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探開封大碗面

探開封大碗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2 22:44:48

探開封大碗面?上身粉色短衫,下身藍色長裙,後肩和臂彎裡搭着一條長長的細紗襻膊,頭上梳着圓髻,髻上橫插玉钗,柳眉杏眼,朱唇粉面,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站在一座窗明幾淨的茶樓上迎客,這就是電視劇《夢華錄》裡女主角趙盼兒的形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探開封大碗面?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探開封大碗面(尋味開封趙盼兒點茶)1

探開封大碗面

上身粉色短衫,下身藍色長裙,後肩和臂彎裡搭着一條長長的細紗襻膊,頭上梳着圓髻,髻上橫插玉钗,柳眉杏眼,朱唇粉面,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站在一座窗明幾淨的茶樓上迎客,這就是電視劇《夢華錄》裡女主角趙盼兒的形象。

趙盼兒出身官宦之家,因為父親獲罪,不幸堕入賤籍,小小年紀淪為官妓。但她并不認命,她成功贖身,成為平民,憑借聰明才智和一手茶道,先在杭州開起茶坊,後來又在開封經營了一座更大的茶坊。這裡的開封,就是“開封有個包青天”那個開封,就是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那個開封。是的,《夢華錄》的曆史背景正是北宋,劇中呈現的正是北宋時期的生活習俗,而趙盼兒掌握的那手茶道,自然也屬于北宋茶道。

北宋茶道是什麼樣子呢?跟現代華人的喝茶方式大不一樣,倒更接近于日本的抹茶道。開片第一集,趙盼兒在杭州開茶坊,為客人烹茶,那場景就很像日本茶藝師在烹點抹茶:隻見她左手固定茶盞,右手握着茶筅——就是看起來仿佛小掃把一樣的那根竹制工具,讓茶筅在茶湯裡轉動,一圈又一圈,直到把茶粉和熱水攪拌成一碗泛着泡沫的茶湯,然後端給客人品嘗。在宋朝,這個過程叫做“點茶”。

請一定不要誤會,宋朝人說的點茶,絕對不是像點菜那樣的點茶,從龍井、普洱、鳳凰單枞、凍頂烏龍當中點一款,再讓茶藝師為我們沖泡。宋朝點茶指的就是烹茶過程,就是通過茶筅的攪拌和敲擊,讓茶湯和茶粉水乳交融、泛起泡沫的過程。點茶的“點”字,實際上就是指攪拌和敲擊茶筅的動作。

實際上,宋朝點茶的整個流程非常複雜,至少要經過以下步驟:第一步,用茶碾或者茶磨,将塊狀的小茶磚碾磨成粉;第二步,用一層細紗過濾茶粉,将茶梗和較大的顆粒濾掉,隻留下最為精細的顆粒;第三步,備好茶壺、茶盞和茶筅,燒開一壺水,将茶粉放進茶盞裡,沖一點點熱水,用茶筅輕輕攪拌,攪成一小團茶糊;第四步,再往茶盞裡倒一些熱水,繼續用茶筅攪拌,使茶糊變成較稠的茶湯;第五步,續入更多的熱水,攪拌、敲擊、挑動、旋轉,讓茶湯更均勻,讓大量的空氣進入茶湯,讓茶湯越來越厚、越來越高,直到表層泛起一層細細的、厚厚的如同積雪一般的泡沫。

北宋後期,皇帝宋徽宗寫過一本專講茶道的小冊子,名曰《大觀茶論》。在這本小冊子裡,點茶的過程更加複雜,也更加講究,僅僅是前面所說的第四步和第五步,就被細分為七個步驟,被後人總結為“七湯點茶”。所謂“七湯”,意思是要分成七次往茶盞裡澆注熱水,而每次續水以後,攪拌茶筅的手法都不一樣。

你可能會感到奇怪:“不就是把茶粉跟熱水混到一起嗎?隻要能混合均勻就行了,有必要搞成‘七湯點茶’這麼複雜嗎?”我仔細研讀過《大觀茶論》,也仔細讀完了目前這個世界上還能找得到的所有宋代茶道文獻。不僅如此,我還反複實踐,重現《大觀茶論》裡記載的點茶流程,前幾年還與一位做茶的哥們兒合寫了一部普及宋代茶道的小書《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我的結論是,宋徽宗并沒有故弄玄虛,他的“七湯點茶”流程确實是最經典、最實用的點茶秘笈,隻有按他的方法多次續水,并且按他的方法使用茶筅,才有可能讓茶湯上面浮現出積雪一般的厚沫,像起泡奶茶,像拿鐵咖啡,泡沫經久不散。宋朝士大夫聚會,常常比賽茶藝,俗稱“鬥茶”。他們鬥茶時決出勝負的關鍵,其實也是看那層泡沫是否足夠細密、足夠持久,誰用茶筅打出來的泡沫持續時間最長,誰就能勝出。

