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治未病不治已病哲學觀點

治未病不治已病哲學觀點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09 07:17:13

治未病不治已病哲學觀點?【光明論壇·溫故】作者:胡兵(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治未病不治已病哲學觀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治未病不治已病哲學觀點(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1

治未病不治已病哲學觀點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胡兵(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求是》雜志2021年第5期發表重要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強調:“‘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一語,出自“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防微杜漸、已病早治的中醫“治未病”思想。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所以用“千金”來命名其書。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巨著,也是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後我國醫學的又一次總結,堪稱中國醫學的百科全書。

我國古代醫家十分重視“治未病”,早在《黃帝内經》中就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縱覽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發展史,曆代醫家對“治未病”思想多有闡發,尤以孫思邈貢獻顯著,他把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個層次,強調“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孫思邈由于“治未病”的養生保健得法,得享百歲。

“未病”,是指人的機體有了一定的功能紊亂或失調,但尚未出現疾病的亞健康狀态。“未病”的外延則很廣,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潛病未病态和傳變未病态等。“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中醫主張有病早治、無病早防,防病重于治病,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複三個方面。在疾病未發生時,提升正氣,增強人體免疫力;在疾病發生時,早診斷早治療,防微杜漸,防止疾病的擴展和轉變;在疾病有所緩解或身體痊愈時,從整體上調理人體,防止病情反複和疾病的複發。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醫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很善于把“治未病”“整體觀”“辨證論治”等中醫思想和術語,巧妙地運用到治國理政中,在一些重要講話中信手拈來,生動傳神。例如,2018年,他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治好‘長江病’,要科學運用中醫整體觀,追根溯源、診斷病因、找準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說:“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再次證明,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重要講話,則以防患未然的思維強調了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人之一身,猶一國之象也。中醫“治未病”的預防理念和整體健康觀,既為人民群衆提供了健康服務,也為全面建設法治中國、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資源,同時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一劑中國通用方。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12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