用

當然,作為新一代産品,1000XM4的提升絕對不隻有重量變輕了這麼簡單。索尼這次特别強調,全新的1000XM4升級了HD降噪處理器QN1,在降噪性能上相較1000XM3有了進一步提升;而對于其降噪性能的提升來說,在音質上自然也帶來了更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下);此外,1000XM4新增加的【智能免摘對話】功能也是一大亮點,下面就逐一和大家聊聊。

首先對于索尼自家研發的這款HD降噪處理器QN1來說,其在1000XM3上就已經帶來了非常優秀的表現;除了可以大幅消除車輛噪聲,還能有效消除日常環境噪聲,如行走于城市中可能會聽到的嘈雜交談聲及背景噪聲等,讓你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0

到了1000XM4,優化後的QN1究竟帶來了怎樣的提升?以我最近幾天的使用體驗來說,耳機在整體的降噪等級上相較1000XM3主觀感受上并沒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但是其在中高頻噪聲部分的消噪效果要略好于1000XM3。這點不僅在嘈雜的地鐵車廂環境下較為明顯,在相對安靜的公司辦公區,也尤為明顯。

在公司裡戴上1000XM4辦公,我發現周圍同事交談的聲音以及敲擊鍵盤的聲音都變得非常微弱,此時如果閉上眼睛放一首舒緩的輕音樂,甚至會産生公司裡隻有我一個人的錯覺。這種安靜的體驗應該說有利有弊,好處是可以讓我更安靜的辦公,不好的是過一段時間可能容易犯困(尤其是下午),當然這點就因人而異了。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1

到了嘈雜的地鐵車廂,1000XM4本就優秀的低頻消噪效果可以消除絕大部分噪音,同樣對于周圍人聲的消噪效果也非常有效(注意這裡并不會影響你聽到報站聲),此時音樂播放音量控制在40%上下就可以很安靜的沉浸在音樂裡,外界的噪聲一點也聽不到了。因此整體來說,1000XM4在整體降噪等級上雖然沒有明顯提升,但是對于中高頻段的消噪效果還是帶來了更優異的表現,這點通過實測可以說是值得肯定的。

前面提到的【智能免摘對話】是這次在1000XM4上新增的智能功能,此功能首次使用需要在“Headphones”APP裡設置和開啟;其作用是當耳機偵測到你在講話時,即可自動暫停音樂并接收環境聲音。完成講話後約30秒(或操作耳機自行設置時間),該模式将會關閉。所以此功能的優勢是隻要你一說話,就可以戴着耳機進行交談,而無需做任何其他操作。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2

實測下,這個功能還是非常好用的,當我開口說話的同時,音樂立刻暫停并切換為環境聲模式,此時外界的聲音被收入耳機内,即可輕松交談。在APP裡,用戶還可以設置語音檢測的靈敏度以及自動關閉此模式的時間,帶來更智能的使用體驗。此外,1000XM4還搭載了距離傳感器,支持佩戴感應,當用戶取下耳機時,音樂會自動停止播放(再次佩戴則繼續播放)。當然,這個功能目前已經是很多耳機上的标配了。

不得不說,索尼真的很關注用戶在佩戴耳機的同時也能與他人正常交談(或聽清外界聲音)這件事。不論是用手捂住耳機還是這次新增的【智能免摘對話】功能,可以說最大程度的減少了用戶摘下耳機的操作,這種人性化的設計在我看來也體現出了索尼對于産品細節體驗上的關注和用心。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功能,卻能夠讓你感受到索尼黑科技的實用性,或許會讓你更加愛上這款産品。

LDAC技術加持,音質均衡細膩

音質方面,1000XM4采用和1000XM3相同的40毫米發聲單元,在藍牙編碼上則支持SBC、AAC和自家的LDAC編碼。LDAC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它是索尼自研的高解析藍牙音頻編碼,可傳輸約3倍于普通藍牙音頻的數據(最高傳輸速度約為990 kbps),帶來Hi-Res級别的高音質體驗(需要藍牙連接的兩台設備同時支持LDAC,才能實現LDAC解碼)。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3

相比于普通藍牙傳輸,LDAC技術可以實現對高解析音頻的忠實還原

聽感上,1000XM4延續了1000XM3的聲音風格,三頻依舊是比較均衡的存在,整體聲音特點也比較寬松。耳機中高頻部分的解析力和明亮度不錯,聲音的線條感很強,音樂中各類樂器的聲音細節都清晰可聞,同時與人聲保持着良好的分離度。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4

在流行樂的表現上,1000XM4具備很好的解析力和聲場感,能夠很好的将聲場中的細節重現。1000XM4的低頻量感适中但質感很好,高頻延伸和細節在這個價位來說非常出色,沒什麼可挑的。在我看來這款耳機最重要的亮點應該是它的人聲表現:一是它的低頻質感好,不松散的聽感讓人聲能夠更好的凸顯出來,同時這款耳機本身對于音色的還原度就很高,人聲的結像位置和口型清晰,在聽感上也帶來了一定提升。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5

1000XM4的低頻下潛不錯,大動态下也不會松散淩亂,這點感覺要比1000XM3的低頻更紮實一些。當然,1000XM4的低頻并不像某些追求“動次打次”的耳機那麼洶湧,量感也沒有那麼多,但是在彈性和下潛上卻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在聽搖滾樂時,低頻的質感和密度一下就上來了。更重要的是,1000XM4的低頻幹淨利落,不悶不粘,即使用來聽重金屬,其低頻的瞬态也能做到響應迅速,不脫泥帶水。

索尼正式發布wh-1000xm5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降噪耳機體驗)16

續航方面,1000XM4滿電狀态下續航長達30小時,另外支持快充,充電10分鐘可播放音樂5小時;而這個續航表現也與1000XM3相同,并沒有進一步提升。當然,30小的續航時間已經能夠滿足重度用戶打遊戲、追劇以及長途旅行等需求,日常使用基本不用擔心續航不足的問題。

寫在最後:

新一代1000XM4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算是一次“小改款”,整體上并沒有大的改動,外觀設計、發聲單元、續航時間等與上一代也基本相同。或許是1000XM3的起點已經很高,想在短時間内實現技術上的革新和大跨步的升級,的确不太現實。但是在我看來,也正是因為前代産品的表現足夠優秀,才讓1000XM4的“小改款”更具有含金量;不論是降噪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更輕盈的佩戴感受,還是新增的【智能免摘對話】功能,都是在産品性能上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當然,經曆了“小改款”的1000XM4後續的市場表現到底怎麼樣,還是交給時間來檢驗吧。

(749684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