關鍵是,打出來這層泡沫究竟有什麼用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好看嗎?當然不是。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茶湯上的泡沫越細密越持久,說明溶入茶湯的空氣分子越多,茶湯入口的感覺也就越加綿柔順滑。宋朝人點茶,追求的就是那種非常綿柔順滑的美妙口感。

劇中趙盼兒是由著名演員劉亦菲飾演的,她為我們呈現的點茶技藝是否符合宋代茶道的高标準要求呢?我必須抱歉地說,差得還遠。在點茶方面,劇中至少有兩個不合要求的地方,一是茶筅形狀,二是茶湯顔色。

先說茶筅。宋代文獻裡的茶筅其實是扁平的,用一段竹子制成,頂端作為筅柄,下面劈成一根根竹絲,然後壓平,烘烤定型。劇中所用的茶筅是什麼樣子呢?完全是日本抹茶道裡的茶筅。日本抹茶源于宋代中國,但日式茶筅跟宋代茶筅差别很大:宋代茶筅是扁平的,日式茶筅是圓圓的,底端膨大,仿佛舊式的燈泡;宋代茶筅的筅絲較粗、硬,根數也較少,而日式茶筅的筅絲很細、很軟、很密集。用日式茶筅點茶,特别省力,幾乎不需要什麼技巧,就能把茶湯攪出一層泡沫,但缺點是那層泡沫很容易散開。而用宋代茶筅點茶,手腕怎麼用力,手指怎麼用力,什麼時候攪拌,什麼時候敲擊,什麼時候往上挑,都有非常複雜的技巧在裡面。一個現代人如果不經過一個月以上的專業訓練,根本打不出綿密的厚沫。但一旦掌握了技巧,就能打出持續半個小時不散的厚沫。

這裡要補充一下,曾經有一位日本作家,在推特上跟我争論。他說在不少宋畫、宋朝人畫的點茶圖中,出現的茶筅與日式茶筅完全一緻。他還用宋朝畫家劉松年的《鬥茶圖》《茗園賭市圖》和遼墓壁畫作為證據,試圖證明他的觀點。我告訴他,《鬥茶圖》《茗園賭市圖》以及河北宣化遼代古墓裡出土的所有茶畫上,都沒有出現茶筅。他發來《茗園賭市圖》給我看,我發現,這位日本作家錯把圖上賣茶小販腰間斜插的雨傘當成茶筅了。

再說茶湯顔色。劇中趙盼兒每次端出茶湯,湯色都是綠色的,而在宋朝,無論使用什麼顔色的茶粉,點茶高手都能打出雪白雪白的泡沫,所以湯色以潔白為上。

宋朝茶道還有一個術語,叫作“分茶”。分茶屬于茶道表演的一種,指的是在茶湯上寫字畫畫。茶湯上怎麼能寫字畫畫呢?很簡單:先打出泡沫,再用一根小竹棍蘸着茶粉在泡沫上畫出圖案就行了。但更巧妙的分茶表演并不用小竹棍,而是提一把細嘴小銅壺,直接往茶湯裡注入沸水,水流将泡沫分開,再不斷地從盞底浮上來,最終使茶湯表面浮現出一幅又一幅神奇的圖畫,有時像山水,有時像花朵,有時像笑臉。這種表演近似于魔術,在宋朝叫作“茶百戲”。

《夢華錄》第一集,趙盼兒為客人表演茶藝,用一根小竹棍蘸着茶粉,在泡沫上畫了一幅畫。此時衆賓客紛紛驚歎,誇贊“趙娘子”表演了一手“茶百戲”。現在你肯定知道,這就是劇中又一個錯誤,因為趙盼兒表演的是分茶,遠遠稱不上“茶百戲”。

我想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人喝茶,也不全是将茶粉攪拌成茶湯這種“點茶法”,還有更加古老的“煎茶法”。煎茶法在唐朝很流行,是将茶葉或者茶粉扔進鍋裡,加鹽加姜一起煮,煮透之後,像喝粥一樣喝掉。在交通比較落後的四川和廣大鄉村地界,保留唐朝舊俗更多,人們更習慣在鍋裡煎茶,而不太習慣在茶碗裡用茶筅點茶。

本劇第十四集,趙盼兒在開封經營“半遮面”茶坊,樓上用點茶招待達官顯貴,樓下用煎茶招待販夫走卒,這個設定還是比較符合宋朝史實的。

來源:汴梁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