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會寫詩詞的帝王實在不少。曆朝曆代帝王,似乎都以舞文弄墨為風雅之事,即便是朱元璋這種放牛娃出身的皇帝,一生都留下36首詩詞,雖然談不上格調聲律、平仄押韻,最起碼能夠做到字數相同、句式整齊。
有人說,整個華夏文明從夏商周算起共有3892年的曆史,曆經二十五個朝代,大大小小有數百個君王産生。衆多君王中,共評出兩位帝王,說他們得位最正。一個是剛剛提到的明朝太祖朱元璋,另一個則是漢高祖劉邦。
很多人的印象中,劉邦是個不學無術的無賴出身。年輕時,隻知道四處招惹狐朋狗友、喝酒玩樂,整天無所事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沛縣劉三頭腦發熱,放走看押的苦役,自己走向反抗暴秦的道路。翻開華夏五千年的曆史,似乎對劉邦有好評的地方不多。
後人給漢高祖劉邦的标簽大多是“地痞”“無賴”居多,即便是他推翻秦朝的事迹,也多被說成“僥幸”。把“高祖”“無賴”的評價放在一邊,劉邦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隻做過一首詩,還被評為“千古第一帝王詞”,這便是曆史有名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劉邦的《大風歌》完全是一首打油詩的水平,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估計都比他寫的工整。若是了解過劉邦的生平經曆,和他創作大風歌的背景,你會發現,劉邦這首《大風歌》真的是寫盡人生。
解讀《大風歌》
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采用直白描述的手法,将眼前看到的景物不加任何修飾,直接呈現給讀者。大風刮起的時候,天上的雲自然會随風飄揚。大家肯定會有疑問,身為皇帝的劉邦真的這麼直白無趣嗎?
實際上,劉邦将自己比作天上的白雲,大風指的是秦末波谲雲詭的現狀。劉邦感覺自己身處秦末亂世,有一種身不由己的飄零感,自己從沛縣起兵,以布衣之身,舉三尺長劍,最後垓下之戰與項羽一決高下,成功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劉邦感慨,自己這一生過得實在不容易,換做誰都會有這樣的感慨。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從這句話中,令我對劉邦心生一種敬佩之情。試問,古往今來的帝王中,有誰會像劉邦那樣直抒胸臆、表露真情。這首詩詞是劉邦平定英布,班師回朝路過沛縣時,與鄉親們一起喝酒慶祝時所作。
劉邦的這句詩,站在一個正常人的角度,抒發一個凡人的真實想法。自己征戰十多年,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取得成功,能夠榮歸故裡,讓老少爺們看看自己終于混出人樣。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能向劉邦那樣敢于表達真情的人實在不多。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絕不是那種專心蠅頭小利的君王,雖然他發迹前的所作所為不太招人喜歡,但從最後一句詩中,能夠看出劉邦内心真實的想法,那便是想讓天下從此安穩下來。
結語
劉邦雖然是個成功人士,但他出身于草莽。經曆過颠沛流離的生活,早年還是沛縣劉三時,但凡秦朝不那麼苛刻,劉邦也不會走向反抗秦朝的道路。他深感戰争隻能給下層農民帶來痛苦,所以他才感慨,到哪能夠找到猛将賢臣來治理漢朝。
筆者認為,論詩詞的精雕細琢,能夠妙筆生花的帝王大有人在,但是能像劉邦那樣雄才大略,活得真實的帝王,數千年來隻此一人。所以,後人評價劉邦的《大風歌》是千古第一帝王詞,确實非常準确到位。
以上是筆者一家之言,若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