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06 01:36:24

今天繼續元朝!

PS:更多曆史看合集喲!

一、忽必烈建立元朝:1260年

元朝,是我國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存在于1271年到1368年之間,極盛時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疆域超越曆代。

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所建,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大分裂局面。

元朝廢除了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禦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創了中國行省制度的先河。

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

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元朝中期皇位頻繁更叠,政治始終沒有走上軌道。

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濫發紙币導緻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導緻了元末的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鞑靼,北元滅亡。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

1.1、郝經:1223-1275年

郝經(1223年—1275年),字伯常,澤州陵川(今山西省陵川縣),金元時期著名大儒。

幼遭兵亂,家貧好學。

金朝滅亡後,遷居河北,為守軍統帥張柔和賈輔延為賓客,教育諸子,閱讀兩家藏書。

從學趙複,學習程朱理學。

蒙哥汗三年(1253年)初,傳授治國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賞識,留于王府。

九年,随從忽必烈攻打鄂州,建議與賈似道議和,北進争奪汗位。

元中統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讀學士,充任國信使,奉诏出使南宋,為奸相賈似道拘于真州16年。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興兵攻宋,迎接郝經回歸,途中患病,死于大都。

作為政治家,郝經反對“華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張天下一統。

作為思想家,郝經推崇理學,希望在蒙古人漢化過程中,以儒家思想來影響他們,使國家逐步走向大治。

作為學者文人,精通字畫,著述頗豐,收于《陵川集》中。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2

1.2、行中書省:1260年

行中書省,元朝(中統、至元年間)開始實施的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民間簡稱“行省”或“省”。

元代從至治(1321-1323年)到至正(1341-1369年)。

元朝全國四級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裡地區(今河北、山東、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區)則由中書省直接管轄,吐蕃(今西藏)由宣政院管轄。

“行中書省”在當時主要作為軍事管理,掌管所轄省内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政事務。

根據學者錢穆的說法,元朝政府所設的“行中書省”意為“行動的中書省”,即中央政府為維護其統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而與具有一定自治權力的地方政府有權力來源上的不同。

1.3、交鈔:1260年

交鈔,簡稱“鈔”,金朝與元朝的紙币名。

金朝紙币的發行早于銅币。

海陵王貞元二年 (1154年) 遷都燕京後,以國内銅少,仿北宋交子,發行交鈔。

金朝交鈔有大鈔、小鈔兩種。

大鈔面額有1貫、2貫、3貫、5貫、10貫5種。

小鈔有100文、200文、300文、500文、700文5種。

以7年為限,期滿換發新鈔。

舊鈔換新鈔,每貫收工墨費15文 (後經多次改變)。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1189年),取消7年厘革制度,交鈔字昏方換。

元朝建立後的“中統元寶交鈔”是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币實物。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3

1.4、許衡:1260年

許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魯齋,懷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李封村)人。

金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與劉因、吳澄并稱“元朝三大理學家”。

許衡出生于新鄭,勤讀好學,為躲避戰亂,往來于河洛之間。

許衡師從大儒姚樞及窦默,學習“程朱理學”,元憲宗四年(1254年),應忽必烈征召,出任京兆府提學、國子祭酒。

至元六年(1269年),授許衡中書左丞,聯合徐世隆、劉秉忠制定儀官制度,為元代統治者策劃“立國規模”,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賢殿大學士、太史令,配合郭守敬修成《授時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回鄉休養。

至元十八年(1281年),許衡去世,時年七十三歲,獲贈正學垂憲佐運功臣、榮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太傅、司徒公、魏國公,谥号“文正”。

皇慶二年(1313年),許衡從祭孔廟,著有《讀易私言》、《魯齋遺書》等。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4

1.5、阿合馬:1261年

阿合馬 (?~1282年),費納喀忒(今烏茲别克斯坦境内)人,回族,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時期近臣之一。

初為察必皇後之父按陳那顔的陪嫁奴隸。

中統二年(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

三年,領中書左右部,兼都轉運使。

至元元年(1264年),拜中書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财政,推行清理戶口、推行專賣制度、發行鈔票(時稱交鈔)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

元朝滅亡南宋之後,繼續在江南地區實行發鈔和藥材限制專賣政策,大大增加财政收入。激發大臣不滿,導緻武将王著聯絡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今内蒙古境内)時,假傳真金太子之命召喚并刺殺。

衆大臣紛紛上書,力言阿合馬不法事宜。

元世祖忽必烈調查後,曆數阿合馬之罪,處以沒收家産、肅清黨羽、剖棺裂屍。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5

1.6、《至元新格》頒布:1271年

至元新格》,是元朝的法律之一,元朝政府頒布的第一部法律。

1271年前元朝使用的主要是金章宗年間頒布的《泰和律》。

元世祖至元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将國号“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同一天下诏,禁行金朝《泰和律》。

