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護膚品行業,“清潔”更多的是“預防”,而不是“治療”。但是無奈,為了賺消費者的錢,很多廣告把清潔産品吹得神乎其神,把有的沒有的功能都加上,而且很多傻女孩還信了,花了冤枉錢不說,還把皮膚折騰壞了,真的是忍無可忍!
今天本教主就來手撕這些謠言和幻想,“清潔”為什麼做不到,以及應該怎麼辦吧!
先把這兩個最不靠譜的說了。
清潔産品在臉部的停留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分鐘。這點兒時間,就算是滲透的條件很好,活性物也沒辦法鑽到皮膚裡面去,何況此時滿臉都是水,表面活性劑又正在進攻臉上的污物油脂。
這時候要是還有美白和祛斑的活性物,能夠在一片嘈雜的戰場中穿越火線,進入皮膚深層,那就真是見了鬼了。
這不是讓老母雞在搬家的院子裡抱窩孵小雞麼?
不可能!
凡是看到“美白洗面奶”的名字,甭管多麼大牌,你就笑笑好了——也許我孤陋寡聞,但是我真的想不到哪個技術可以讓洗面奶美白的。
“痘痘”是個太寬泛的命名,“痤瘡樣皮疹”的“痘痘”來自于敏感皮,“尋常痤瘡”的“痘痘”可能是大油皮,而“玫瑰痤瘡”和“脂溢性皮炎”也會讓普通消費者覺得是“痘痘”。
我強烈建議,所有覺得自己有“痘痘”的朋友,先去醫生那裡确認一下自己是不是“尋常痤瘡”——我見過太多得玫瑰痤瘡的朋友,自己在家裡用護膚品處理,越用越糟心的。
如果醫生已經告訴我,的确是“尋常痤瘡”呢?
清潔産品的抗痘,往往是加入了【水楊酸】或者是【BPO】。
在沒有其他産品配合的前提下,單獨靠清潔産品中的【水楊酸】,很難對“尋常痤瘡”的罪魁禍首(“痤瘡丙酸杆菌”)起到強烈的抑制作用——畢竟清潔産品停留的時間短。
建議先聽從醫生的意見,治療之後,再考慮護膚品。
清潔類的産品,對于“痘痘”主要是預防作用,不能“去除”——這也符合我們給“清潔”定下的大框架,更多的是“預防”,而非“治療”。
“清洗”似乎天然和“抗菌”聯系——很多清潔産品都宣稱自己能抑菌。
但是,“抑菌”真的合适麼?
對于皮膚的健康來說,實際上我們建議維持一個健康的皮膚表面菌群,讓“有益菌”占主導,幫助皮膚抵禦“有害菌”的侵襲。
(實際上,“有益菌”和“有害菌”也不是那麼黑白分明。對于“痘痘”負有責任的“痤瘡丙酸杆菌”,在有氧氣存在時,其實對皮膚健康是無害的,甚至有利的——我們更不能亂開殺戒,用“抗菌劑”把這些細菌統統幹掉了。)
所以,我并不建議大家用“抗菌”清潔産品。
“清潔”還總會聯系到“控油”上面。
實際上,強力清潔的确能夠短暫地把面部油脂去除,但是這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屬于“揚湯止沸”——把鍋裡的水舀出來再倒回去,好讓水不沸騰。
如果“皮脂腺”沒有收到減少分泌的信号,這種短暫的“控油”效果能維持多久呢?
幾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都不到,很快又是油光滿面了。
過度的清洗,隻會造成“外油内幹”(這個名字沒有明确定義,我們會在“皮膚分類”那一章中會做明确說明,在這裡大家可以照着字面意思理解)的局面,不會控制油脂。
所以,對于“控油洗面奶”,你也就笑笑吧。
靠清潔來去黑頭,沒有不留後患的。
清潔面膜,或者撕拉面膜,都是強力去除的,會使皮膚本身失去彈性,甚至産生炎症。
同時,這種方法也隻是換來了短暫的幹淨清爽,由于油脂分泌旺盛,黑頭會很快再次出現。
而反複頻繁使用這些方法,幾乎一定會造成炎症,造成皮膚損傷,進而可能造成毛孔粗大和局部色斑等各種問題。
不推薦用清潔的辦法來去黑頭,雖然很直觀,但是太粗暴,最終效果不好。
這些就是我今天想重點和大家說的關于清潔的謠言,别指望一個停留幾十秒的洗面奶有多大的功效,清潔不能太暴力,也不能下猛藥,畢竟,你的皮膚不是銅牆鐵壁。再者,護膚要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哦。總之,科學護膚才是王道。
以後我還會繼續分享科學健康的護膚知識給大家,如果你有想了解的護膚問題,也可以評論讓我知道,我下期就來幫你們答疑解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