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油菜花一樣美好?像油菜花一樣盛開——江西省上饒市鄉村教師隊伍發展透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你和油菜花一樣美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像油菜花一樣盛開
——江西省上饒市鄉村教師隊伍發展透視
本報記者 禹躍昆 甘甜
■重大典型報道教改先鋒
一條山谷,一座拱橋,一排古樸民居,一片金黃油菜花,勾勒出“中國最美鄉村”的秀麗。
江西上饒,地處贛、浙、閩、皖四省交界,下轄的婺源擁有“中國最美鄉村”的美譽。在這裡,一座村莊就是一個博物館。在這裡,廣袤的農村就是最大的現狀。
但外人看不到的是:“H”形的奇特地理形态,讓湖濱、丘陵、山谷縱橫交錯,全市南北最狹窄的連接處僅10公裡,東西最狹長的距離達到了210公裡;曾是全省人口第一大縣的鄱陽縣剛剛脫貧摘帽,擁有160萬人口,而全市人口最少的縣僅有20萬人口,人口分布不均;全市鄉村教學點大量存在,婺源的教學點曾達到259個,“一校一師”數量曾達到162個,占全縣公辦學校總數的50.6%。
地處中部欠發達地區,地形複雜、農村占比大的上饒正面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具有鮮明的樣本意義。這裡就是中國鄉村教育振興的主戰場。
面對未來、觀照當下,上饒市委、市政府把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聞雞起舞、日夜兼程,擦亮“學在上饒”品牌,加快推進上饒教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奮力開啟建設教育強市新征程。
多做一點,留住人才——
本土化差異化的“政策+”
“鄉村教育振興的‘牛鼻子’是人,更是人才。要把教師當成人才來看待!”在上饒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侯小仙看來,從人到人才,一字之差的背後是對于鄉村教師理念的叠代、選才标準的提升和供給政策的細化。
為了給鄉村源源不斷地供給人才、留住人才,上饒在用足用好現有國家、省級政策基礎上多做一點,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本地的“政策+”辦法。
從2007年開始,上饒的初中畢業生報考志願時發現,竟可以填報自己所在鄉鎮中心小學的教師定向計劃。回到本鄉本土工作,還帶着編制,一時引得衆多學生特别是優秀學生報考。
在“一校一師”占比衆多的婺源等鄉村教育大縣,能歌善舞、一專多能的定向師範生成了衆多教學點的“寶”。
——為了能夠用足用好定向師範生政策,上饒采取的“政策+”就是:細化前端本土化服務與培養。去年7月,在總結前期定向師範生培養的基礎上,上饒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推出系列重磅舉措:成立鄉村教育振興學院,對定向生實施單獨學院式管理;建立定向生片區包幹制度,成立12個縣市區工作組,一一對應、全面覆蓋上饒市12個縣市區,全年按月細化片區包幹服務内容。
——為了讓鄉村教師不再家校兩頭跑,上饒采取的“政策+”就是:精準實施“歸雁計劃”。從2016年以來,上饒在江西省率先推出“歸雁計劃”“團圓計劃”“溫暖計劃”等舉措,開通返鄉任教綠色通道。目前,全市共有1323名教師回原籍任教。
——為了讓上饒的學校招到留得住的人才,上饒市教育局和人社、編辦、紀檢等部門組團陪同學校帶着公章招聘、面試,當場簽訂三方協議。
——為了讓鄉村幼兒園有穩定的教師隊伍,上饒給每個鄉鎮中心幼兒園至少配備2名在編教師。
在本土化、差異化的施策理念下,各縣市區充分發揮自身特點,瞄準痛點,提高政策精準度,把政策實施的效果最大化。
在廣信區,針對全區南北狹長的地理特征,把農村邊遠鄉鎮補貼政策的兩個标準重新細化為三個标準,讓最偏遠的教師能夠安心從教。
在婺源縣,大力實施“紅燭獎教金”制度,每年給“一師一校”教學點在編教師發放3000元。
在德興市,建立起教師工資收入對當地公務員收入動态調整機制,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高于本地公務員。
瞄準關鍵,用好人才——
以關鍵帶動全面
1月6日,一份公開選拔6名校長的通知,攪動了整個玉山縣。
在城區端明小學做了多年副校長,劉承榮一直有一個綠色教育夢:得一個山環水繞處,尋一群志同道合人。
