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畫中 , 以勾線為主來表現對象的作品,稱之為白描。白描既是工筆重彩和工筆淡彩的底子,也是沒骨畫的底稿,更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有點類似素描與油畫的關系。
《百花圖》卷局部——并蒂蓮 南宋 佚名
《百花圖》卷局部——芙蓉白臉山雀 南宋 佚名
白描有時兼帶墨染以示物體陰陽向背和結構、體感、質感等。我們現在見到的古代的白描花鳥畫大多是帶墨染的,如宋徽宗的《枇杷山鳥圖》、南宋佚名的《百花圖》卷、趙孟堅的《水仙圖》卷等。而現當代的白描,一般是隻勾勒而不帶墨染了。
水仙圖卷 南宋 趙孟堅
白描花鳥畫的技法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起底稿的問題(個别水平極高的畫家可以不借助底稿),二是如何勾染的問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一幅白描作品好不好,主要取決于這兩方面是否過關。
雙鈎竹(局部) 元 張遜
白描的底稿來源于寫生,這裡的寫生僅指鉛筆寫生,因鉛筆寫生容易刻畫入微,這種形式是近代鉛筆傳入中國後才有的。古代沒有鉛筆,起稿的柳炭條不可能畫得很細緻,如宋人院體花鳥畫能夠畫得那麼細緻,可以推測其稿子應該是用極細的毛筆繪制的。根據黃公望《寫山水訣》中所記載的 :“皮袋内置描筆在内,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我們也可以知道古人習畫也是有現場寫生的,盡管畫山水最重要的是依靠目識心記。有一句話叫“古人師誰”,古人除了師更古的人外,就是師造化了,也就是師法大自然,最主要的方法還是寫生。上面提到的《百花圖》卷和《水仙圖》卷也是師造化的作品,那生動的造型、嚴謹的結構靠想象是想不出來的,必須仔細觀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動物、植物,才能有所領悟。
美人蕉 于非闇
再來談談勾染的問題。勾染其實是勾勒和渲染的合稱。就中國畫而言,即是筆墨的問題,包括用筆的起收、轉筆的頓挫、行筆的流暢、墨色的濃淡、幹濕的轉換等關系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才行。一幅好的白描花鳥作品,也就是要通過不同的線條和相應的渲染把花鳥蟲魚的形象、質感、神采表現出來。對于初學者來說,容易犯的毛病主要有 :線條粗細無變化、疏密關系平均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看看本書所選的于非闇和其他幾位先生的作品,會有所啟發。總之,勾線是一項硬功夫,要下大力氣、花時間多練才能過關。
芙蓉雙雀、櫻花 陳之佛
白描所用的工具也就是工筆畫所用的工具,以細筆為主,勾線用狼毫或紫毫筆,渲染用小楷羊毫或大、中、小白雲等筆。用紙一般為熟紙、偏熟的紙或熟絹。現在市售的熟宣紙質量好的較少,用之前最好試用一下,以檢查是否有漏礬的情況,若有則不能用。本書中所舉的幾幅宋代白描作品所用的紙并非現在的熟宣,而是紙質較緊的麻紙,因而渲染後富有獨特的肌理效果,不感到平闆。這種紙現已不可得,有條件的可以選擇薄的生紙、皮紙或麻紙進行加工制作(具體方法可參考于非闇先生所著《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一書第四章内容)。本書中所繪《并蒂蓮》步驟圖所用紙即是用皮紙加工而成的。至于墨,如要渲染,最好是自己磨墨,磨出來的墨層次豐富,且托裱時不易“跑墨”滲化。
牡丹 鄧白
勾線和渲染是建立在有底稿的基礎上的,不打好底稿,後面的勾勒渲染就無法進行,即使勾染了也會影響作品的效果。底稿來源于寫生。
