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才女李清照到底有多厲害? 公元1084年3月13日,一個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庭院被女嬰的啼哭聲打破了舊時的冷清和原有的甯靜似乎也就是這一聲哭暗示了她此生的命,眼淚也成為她一世也說不完的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千古才女李清照到底有多厲害?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公元1084年3月13日,一個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庭院被女嬰的啼哭聲打破了舊時的冷清和原有的甯靜。似乎也就是這一聲哭暗示了她此生的命,眼淚也成為她一世也說不完的情。
其父李格非是濟南章丘人,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更是北宋第一才子蘇轼的學生,才學自是非凡。其母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文學修養甚高。一個是蘇門弟子,一個是狀元孫女,注定他們的女兒不同尋常,事實也是如此,隻有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才配得上她。全家人對這個新到來的生命欣喜十分,父親李格非為其取名清照,其名出自:唐朝楊發《太陽合朔不虧賦》雲:人動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無瑕,比重輪而有耀。表達了父親對其品行端正,德行清高的期望。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轼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贊。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說,李清照“善屬文,于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說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錄》稱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朱彧《萍洲可談》别本卷中稱揚她的“詩文典贍,無愧于古之作者”。
花前月下,春去秋來,少年之時的李清照就展現了她極高的文學天賦和獨有的風韻才情,即便是養在深閨無人識,即便是這天下風情千萬般,也掩蓋不住李清照的魅力。繁華三千,踏盡紅塵,青年之時的李清照随父入京,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帶給她的文學創作的靈感,開始了她詩情畫意的人生。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此詞一出,一時轟動京城,贊語成篇,争相傳唱,才女也成了她的标簽。
“賭書消得潑茶香,隻道當時是尋常” 這是後世納蘭性德曾寫李清照與趙明誠愛情生活的詩句,浪漫至死,為之動容,翻過曆史的頁章,重溫李清照那如夢亦如幻的愛情。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天青色等煙雨,李清照用生命等來了趙明誠,也許這就是張愛玲所說的,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好趕上了。這是一段不得不談的深情,一時間兩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李清照的癡情遇到了趙明誠的動情,天下的好男人多的是,也許不是天作之合,但重新來過,想來李清照還是會選擇趙明誠,可能這就是一生一代一雙人,會遇到的終究會遇到,遇到的也是希望遇到的。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李清照成為趙明誠精神上的支柱,趙明誠也成為李清照心中的溫情。二人常互和詩文,切磋典故。趙家書多,但在此二人眼中恐怕也是不夠的,于是廣收古書字畫金石,愛着自己愛的人,做着自己愛的事。與妻子的才學相比,趙明誠是絲毫不占上風的,每次考典故出處,都隻能回答一二,反過來,李清照都能對答如流,這讓趙明誠又愛又氣。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着幸福與歡樂。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時她與趙明誠相知相愛,但他卻要外出遊學、做官,聚多離少,令這位才女很是憂郁,相思之情經才女之手寫出來,是那麼感人肺腑!“剪不斷,理還亂”,被李清照描寫得如此深刻,令人動容。
世事變幻難測,人生浮沉若夢。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為舊黨,趙明誠父親趙挺之為新黨。新舊黨争自從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開始一直延續至宋徽宗年間。朝廷内部激烈的新舊黨争把李家和趙家都卷了進去。
宋徽宗崇甯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而在同一年,趙挺之卻一路升遷,為救父之危難,李清照曾上詩趙挺之。對此,張嘗謂:“救其父雲:‘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惜均未奏效。被罷官後的李格非,隻得攜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黨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黨人”的罪名竟株連到李清照身上,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原本恩愛的夫妻,不僅面臨被拆散的危險,而且偌大的汴京,竟沒有李清照的立錐之地,不得不隻身離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崇甯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罷相,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與監廟差遣”,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複相,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家頭上。趙挺之被罷官後五日病卒。卒後三日,即被蔡京誣陷。趙家亦難以繼續留居京師。李清照隻好随趙氏一家回到青州私第,開始了屏居鄉裡的生活。李清照在青州期間,秉承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思想,命其室曰“歸來堂”,自号“易安居士”。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李清照攜藏書南下。五月,康王趙構即位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二月,趙明誠罷守江甯,獨自棄城而逃。舟過烏江楚霸王自刎處,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絕句》以吊項羽。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趙明誠竟于八月十八日因病卒于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痛苦欲絕,大病一場,所餘文物又散失大半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丈夫去世的巨大痛苦,逃亡生活的無情折磨,傷痛百般的走投無路。孤獨無依之中,結識張汝舟,卻難付真情,大失所望,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告發張汝舟的罪行,并要求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2年徒刑, 故亦身陷囹圄。後經親友營救,關押9日之後獲釋。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雲聚雲散,風聲悲憫,已比黃花瘦的李清照在極度孤苦、凄涼中,悄然辭世。草木為之零落,天地為之傷懷
後世對李清照評價甚高,宋代·朱彧雲: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明代·楊慎謂: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清代·沈謙言: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半生平安喜樂,後半生颠沛流離,有過美好,有過苦楚,但也成就了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傳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