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枚基友,名曰瓊斯,在江蘇的日子留下太多遺憾,說好的南京,烏鎮,西塘,泰山,黃山,婺源皆為泡影,之後,他辭職隻身去了山東,而我也在他之後不久辭職開始了我的回家之旅。他得地利登了泰山,我占天時上了黃山,也算是彌補些許遺憾吧。
衡山之行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各種變化被計劃後終于敲定農曆臘月二十三一同上衡山,登祝融,把酒小年夜。so啊,果斷訂了來回的火車票靜待時間。
這馬年果然是馬上的節奏啊,二十二号一下班立馬修整發型回到家沖了個涼,簡單收拾了兩件衣服和每次出行必帶的信物,趕上最後一班公交曆時個把小時到哥們阿略的住處拿尼康小微單,第二天一早就奔火車站,時間總是那麼剛剛好,盡管晚點幾分。 一個半小時左右,列車到達衡山站,下了火車,箭步出站,乍一看,原來衡山站就是一個鄉間小站,鎮上集市,路邊小攤都在這裡彙集,從這裡去衡山旅遊集散中心的小巴士很多,五分鐘一趟,票價十五,童叟無欺,全程約50公裡,大概一小時不到就到了遊客集散中心。下了車,一通電話鎖定久違的瓊斯,大半年沒見,還是筒着那雙騷氣十足的艾威亞高幫闆鞋,雖然經曆了山東鋁擠的錘煉和北方粗糧的滋養,但身材依舊,沒有走樣。簡單的互拍肩膀一見如故後,直接進入下一個議題:覓食。都知道在旅遊景點吃飯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無奈找不到沙縣這種全國統一價的小連鎖,隻好目測一家小館來兩個素菜,還是少不了花個五六十塊。這次旅行我們都沒做什麼功課,幾點上山,到哪落腳都沒底,甚至說我都隻穿了件長袖T恤套一抓絨外套,現在想想都哆嗦。基于經驗,先到山下買些幹糧和水,說到水都是在黃山留下的後遺症,想想那山上十塊一瓶的水果斷提了兩瓶1.5L農夫山泉,還美其名曰負重登山才有意思。一路溜達,在山下的南嶽大廟門口停留了一會,一邊拍照一邊看售票窗的票價,80塊,想想我兩一心向佛心中有佛便沒有進去的意思,繼續朝對面上山的路前進。很久都沒有這麼閑适了,沒有工作的束縛,沒有時間的催促,雖然對前面的路一無所知,但卻滿心期待。在山腳漫不經心地路過一家小店,走過了才反應過來,是租帳篷的,對于沒有任何準備的我們當然是令人竊喜的,便回過頭進店詢問,價格很公道,一帳篷一防潮墊兩睡袋加一登山包一起六十塊,更讓人竊喜的是當時正好有兩姐們也在租,要是能同行那就再好不過了,沒想那姐們先開口了,so愉快的決定了一起上山,我想這應該是此行最大的樂趣吧。雖說一起走,但一開始交流都不多,甚至簡單的介紹都沒有,不過在兩兩對話中偶爾還是會有共同的笑點。天氣很好,午後兩點有些柔和的陽光穿過叢林星星點點的灑落在路上,很惬意,一路開疆擴土,另辟蹊徑,不走尋常路,倒也是咱們的共同愛好,也因此便多了一些共同語言。
這個季節上山的人并不多,路上一片冬眠的景象,很安靜,山間似乎就我們幾個在穿行,說笑,特别真實,和諧。衡山的路相對比較平緩,隻是從半山寺往上會多一些陡峭的石階,對于征服過黃山光明頂(海拔1864米)的me和夜登過泰山十八盤(海拔1545米)的瓊斯來說,祝融峰的1290米完全不在話下。不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衡山素以“五嶽獨秀”“中華壽嶽”著稱于世,“佛道共存”更是是南嶽一絕,衡山不單是佛教聖地,也是道教名山,東邊是道教的八個宮觀,西邊是佛教的八座寺廟,開門相見,香火相通,和尚道士們在這裡輪流執殿,這種佛道共存一山,同居一殿,且共尊共榮,和平共處的景象實乃世界名山一絕。
旅行,就應該随心、随性,看着地圖逐一找景點不是我的風格,閑停樂往才是我的宗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