“陽光來了!”劉承榮得知要公開選拔校長後,一開始還打退堂鼓,但是接下來公開透明的流程,讓他放下心來。經過選拔,他以第一名的成績
被選拔到六都鄉中心小學做校長。
現在,綠色教育夢正在這所鄉村校得到落實。
“這一次公開選拔,就是要大張旗鼓地在全縣樹立、傳遞選人用人的好生态和正能量。”玉山縣政協副主席、縣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趙東青介紹,“從這次開始,以後新任校長必須公開選拔。”
公開選拔一名校長,打造出了好生态。
攻克了校長選拔這個關鍵環節,玉山縣先後探索了推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推進校長職級制管理、設立“三名”工程專項基金等深層次的系統化改革。
在上饒市教育局副局長鄭樂春看來,專啃硬骨頭将會獲得關鍵環節的突破,繼而帶來整體性、系統性的變革。
面對選人用人上的硬骨頭,上饒教育人迎難而上——
教師理念不新?上饒借助“上上合作”機制,加強與上海的合作對接,先後組織教師到上海跟崗學習培訓達580多人次。上饒先後舉辦五屆華東師大信江教育論壇和一屆北師大信江教育論壇,全國知名專家紛紛來到上饒授課,現場參訓人員3500餘人,線上實時收看共計50萬人次。
名師數量不足?上饒深入推進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與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組織開展名師、名校長評選及梯隊人才遴選。開展名師名校長工作室課題立項評審,設立名師工作室15個、名校長工作室9個,劃撥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建設資金132萬元。
班主任待遇低、沒人幹?上饒市以班主任團隊為關鍵突破口,注重激發班主任工作積極性,提高班主任福利待遇,提升育人效果。以玉山縣為例,小學班主任每月每班100元提高到400元,初中班主任每月每班150元提高到500元。
彎道超車,賦能人才——
摸準數字教育的脈搏
行走在上饒信息化校園裡,會發現一些特殊現象——
信息化教學做得最好的不一定是信息學科教師,而是數學、物理甚至體育、音樂等教師;
農村孩子對于數字教育的熱情和需求更旺盛,一旦找到突破口,取得成績的速度和高度超過城市;
……
深入梳理分析發現,特殊現象的背後,是上饒摸準了數字教育助力教師隊伍建設的脈搏,即人工智能教育是大衆的,不是獨有的;是重應用的,不是重軟件的;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
“摸準脈搏,少走彎路。”在侯小仙看來,教師是鄉村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推動智能教育實施的關鍵要素,沒有教師觀念的轉變、能力發展、素養提升,很難實現傳統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跨越。
侯小仙介紹,特别是與上海開展“上上合作”後,在上海挂職領導、教育專家的幫助下,上饒規劃出了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推進路線,各縣區結合各自實際進行有益探索。
“教育信息化要可持續化發展,必須不斷提升師生的信息理念和素養。”說這話的是鉛山縣電教站站長祝天生。本是高中英語教師的祝天生,2014年到電教館後,帶着幾位教師完成了一個網絡環境下人工智能助力教師發展的課題。
随即,一場信息化浪潮在鉛山縣鋪開——
先後印發《關于加強教育機器人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實施意見》,在全縣中小學普及人工智能與編程教育;每周末兩節教育信息課,把全縣教師輪訓一遍;制定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運用考核表,完善教師信息化水平的督導評價制度……
一項“以需促訓、以訓促學、以賽促教、以督促用”的人工智能助力教師培養的機制正在走向成熟:所有學科的教師們都“動”了起來,在信息化加持下各科的課程創意叠出,教師的課題呈井噴狀生發出來,成了從縣市、省再到國家各層次的課題申報、數字教育交流、典型發言中的“常客”;而鉛山鄉村的孩子們在世界機器人大賽等賽事中頻頻獲得一等獎……
