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理想是勇氣

理想是勇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7:26

理想是勇氣?教育人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實屬正常但如果無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或者将理想建構在對教育的不現實的假設基礎之上,就會對教育的行進産生誤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理想是勇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理想是勇氣(理想前提)1

理想是勇氣

教育人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實屬正常。但如果無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或者将理想建構在對教育的不現實的假設基礎之上,就會對教育的行進産生誤導。

在2020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論壇上,我就聽到了這種令人“熱血沸騰”卻總感覺有點不着邊際的教育理想。

簡而言之,這種理想包括三個内容。其一,是整合現有課程,改革分類過細過雜的弊端,形成大人文、大科學、大生命等三大課程,一攬子解決“學什麼”的問題。關于這一點,我很認同,而且這種理想,是有着現實依據并能夠知道改革教育現實的,美國的課程,就是這麼綜合與簡單。其二,變革現有的學習方式,從研究如何“教”轉為研究如何“學”,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項目式學習為驅動,破除現有的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壁壘,解決“怎麼學”的問題。關于這一點,我隻能說贊成一半反對一半。學習方式是需要變革,但仍然要以現有的學校教育制度為基礎,進行改良改善而非全盤否定推倒重來。其三,推倒校園圍牆,建立各類學習中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孩子自我發展為前提,根據孩子的需要,讓學習随時随處随地可以發生。這一點,我是很難理解更是堅決反對的,因為這種理想是以理想學生為前提的。

專家的三個暢想,的确切中了當前教育的弊端,讓人充滿無限憧憬。而且看起來有理有據,如果真能得以實施,可能會節約很多的教育顯性化資源投入。比如,教師可有可無,甚至可以消失了。如果我們建成了全領域精細化個性化智能化的全國性教育資源平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實際選擇相應的學習内容,那還要老師幹什麼?學校可有可無,甚至也可以拆除了。既然學生随時随地可以學習,幹嘛還要來到學校?站在這兩個角度上看,第一個“大課程”也可以咔嚓了,完全沒有必要了,沒有了課堂,沒有了教師,建立在學校教育基礎上的課程,也名存實亡了。

如前所述,這種理想,有一個“虛幻”的前提,那就是把學生視為理想的學習者,而且一定是一個主動的自為的學習者。特别是最後一個,是建立在學生“想學願學”基礎之上的。想學,然後才有學什麼,怎麼學,在哪兒學的問題。但,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想學呢?如果孩子學習并未覺醒,如果孩子的學習需要外在的規約與督促,這些理想就會成為不切實際的幻想。

那麼,孩子是不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呢?或者說,學習是不是人的本能呢?這些問題不弄清楚,然後就建構出一種想當然的理想教育,是不是有點草率,有點荒唐呢?

人類生存繁衍進化過程中,學習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但,據此而言,說學習是人的本能,就有點不靠譜了。學習顯然不是人的本能,從字面意義上很容易理解,本能,就是“本來就能,不學而能”。不學就能,那學習怎麼是本能呢!相反,弗洛伊德所謂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倒更直指人心人性。

學習不是一種本能。主動學習,是教育刺激和引導的結果,而非本能驅動。換句話說,并非所有的人,都會主動學習,尤其是關乎知識和理性的學習。我們所謂的學習,目的并不僅僅讓個體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還有着繼承發展人類文明成就,豐富人的精神追求等目的。這更高目标的學習,不可能人人皆想,人人皆求。

記得馮友蘭先生曾經談及人的四種境界,以“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概括之。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其一,現實生活中的芸芸衆生,人生際遇與追求的差異,緻使各自處于不同的境界,當然,能夠到達道德境界的,已經少之又少了。其二,就一個具體的人而言,可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經曆漸次上升的四種境界,不過,我估計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很難望及“天地境界”之項背。因此,無數生命的誕生與逝去,是有境界追求與感知差異的。我們不可能以同樣的尺度要求所有的人,正如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對知識與理性的學習感興趣一樣。從多元智能的理論來解釋,每一個孩子發展傾向是存在差異與個性的。教育的價值,就在于尊重這種偏好與差異,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推動孩子個性發展。教育,首要的目的,還是激發孩子向上向善并主動發展的意願。那麼,問題來了,沒有現代學校制度的安排,這樣的功能誰來承擔?沒有了集體的生活和學習,如何奠定社會化的基礎?靠孩子自己嗎?靠父母的引導嗎?顯然不行。所以,教育的存在,不僅僅是解決學生“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還要首先解決“想學”的問題。就學習欲望激發而言,孩子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促進與幫助。

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要兼顧公平、質量和效率。公平,是排在第一位的,讓每一個人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們奮鬥的目标,也是一種教育的理想。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顯然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描繪的教育,僅僅對那些想學的孩子敞開了大門,而忽略了一部分并不怎麼“想學”的孩子的存在。這種理想的教育,首先就不公平,怎麼可能有“高質量”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