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維的事迹

王維的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6:22:46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1

作者:李沐子,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唐朝本就是一個詩歌最盛的時代,唐朝的詩人很多,流傳于世的佳作更是數不勝數。這與武則天、上官婉兒、李隆基等人對詩文的真心喜愛與傾力倡導是分不開的,從而市井流行,人人愛詩,口口相傳。

王維恰恰就生在了這個朝代,以他優雅、從容的盛唐特質,留給我們一個清逸空靈的詩意世界。

如果單從一個詩人的角度來看王維是遠遠不夠的,他還精通書法和繪畫,深谙音律,古琴彈得好,琵琶彈得也好,稱得上是位全才。

盛唐時期,王維就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加之他自幼受父母家庭影響,參悟禅理,因而他的詩歌、書法、繪畫以及音韻都融入了深厚的禅宗佛學。

王小波說,“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王維擁有了這詩意的世界,似一股清流,以明澈的内心和不染塵埃的禅心,活出了風清雲淡,擁有了适意人生。

01

《新唐書·王維傳》記載:“九歲知屬辭,與弟缙齊名,資孝友。”不難看出,王維自幼就是一個聰明好學、孝順父母、愛護弟弟的寬厚善良之人。

先天的好條件,還有一個懂得對他因材施教的母親。王維的母親崔氏是一位非常開明又有見地的女人,不僅成全了王維自幼對詩文的喜愛,還發現王維在音樂和繪畫方面也有着極高的天賦,于是為他請名師來培養。

出身名門,天資聰穎,從小接受的是全面素質教育,又趕上盛唐時期的文化大繁榮,王維吟詩作賦,能書善畫,通曉音律的才能樣樣都顯示了出來。

這麼有才華就算了,偏偏顔值還高,《集異記》中記載,“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這可是才華顔值都在線了。

鐘靈方可毓秀,地靈乃育人傑。

王維的母親一心向佛,常年清修《維摩诘經》,終身以維摩诘為榜樣,給王維取名字摩诘,連起來便是“維摩诘”,有“潔淨,沒有塵污”之意,告訴王維要以清淨平靜之心,去達成自己的人生境界。

9歲時,王維父親暴病去世,面對母親以及五個年幼的弟弟妹妹,曾經衣食無憂的他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家庭的變故也讓他過早地成為一家之主,少年老成,也注定了他日後性格中的堅韌與仁忍。

伴着滔滔的黃河水,王維聞雞起舞,發奮苦讀,短短幾年的時間在諸子百家,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中學習滋養,在古樂譜、古畫冊、古書法字帖中深深涉獵。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2

本就是純良一派的少年王維,憑着刻苦的攻讀和天資的聰慧,十五歲遊學長安城,寫下了英雄出少年豪氣的《少年行》: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重陽節孤身在外,思鄉之切的他憑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打動了全天下的煙火凡人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奔走塵世,若能将生活過出煙火氣,也算是對一顆漂泊在外的靈魂最大的慰籍了。而這一年,王維年僅十七歲。

二十歲時,王維做了大唐右丞,寫的文章早已名聞天下,被坊間衆人傳詠。王維的爺爺王胄是朝廷的樂官,擅琵琶和各種古琴,幼時受爺爺的影響和調教,王維自然也是彈得一手好琵琶和古琴。

《新唐書·王維傳》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大家都猜不出《按樂圖》中衆樂工吹奏的畫面是何題名,王維看了一眼便說畫中人彈奏的曲子是《霓裳羽衣曲》,于是請來樂師演奏,竟然與畫中人物表現不差分毫。

公元721年,大唐長安岐王府内,妙年潔白,風姿英挺的王維大秀才藝,一曲《郁輪袍》讓玉真公主聽後驚為天人,如此好聽的琵琶曲,公主之前竟從未聽過,在得知很多喜歡的詩文也出自這個年輕人後,便力薦王維科舉,後來王維一舉登第,得了頭名進士。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3

02

王維中了狀元後,又通過吏部例行的選試,等這一切都順利通過後,謀得了太樂丞的官職,掌管朝廷的樂典籍薄,這對王維來說是很滿意的差事了,既有一份固定的俸祿,還可以施展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才華。

時常與李龜年等樂工一起切磋音律,相談甚歡。後安史之亂,李龜年流落江南,時常唱起王維寫給他的《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維重情至深,用紅豆寄托對友人的思念,真水無香卻可以品出至真至純,如返璞歸真于自然之美,不染紛華,修美于内。

王維的才華盡顯,他的前半生春風得意,收獲了人生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可是萬千煩惱與坎坷也随之而來,就仿佛注定了老天給誰的都不會太多一樣。