地處武夷山脈北麓的山區小縣鉛山,以理念為先、實用為要的有效舉措,最終成功入選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區。
為了解決農村教學點的“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和師資短缺等問題,2015年,上饒市在婺源縣試點推動“專遞課堂”建設。
婺源先後投資5000餘萬元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建成兩間全省首家智慧鋼琴教室,雲錄播教室22間,“專遞課堂”項目覆蓋全縣所有中心小學及村小、教學點,順勢推進“專遞課堂教研共同體”建設,實現城鄉孩子“同上一堂課”,有效緩解偏遠山區師資緊缺現狀。2020年,婺源縣成功入選全國“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
過去幾年,作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的上饒,把智慧教育作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解決師資、資源、條件等不足的一個利器,通過人工智能教育賦能教師,努力實現了彎道超車。
薪火相傳,尊重人才——
激發教師的内驅力
每年教師節,德興市都會舉行一場專屬于教師的盛典——教育榮譽殿堂頒獎。
每年圍繞一個主題,評選出“十佳最美教師”“師德模範”“教學能手”“家校合作實踐者”“尊師重教實踐者”“模範鄉村教師”等獎項。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套班子的所有正副職領導全部出席。
很多教師坦言,在職業生涯中能上一次德興教育榮譽殿堂就知足了!
不單單是德興,在上饒的各個縣(市、區),教師特别是鄉村教師也都受到了社會極高的尊重。
婺源出台縣領導聯系“一校一師”教學點及優秀教師、家庭經濟困難教師制度,并将教育工作納入對鄉(鎮、街道、園區)科級領導班子考核内容;每年安排多名優秀教師休假療養。
玉山縣出台“建設江西教育強縣的十條舉措”,設立“三名工程”專項基金200萬元,大力提高教師待遇,籌設愛心教育基金……件件暖到教師内心。
而更大的禮包正在路上,上饒市即将專門印發《關于加強教師關愛工作的實施意見》,禮包内容包括:中小學教師憑“教師禮遇優待卡”,辦理公交卡享受五折優惠,免費遊覽上饒市域内國有各大景點及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等。
安排一線教師特别是長期從教教師進行療養休養,重點向符合條件的班主任和鄉村教師傾斜;統一建立中小學教師(包括退休教師)健康檔案,落實教師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制度。
辦好教工食堂,提升早餐和中餐品質,免費為參與托管等工作的教師提供晚餐……
在侯小仙看來,教師區别于其他職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自覺性。
種下去一粒粒尊師的種子,激活了一位位教師獻身教育的自覺性,長出了一棵棵幸福成長的參天大樹——
在婺源縣偏遠的大山深處教了大半輩子書,江灣鎮栗木坑小學校長黃碧輝面對着下轄6個“一校一師”的教學點,卻“樂此不疲,沉浸其中”:參加課堂教學競賽獲縣級一等獎、市級三等獎,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幾篇,多次主持省、市級課題立項并結題。
作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地處偏遠農村的廣信區煌固鎮汪村學校形成了以校為家的傳統,擁有20多對夫妻教師。張恕民剛剛來到汪村學校做校長,便總結出學校“三愛”的家文化: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
近年來,上饒市獲評全國最美教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全省模範教師8人、全省師德标兵2人……鄉村優秀教師在上饒紮堆湧現,創造了上饒鄉村優秀教師“群體現象”。
在上饒廣袤的農村,鄉村教師們就像是一朵朵金黃的油菜花,散開在美麗的鄉村原野中,靜靜等待一個個飽滿果實的成熟。
中國最美鄉村,最美的恰是鄉村教師。
來源: 中國教育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