臨摹是“臨”和“摹”的合稱,其實是有關聯的兩件事。“臨”,是對着稿子自己用鉛筆起稿後再勾線渲染 ;“摹”,是把臨摹範本的作品的形象輪廓拷貝下來,然後再勾線渲染。相比之下,“臨”更能鍛煉造型能力和體會原作意圖,當然花費的時間也會更多一些。
雁來紅、雞冠花 陸抑非變色海棠、金絲桃
寫生是一個專門的課題,作為白描寫生作品,需要根據寫生稿把表現物象的結構線條的來龍去脈畫清楚,如還要染墨的,需要通過渲染把物象的各種關系、質感等表現得更為充分。本書中所選的大多為寫生得來的白描作品,包括宋人的《百花圖》卷。
洋槐、晚香玉 田世光
勾線的用筆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形體結構,用不同粗細、濃淡的線條去表現,花的花頭、葉子、枝幹應區别對待。如白花等淡色花的線條墨色就要與葉子的墨色拉開距離,不可太深,且線條一般也要比葉子的線條細一些,粗細變化不宜過大,以示其柔嫩的質感。葉的線條一般比花粗一些,墨色也濃重些。
牡丹 劉菊清
至于木本花卉的枝幹,用墨可以幹一些或略幹一些,如太濕則不能表現粗糙不平的樹皮紋理質感。古人說“墨分五彩”,在白描渲染時要染出這種效果,而且一些重彩畫法也往往以墨打底渲染,所以能否表現出對象的體感、質感和陰陽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染墨的效果。根據色彩學原理,黑白兩極之間可以分出 200 多個我們人的視覺可以分辨的色階,所以我們運用的墨色濃淡也可以有許多種。
牡丹 喻繼高
渲染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有分染、統染、罩染等。分染、統染運用兩支筆完成,一支蘸墨,一支蘸清水,先塗墨,再以清水染開。染色也是一樣,從染的效果看,一般絹較易染勻。紙由于膠礬程度和天氣燥濕情況不同,有時比較難于染勻,特别是夏天和秋天,在染面積稍大的部位時,可以在要染的部位稍微鋪一層清水再染,便易于染勻了。
紫荊 杜曼華
以上講的是白描花鳥的一些基本内容,花與鳥的特征、結構和習性等,在畫前最好能夠有所了解。讀者在臨摹和寫生時需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範本和對象,并參看相關動植物書籍的文字講解和标本、圖片,再行動筆。
櫻花 章培筠
垂絲海棠 徐家昌
炮仗花 畢彰
蠶豆花 蔡榮
蘭花 于非闇
于非闇 (1889—1959)是20 世紀複興中國工筆重彩花鳥畫的代表,與南方的陳之佛并稱“南陳北于”。他的工筆花鳥畫傳統功力深厚,這在線描勾勒、設色等方面均有體現。此圖為“百花齊放”系列之一。
牡丹花、枝葉、老幹 于非闇
在于非闇的工筆花卉中,以牡丹最為經典。他畫的牡丹基于寫生,取春花、夏葉、秋幹合于一體,即把各部分的最佳形象集中起來,這是他的一大創造。
牡丹花、枝葉、老幹 于非闇
在于非闇的工筆花卉中,以牡丹最為經典。他畫的牡丹基于寫生,取春花、夏葉、秋幹合于一體,即把各部分的最佳形象集中起來,這是他的一大創造。
秋葵 陳子奮
陳子奮(1898—1976)的白描花鳥曾在中國畫壇産生極大影響。因他擅長書法篆刻,所以他筆下的線條具有濃郁的金石意味。
木桃 鄧白
鄧白(1906—2003)是陳之佛先生的高足,他在工筆花鳥畫上的成就為其工藝美術研究的成就所掩(中國陶瓷美術史專業第一位博士生導師)。他的花鳥畫早年習居巢、居廉,并重視寫生,這幅木桃寫生既是花鳥畫的素材,也是圖案設計的素材。
水仙 陸抑非
陸抑非(1908—1997)習畫從明朝林良、周之冕等畫家兼工帶寫的畫法入手,他認為這樣有兩個好處,即:在此基礎上收一收就是工筆,放一放就是寫意,因此他的白描畫得比較松靈。
玉簪花、繡球 田世光
田世光(1916—1999)曾師從于非闇、張大千學習花鳥畫,功力極深。他的花鳥畫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畫得既準确且松活,值得借鑒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