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講究科學養生,說的是“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飯後,外出散散步,活動活動,有利于消化與吸引,有養身健體之功。而對外出散步,有人也稱之為“溜彎”,不僅是口語中有這樣的叫法,即使是文學作品中,也常常會這樣描寫——“萬般無奈, 唐明德 就默默無聲地獨自一個人到村外蹓彎兒( 浩然《浮雲》)。”“ 顧大嫂 ,出去溜彎去啦。(京劇《獵虎記》)。”
其實,“溜彎”一詞,最早是風塵場所的暗語。清朝北京的八大胡同,就是當時有名的“特區”,是男人們的幸福港灣。因為集中經營,規模、檔次與生意都各有不同,也是分個三六九等的。高級的消費場所,是很容易吸引客人的,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有些低檔次的小單位就不同了,一是名氣不大,二是從業者色藝不佳,所以,很難招攬到出手闊綽的顧客,于是,老鸨子就想到了個好主意——“溜彎”。
所謂“溜彎”,是指低檔次場所的經營者,在春、夏、秋三季的傍晚,特别是夏天的傍晚5點多鐘後,大家用飯之後,由窯頭、夥計領着一個院裡的八九個姑娘到大街上遛達。她們的出行,并不像出操,不用排着整齊的隊伍,而是零零亂亂的、東扭西晃的。
她們一會在北市場遛遛,招搖過市,專門吸引市場裡的生意人,其實,就是走秀廣告。然後再到老北站廣場遛一圈,作用如上。
遛彎的時間大約持續一個鐘頭。溜達一圈返回工作單位後,都花枝招展地坐在自己小闆凳上,等待客人來臨,從而開始晚班營業(叫“燈花”開始了)。
隻是,後來,這一特殊行業被鏟除後,溜彎一詞才被人所普遍使用。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