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與歸
“對不qi,今天我zhuang shang一位弟弟 ……”日前,深圳某小區一封稚氣未消的道歉信引發網友熱議,信中隻有29個字,字體稚嫩,還有7個拼音。道歉信說,自己在小區騎車撞了一個3歲的弟弟。道歉信下方是父母的補充信息,希望尋找到被撞兒童并當面道歉賠償。
道歉信。圖片來自新華社
寫這封信的是位7歲兒童,正是“熊孩子”的年紀。據報道,這封道歉信男童是在母親的指導下,從晚上9點開始寫,一直寫到11點多,一共手寫了6份,張貼在電梯尋人。事後,被撞兒童家長看到了信,接受了道歉拒絕了賠償,雙方聊得很融洽。
始于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終于一個暖暖的結局,在這個完美的教育場景裡,孩子難得,家長更難得:她以要求孩子道歉尋人的方式,展示了教育“熊孩子”的正确方式。
現實中,不乏小孩之間的小矛盾未得到較好解決,進而引發家長之間更大的矛盾的案例。看似熊孩子導緻了“熊家長”,其實根本還是在于,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就在10月7日,據新京報我們視頻報道,深圳龍華一商場,幾位家長因孩子争搶玩具先是對罵,後是大打出手,雙方父母齊上陣,互揪頭發拳腳相加,場面一度混亂。這樣的處事方式和價值觀,其實就是在坑孩子。
幾位家長因孩子争搶玩具打成一團。視頻來自新京報“我們視頻”
遇到問題,小事化了、得過且過是一種态度,不講道理、一味袒護也是一種方式。而最正确的方式就是直面問題,在正确地認識、解決問題中,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化問題為成長的階梯。這是不少家長往往忽略的地方。
事實上,這起事件在事發當天已經平息,被撞兒童和撞人兒童都被帶孩子的老人各自帶回了家。或許在有些人看來,寫道歉信做法有些多此一舉,但從“表現反常”、“出奇的乖巧”可看出,孩子内心的愧疚和歉意仍未化解。所以其母親的做法,既是為了被撞的孩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29個字裡7個拼音,孩子的筆迹是歪歪扭扭的,但傳遞的道理和價值觀是方方正正的。每一筆每一畫,其實都是在幼小的心靈上作畫。家庭尤其是父母,給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次身體力行的道歉教育,可能對他今後都影響至深。
就在9月6日,湖北羅田還出現了同樣暖心的事件:一中學生在撞壞一輛寶馬私家車後,給車主留了一張字條緻歉,并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車主看後十分感動,大度地不要孩子賠償。以善報善,是對誠懇道歉的回饋,也是正确教育孩子可抵達的價值方位。
□與歸(媒體人)
編輯:與歸 實習生:純潔 大雄 校對:郭利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