正是那次岐王宴飲中酒醉,借着酒意看了不該他們這些臣子看的黃獅子舞,要知道在當朝這“黃”可是犯忌諱的,王維也在場,于是一起連帶被貶流放出京,去濟州當了糧倉保管員。

這無疑是給了當時風頭正勁的王維當頭一擊,也讓王維終至頓悟,官場也許本就是不屬于他的。

被貶三年期滿,又苦等兩年仍等不來朝廷的任用,索性一紙辭書,做個自由人,從此讀書、賦詩、寫字、畫畫、彈琴,周遊世界,隐居山水田園間。

王維想到了母親一直教他背誦的《維摩诘所說經》,明白“世事間不可過于執着,随緣而動,無可無不可,隻求問心無愧”。

看開一切苦樂,看淡是非成敗。正是自幼受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還在詩書畫中增加了禅意與空靈,縱然是看盡繁華絢爛,遍嘗人間至痛,王維也可心如止水,于山水田園間悟透生命的真谛,于塵世間活出一副恬淡安詳般的飄然物外。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4

注:王維《袁安卧雪圖》已亡佚失傳,圖為馮超然作

這個時期王維創造了一幅山水畫《袁安卧雪圖》,王維特意在畫中畫了一株翠綠怡人的芭蕉樹,傲然于大雪中。而這雪中芭蕉給後人留下了衆多說法,仿佛在以禅理說盡王維此生對适意人生的執着追求,以袁安為自勉,内蘊高潔之志,清貧卻不失操守的意願。

畫中王維巧妙撷取了《維摩經》中的“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意為萬物緣空而無,因空而彌堅,一空可敵萬千驚怵。正是如此高尚的境界,“雪中芭蕉”成為了繪畫藝術史上的千古絕唱和藝術化身。

後期王維畫了《雪溪圖》、《江山雪霁圖卷》等多幅雪山雪景圖,王維對雪景山水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恰恰象征了他那高潔的品格和幽遠安定的心靈,這其間也是内藏無限禅機。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5

王維《雪溪圖》

03

王維将他的禅宗理念深深滲透進他的詩書畫中,無疑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是一個用情至深之人,是一個感情專一的人。

王維與他的妻子青梅竹馬,想必那女子應是優雅且美麗到極緻的,同時也是離塵脫俗懂得禅修之道之人,是王維的紅顔知己,靈魂伴侶,令其一往情深。

然幸福的時光太過短暫,王維的妻子因難産不幸而亡,王維“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而當時王維才三十一歲,卻終身保持了“居常蔬食,不茹葷血”的生活習慣。未曾有寫給妻子的隻言片語,卻用自己孤獨的一生給了妻子最深沉的愛。

經曆過人生四大喜,同樣也遍嘗人生的四大悲苦。早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無子,官場不順,看空一切是最好的選擇。

佛說,“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妻子的離去,王維對自己完全是放空了,半隐于山水田園中寫詩、作畫、彈琴,“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6

一生隻愛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

于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大概就是王維内心最平靜的寫照,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不用禅語,時得禅理。山窮水盡,還可以柳蔭花晴,人生有此境界,夫複何求了。

在終南山辋川,王維過着半隐居的生活。一年四季,空曠的山谷,清新恬靜的時光剛好應了王維的随意揮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詩像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優美抒情的樂曲,恰如王維心中的桃花源,如此詩意的栖居生活也真是令人向往。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詩中仿若有三千空靈般見聲不見影,空谷傳聲,愈見谷空,日影偏移,落照斜晖,青苔落寞,愈顯岑寂。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清光透過竹林葉隙,撫琴的王維如置身仙境,而王維正是此仙境中的天人。

王維在辋川編寫了《辋川集》,并且把詩中所描寫的風物繪制在一面大牆上,那是母親生前時常誦經的地方。《辋川圖》是王維一生對田園生活的最好紀念,完美展現了他在詩歌、音樂、繪畫和書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質。“山谷郁郁盤盤,雲飛水勁,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辋川圖》開啟的是詩畫并重的先河,“《辋川圖》,古今人品,為畫家最上乘”,“辋川為摩诘養志之所,其詩其圖,豔稱千古”。

蘇轼評雲:“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錢鐘書也是奉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倚”

王維的事迹(王維活成了大唐)7

04

761年上元二年,六十三歲的王維端坐桌前,寫下了幾封給親友的書信之後,帶着微笑從容而逝,“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王維在田園山水中療愈了自己的傷痛,用他的詩書畫賦予了山水間的生命力,這生命力是長盛不竭的。

他的一生恰似一縷清風,優雅而來,從容而去。給了我們一個空靈淡遠的山水世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詩意的世界。

放慢奔走于紅塵之中的腳步,在拈花微笑中達成自己的大境界,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禅機中去參悟,在面對人生的困頓時去收獲内心的安然。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也正因為如此人生才需要這份坦然,這份内心的平靜與溫和。

經曆了世間繁華,一無所有,孓然一人,不慕榮華,不求富貴,獲得心靈的安甯,“生命從不是為了别人而存在”。

他的才情,他的深情,他的癡情,讓他活成了一股清流。

-作者-

李沐子,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讀書寫文,書畫攝影,記錄生活之美,品悟内心之靜。個人公衆号:墨韻逸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