從1206年開始,元朝政府因為處理實際事務的需要,陸續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條文,到1291年,何榮祖根據元朝政府之前頒布的所有法律條文,選擇符合天下統一後國家的實際情況的一部分法律條文,彙集在一起,編成《至元新格》。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元新格》修成,“始為新格一編,請于世廟,頒行多方。”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1291年6月18日),命中書參知政事何榮祖“以公規、治民、禦盜、理财等十事輯為一書,名曰《至元新格》,命刻闆頒行,使百司遵守。”

《至元新格》頒行天下。

《至元新格》是元朝最早實施的一部法典。

《元史·刑法志》說它,“大緻取一時所行事例,編為條格而已,不比附舊律也”。

至治三年二月十九日(1323年3月26日),《大元通制》頒行天下,《至元新格》停止使用。

《至元新格》在全國範圍内一共使用了32年。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6

二、元代兩都制:1260年

元代兩都制,“兩都”是指大元帝國有兩個首都,一個是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西部的正藍旗,另一個是元大都,即今北京市的中心位置。

“兩都”建立的背景1251年,成吉思汗孫蒙哥漢登蒙古汗位,并命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

忽必烈立足金蓮川,廣召天下名士俊傑,建立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從此為其邁向帝位、治國安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營建元上都:1256-1259年

元上都,或稱上都開平,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内,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劉秉忠建王府于此。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開平即位。

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開平為上都。

1267年,忽必烈定都燕京(1271年改稱大都),改上都為陪都,作避暑行宮,夏天在這裡處理政務。

1359年1月8日,紅巾軍攻入上都城,焚毀宮阙,留七日後離去。

1369年7月20日,明軍攻克上都,此後,明朝改上都路為開平府。

1396年,明朝在元上都正式設開平衛指揮使司,然後大力經營,加強屯守,并修繕城垣。明成祖以後,明朝防衛内撤。

1430年,開平衛移至長城以内的獨石口,改為隸屬萬全都指揮使司,元上都至此徹底廢棄。

由于忽必烈對宗教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元上都成為當時世界的宗教中心,中國傳統信仰的佛、道、儒三教,在此交融。

忽必烈在上都即位後,封藏傳佛教薩迦派高僧八思巴為“大元帝師”,命他在上都建立寺院。

自此,藏傳佛教在整個中國,包括漠北的哈拉和林都獲得廣泛傳播,産生了顯著影響。

1964年,元上都遺址被列為内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元上都遺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申報清單。

2011年,被列入2012年世界遺産申報名單之上。

2012年6月29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産大會讨論并批準将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登錄面積約251平方公裡,包括城址、關廂、鐵幡竿渠、砧子山墓群、一棵樹墓群等。

緩沖區面積約1507平方公裡,涵蓋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傳統人文景觀以及濕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觀在内的遺址環境。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7

2.2、元大都:1267年

元大都,或稱大都(突厥語稱為汗八裡,意即“可汗之城”),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為元朝京師。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南至長安街一線,東西至北京二環路一線。

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8

三、四等人制:元朝時期

四等人制,是近代部分學者總結的元朝存在着一種民族等級制度的說法。

相關說法認為,元朝的蒙古貴族以少數民族統治階級成為全國的統治者,為了維護國家統治而推行民族壓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據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後分人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漢人即是曾經在金朝管治下的臣民、南人多指南宋管治下的臣民及其他南方少數民族。

然而四等人制并不存在于《元典章》中,亦無相關法令頒布。從元朝的一些政令和律令看,蒙古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權,而漢人和南人在法律上、科舉上其實根本沒有區别,漢人可能在選任、提拔某些地方官員時,獲得信任相對較多,會比南人有一些微弱的優勢。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9

3.1、蒙古族

蒙古族,是東亞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全球蒙古族人口約為10,000,000人,其中6,000,000人居住在中國境内,其餘的主要分布于蒙古國以及俄羅斯。

中國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于内蒙古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另外東北三省也有大量分布,而在俄羅斯的則主要居住于布裡亞特和卡爾梅克。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

一般認為蒙古族的祖先來自東胡的室韋部,他們從4世紀開始便活動于蒙古高原。

在10世紀左右,他們一度被稱為達怛[dá],後來随着蒙兀國的崛起,開始逐步改稱蒙古。

12世紀時,蒙古高原已出現了乞顔部、塔塔兒部、蔑兒乞部、斡亦剌部等說蒙古語的部族。

1206年來自乞顔部的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建立蒙古帝國。

之後随着蒙古帝國的擴張,蒙古族也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0

3.2、漢人:1279年

漢人,是中國元朝的四類人民之一。

傳統的說法認為,元朝的蒙古統治者将元朝境内的人區分為四類人,分别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以及南人。

漢人是指南宋時期未受到南宋實質管轄的北方人,包括原本金、西夏(被認為是色目人)境内及今四川、雲南兩地區人與高麗人,當中還包括女真人、契丹人、朝鮮人等北方地區的民族。

