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闫麗娟
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闫麗娟
中新網3月4日電 “新能源技術如何在工程機械領域應用,來滿足國家未來對于國際和地球的承諾。”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闫麗娟今年兩會關注的方向。
新能源技術如何在工程機械中得以應用?在闫麗娟看來,當前存在愈發嚴重的環境問題與日益短缺的能源問題,這些都制約着工業的發展進程,轉變高污染高能耗局面,通過推動新能源應用來促進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如何在關鍵技術、質量控制、工藝性能等領域推廣新能源應用,是裝備制造行業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着重思考的問題。對此,闫麗娟認為:“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看,工程機械正朝着綠色化、智能化、無人化方向發展,徐工在新能源工程機械的研究,主要是攻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如電池、電控、電機,核心零部件的研發,以及整個綠色工程機械和智能化的工程機械發展。”
闫麗娟介紹稱,在過去的“十三五”期間,通過引智、引才,和自主創新,徐工所攻破的關鍵技術,20%都是“卡脖子”技術。取得了如電控箱技術,包括超長臂的壽命設計技術等關鍵突破,也填補了行業空白。
據悉,快速發展的徐工背後有兩大主戰略,一個是技術創新,一個是國際化。其中在技術方面,徐工通過持續的投入和研發,已經取得重大成果。
闫麗娟說:“徐工已經擁有近千項核心技術,用我們王民董事長的話說,‘五獨’(即獨有、獨到、獨占、獨創、獨行天下)技術是我們獨有的核心技術。”
截止目前,徐工擁有有效授權專利7644多件、發明專利1787件、關鍵核心技術530多項,其中30%以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際專利81件,成功完成了4項國際标準的制修訂,将标準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擁有技術話語權,徐工真正登上國際标準制定的舞台。
同時,徐工堅定地把國際化升級為主戰略,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徐工在德國、巴西、美國、奧地利等擁有10多個大型制造基地和全球KD工廠,外籍職工3000多名,産品出口187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一帶一路”沿線97%的國家,年出口總額和海外收入持續居中國行業第一。
近年來,徐工産業布局不斷優化,通過構建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徐工搶抓國内主市場,起重機、挖掘機兩大拳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2020年11月,國内首創、超大噸位電傳動輪式裝載機XC9350下線,徐工再次打破國際超大噸位裝載機技術壟斷,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家具備35噸級超大噸位裝載機生産能力的企業,一躍跻身全球超大噸位裝載機領導者行列。
從近三年來看,徐工經營連年創曆史新高。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業收入連續突破千億元。尤其在2020年,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徐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複工複産,見事早、行動快,快速響應、超前部署,從内到外堅決打響抗疫救援戰、資源保衛戰和複工出口戰,保障了企業的市場表現優于行業、主要指标再創新高。
“未來的徐工,一定是一家科技賦能、智能化發展的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表示,制造業的目的是提高智能制造能力,電商推動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科技公司強調的是先進技術在企業的應用。這場競争中誰是赢家?王民認為,“未來一定是個多赢的結局。”
實際上,徐工正在做的,是用數字化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包括積極推進落地智慧企業建設、打造智能工廠和中國工業領域的智能制造标杆。未來,擁有近80年發展曆史的徐工,将在創新思維的引領下,不斷與時俱進,更加充滿活力地大踏步前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