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7日舉行的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主席發表了題為《堅持可持續發展,共創繁榮美好世界》的緻辭,指出面對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群策群力、合作共赢是各方的正确選擇。
在說到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生産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産物,契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訴求時,主席使用了典故“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本期《學習用典》解讀: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原文:中國人講:“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誰都無法阻擋。中方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将鄭重的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攜手開辟嶄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緻辭
中央民族大學曆史系教授蒙曼解讀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出自清代學者金纓的《格言聯璧•學問篇》,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志向遠大,那麼他志向所指的地方,無論多遠都能到達。
典故原文是: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格言聯璧》(部分)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其實是在講人的精神意志所産生的強大力量。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追求,就會為此克服困難,不懈奮鬥;同理,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世界如果有堅定的追求,也會為此付出努力,直至最終實現自己追求的目标。
主席引用這條格言,是想說,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這樣一種集體志向,也是一種強大的追求,這種追求“無遠弗屆”,誰都無法阻擋。
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什麼?就是尊重這種追求,沿着這種追求所指引的道路,讓各個國家都攜起手來,群策群力、合作共赢,共同開辟嶄新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共創繁榮美好的新世界。這是本次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的主旨所在,也是中國的堅定主張。
可持續發展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标相近、理念相通,都将造福全人類、惠及全世界。這也正是“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所表達的堅定信念。
主席也在多個場合運用不同典故,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全球發展描繪了美好願景。
2015年5月,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曆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用《管子》中的名句“合則強,孤則弱”強調各國應當樹立雙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典故原文是:夫輕重強弱之形,諸侯合則強,孤則弱。
意思是:關于國家輕重強弱的形勢問題,各諸侯國能夠聯合起來就強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管子》
2015年9月,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使用了《禮記•禮運》中的典故“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強調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
典故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部分)
2017年1月,主席在“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别會議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國古代哲學理念,指出,尋求永續發展之路,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經》,意思是大道以其自身為原則,“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揭示了宇宙的特性和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老子畫像
如主席所說,人類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聯,各國的利益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當中國與各方攜手努力,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擔當,倡導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就一定能共同促進地球村持久和平安甯,共同創造更加繁榮美好的世界。
信息來源:合肥交通廣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