“漢人”在元朝又稱“漢兒”,漢人實際的含義可能為居住在漢地的居民,包括原來金朝西夏高麗以及四川雲貴一帶的居民。

元代陶宗儀《南村辍[chuò]耕錄》記載“漢人八種:契丹、高麗、女真、竹因歹、裡闊歹、竹溫、竹亦歹、渤海”。

(裡闊歹、竹赤歹是女真的重複(蒙古人的叫法),竹因歹、竹溫又是乣-劄忽歹的重複,其中劄忽歹是對蒙古語中“漢兒”的音譯。遼金兩朝尚視乣為“雜人”,為“異類”,到元朝被歸納為“漢人”)

即表明了“漢人”的概念以及當時東北、華北、黃河流域一帶的民族構成。

不同于由華南各地土著民族和南遷漢族組成的南人。

近人研究表明,元朝時期蒙古語史料中找不到相當于色目人的詞彙或概念,“色目人”一詞屬于漢語詞彙。

3.3、色目人:元朝時期

色目人(「各色名目之人」),是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西亞洲、和歐洲的各民族的統稱,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種位階之一,廣義上的來講,色目人包括被蒙古人征服并帶入大蒙古國的突厥人、粟特人、吐蕃人、黨項人、波斯人(花拉子模人)、阿拉伯人等。

按照元朝的種群分類,在元代的社會階層之中,色目人的地位在蒙古人之下,漢人和南人之上。

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時,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率領千騎迎降,太祖以「賽典赤」稱呼。元代重用色目人,入居漢地關中的色目人,多高官厚祿,钜賈大賈。

色目人後來與蒙古人、畏兀兒與漢人大規模混血形成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1

3.4、南人:元朝時期

南人,為元朝統治者在其轄境内劃分的四類人民之一,泛指長江淮河以南的原南宋王朝統治之下的華南各地漢族和苗壯等南方少數民族人民以及随趙宋皇室南遷的原北方漢人。

又稱南家歹、囊家歹等。

傳統說法認為,元朝時期統治者将元朝境内的人民分為四等,第一等為蒙古人,第二等為色目人,第三等為早于南宋45年被蒙古人征服的金人,即以女真人為主體的北方人,但是又混雜有一部分北方漢人,第四等為南人

南人即原南宋境内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在元朝的四種位階中地位最低。

當時南人的人數約為六千萬人。

四、宣政院設立:1264年

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是元朝統治中國時期設立的一個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國家機構,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轄吐蕃(今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設立總制院。

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書省右丞相兼總制院使桑哥,認為總制院責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請,根據中國唐朝時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為宣政院。

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2

4.1、帝師八思巴:1253年

八思巴(1235年-1280年),西藏佛教薩迦派第五代法王,也被認為是達賴喇嘛的前世之一。

本名羅卓堅贊,或譯洛珠堅贊,意為“聖者慧幢”,吐蕃薩斯迦人(今西藏薩迦縣)。

他是元朝第一位帝師,北京城的選址者、設計者、規劃者。

淳祐四年(1244年),年僅十歲的八思巴來涼州(今武威市)學習漢文化與蒙古文化,同時學習漢地的天文、曆法、建築、風水、地理、儒學等,這為他以後成為大元帝師,走入蒙古帝國的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礎。

中統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尊其為國師,即大元帝師,使統天下佛教徒。

至元元年,使領總制院事,統轄藏區事務。

六年,八思巴制成蒙古新字,加号大寶法王。

十三年還至薩斯迦,為西藏佛教薩迦派第五代師祖。

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圓寂于薩迦,享年45歲,追谥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之無上稱号。

嫡傳弟子有桑格、阿尼哥、沙羅巴。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3

4.2、薩迦政權:1253-1358年

薩迦巴,簡稱薩迦,是藏傳佛教薩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機制在全西藏建立起來的隸屬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權,是西藏曆史上各教派統治時期的第一個政權,也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政教合一政權,也稱薩迦王朝

該王朝統治範圍位于宣政院轄地。

薩迦巴開始于1253年八思巴掌教薩迦派,結束于1358年薩迦派失勢于帕木竹巴,共105年。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4

4.3、八思巴文:1269年

八思巴字,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時,由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種文字,用以取代标音不夠準确的蒙古文字。

然而此時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為大元和四大汗國各自為政,因此八思巴字一直隻有元朝采用,并主要用作為漢字标音符号。

被明朝推翻之後,八思巴字遂廢棄不用,但還在北元通行過一段時期。

到了明末,徹底重新采用蒙古文字。

十分鐘看懂元朝曆史(元四)15

五、《建國号诏》:1271年

《建國号诏》,是至元八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公曆1271年1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發布的改國号并且稱帝的诏書。

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在原有國号“大蒙古國”上增加“大元”,是“大元大蒙古國”,元世祖忽必烈從“大蒙古國大汗”變為“大元大蒙古國大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