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廣電-映象網
春意盎然,
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也到了各種野菜旺盛生長的季節
近日,網上開始流傳一些
“野菜大圖鑒”
幫你識别各種野菜
如果你也外出挖野菜的沖動
先問問大家,這些野菜,
你認識嘛?
因為不方面外出
還有一些人
都開始在自家小區綠化帶裡挖野菜了
還有這些網上搜索的植物
真的有,且能吃嗎?
面對許多人挖野菜的熱情
多位植物專家也發出緊急提醒:
不要擅自挖取小區内的
野菜、樹根、竹筍、種植土等
不僅破壞自然環境
還有相當高的安全風險!
野菜“身世”不明風險高
據統計,野生蔬菜中有許多品種,因為消費者喜愛、食用量大,比如荠菜、草頭等,已像蔬菜一樣,實現了長年的規模化、标準化種植。
而大家在野外(含小區綠地)、公園内采摘的野菜,其生長環境和過程均不可控,“身世”不像人工種植的蔬菜那樣可追溯,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比如,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土壤中生長的野菜,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屬,大量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傷。
又比如,長在路邊的野菜,可能長期被汽車尾氣侵害,含有高含量的緻癌物多環芳烴。
許多公園和小區為控制觀賞性植物的蟲害或清除其周邊野草,會定期噴灑除草劑、殺蟲劑等,普通市民很難辨别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浸潤過這些有害物質。
專家還指出,采摘、食用野菜其實有較高的植物學門檻,有些有毒植物的長相酷似野菜,沒有經驗根本看不出來,希望缺乏相關知識經驗的市民不要“瞎摻和”。否則,很容易導緻腹瀉或中毒。
草頭和白車軸草(右圖)很相似,雖然白車軸草也可以食用,但常作為藥用,所謂“是藥三分毒”,當成草頭這麼大口大口地吃總是有風險的
即使清楚野菜的來曆和安全性,也不建議大家過多食用野菜。多數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之後容易引發腸胃不适。
部分野菜含有可緻敏物質,某些體質特殊的人群大量食用後,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一些野菜加工時,如果沒有充分用清水浸泡、開水焯燙,本身的天然毒素沒有去除幹淨,也會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
荠菜和蒲公英(右圖),乍一看很難分辨
不擅自采食木耳、野果
除了野菜,
一些綠化規模較大的小區
還可能有木耳和野果,
同樣建議不要擅自采摘和食用。
上海林業部門的專家表示,木耳是寄生在樹木上的真菌類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都來源于所寄生的樹木。如果樹木有毒,那麼木耳的生長過程多多少少會吸收樹上的毒素。
比如香樟木,含有烷烴類、酚類、烯類和樟醚等成分,對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香樟木上的木耳不能食用。
就算是沒有毒素的樹木長出的木耳,剛采摘時,也不能食用,因為其含有一種名為“卟啉”的物質,食用後,可能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甚至産生皮疹、水泡、水腫等症狀。
隻有木耳經過充分晾曬後,卟啉在陽光下分解,再經過泡發和清洗,才能放心食用,整個“去毒”過程需要一定的食品加工經驗。
而野果并沒有太多食用價值。專家表示,未經馴化的品種可能有毛刺、味道顯得比較澀,未成熟時可能含有令人過敏的物質;而馴化過的口感、外形會改善,令人體不适的物質也會減少。
去正規場所購買,處理野菜莫大意
可靠渠道适量買
如需購買野菜,應到正規超市或菜市場選購新鮮野菜,并保留購物憑證。不要在路邊攤販或流動攤位購買。為避免儲存不當變質,野菜最好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
做熟煮透
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種,可涼拌、炒、蒸、煮,還可以做餡、做湯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淨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經過浸泡、水焯等去毒處理,在炒熟煮(蒸)透後才可食用。
(河南交通廣播)
責編:王江龍
本文來自【河南廣電-映象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