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90%的維生素D是來源于日光照射的途徑。)
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過去,維生素D為人們熟知的作用就是促進鈣吸收。随着研究的深入,醫學界發現,缺乏維生素D與人體免疫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密切相關。
維生素D缺乏的治療和預防對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婦女兒童的整體健康發展很重要。但哪些人易缺、如何才能判斷有多缺?缺了又該怎麼補才靠譜?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鄧宇虹主任醫師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林楚慧、曾婷、許詠怡 圖/@視覺中國
驗血可查是否缺維D 普通人群沒必要檢測
容易缺乏維生素D的人群包括:超重或肥胖、糖尿病、胃分流術的人群;肝病、腎病或消化道疾病,如節段性回腸炎或乳糜瀉;生活中高緯、寒冷地區的人;曬太陽少的人;黑皮膚的人;50歲以上的人;母乳喂養的嬰兒以及青少年;限制動物性和奶制品攝入的人。
檢測血清中的25-羟基維生素D(25-(OH)D)是臨床上評價人體維生素D水平的最好方法。專家認為,普通人群沒必要常規監測,但若出現維生素D 缺乏症狀或易缺乏維生素D的人群可檢查一下,并根據結果作為相應判斷——
維生素D缺乏:25(OH)D低于20ng/ml;
維生素D不足:25(OH)D 在20~30ng/ml之間;
維生素D充足:25(OH)D 在30~150ng/ml之間;
維生素D中毒:25(OH)D高于150ng/ml
目前,關于最佳的25-(OH)D水平還沒有達成共識,但多數學者認為≥30ng/mL(>80nmol/L)是最佳的标準。以上是最常使用的區間範圍。
(人體90%的維生素D是來源于日光照射的途徑.)
不光是促進鈣吸收 維生素D還有多種“能耐”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鄧宇虹介紹,人體裡的維生素D主要有兩種,即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前者來源于植物,後者是來源于動物。
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需要通過日光照射才能合成維生素D。以人類為例,人類皮膚中存在維生素D的前體——7-脫氫膽固醇,經過日光的作用後就會變成維生素D3,但是這種維生素D3還不是活性成分,它還需要經過血液運輸到肝髒、腎髒,進行兩次活化後才變成活性維生素D。我們吃進去的維生素D2或D3,經過腸道吸收後,同樣也要經肝腎的活化,最終才能為身體利用。
維生素D最為人所熟知的作用就是促進鈣吸收。現在随着研究的深入,醫學界發現其實它還有很多作用,比如降低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等常見癌症的發生率,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和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維生素D還可以調節胎盤的發育和功能,這表明,孕婦維持較好的維生素D水平可預防如流産、先兆子痫和早産等妊娠并發症的發生。宮内及嬰幼兒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率。
人體内維生素D水平 九成靠太陽 一成靠飲食
維生素D的來源包括三方面:日光照射、天然食物和補充添加(強化食品、膳食補充劑、藥品),所以,維生素D缺乏的人可适當多曬曬太陽,或是通過飲食調節增加其攝入量:
曬曬太陽:人體90%的維生素D是來源于日光照射的途徑,另外10%來源于食物,所以應該經常曬太陽,保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為了避開劇烈日光,建議早上10時之前或者下午3時之後曬太陽,露出頭臉部、雙上肢、雙下肢(暴露體表面積15%以上),日曬時間20分鐘~30分鐘。
飲食調節補充添加: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魚、動物肝髒、蛋黃、瘦肉、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産品中。不過,食物中含有的維生素D很有限,因此維生素D補充劑是最易被人們接受的,能确保适量維生素D攝入的方法。中國營養學會建議,0歲~64歲(包括孕婦、乳母)每天需補充400IU,65歲及以上每天補充600IU。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維生素D對人體很重要,但物極必反。如果補充過量的維生素D,導緻産生嘔吐、惡心、食欲不振、便秘、體重下降、腎髒受損等等不适反應。不過,一般僅通過曬太陽是不會出現維生素D“過剩”的情況。而已确診的維生素D缺乏者,建議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