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州五條地鐵通過花都區

廣州五條地鐵通過花都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04:01:02

廣州五條地鐵通過花都區(廣州花都空鐵樞紐)1

空、軌、路、港一體化建設,世界級的樞紐為廣州花都帶來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資料圖片

飛機從白雲機場拉杆起飛,列車在廣州北站呼嘯而過。航道與軌道交會處,生産要素彙聚而至,新的增長極呼之欲出。

坐擁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花都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大型空鐵雙樞紐所在地。空、軌、路、港一體化建設,世界級的樞紐為花都帶來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這裡是世界到達廣州的第一站,密集龐大的航線流量鍊接全球、通往世界。

這裡是珠三角通往内陸的“咽喉”,縱橫交錯的軌道路網銜山接海、輻射八方。

這裡是空鐵融合的航空都會,覆蓋全球的高端資源彙聚而至、蓄勢待發。

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确提出,要“将白雲機場周邊區域打造成為廣州發展的北部增長極,帶動粵北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使命呼喚擔當。花都,正依托立體化交通體系與國内國際緊密而快捷地聯系在一起,彙聚資源、協同發展、躍升城市,讓這裡離世界最近,讓這裡為廣州增長。

世界級的機場

伴随着飛機起降,東風日産制造總部部長陽玉龍又接待了一批客戶。作為廣州汽車産業的龍頭企業,東風日産自2003年創立至今,在花都發轫發展,從最初一個基地,發展到目前六地七廠,整車設計産能達到160萬輛。

地理區位優勢讓花都成為世界到達廣州的第一站,讓企業和全球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說,花都是我們最重要的發展根基和大本營。在這裡,擁有世界級的國際機場,可以鍊接全球夥伴。”陽玉龍說。

經過多年發展,位于花都的白雲機場已成為國内三大樞紐機場。2020年,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問鼎全球。今年3月,民航局發布的《2021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産統計公報》顯示,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為402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204.49萬噸,分列一、二位。

機場,吸引着全球的資金、資源、人才、技術。白雲機場龐大的客貨流量、覆蓋全球的通航網絡,讓其所在地花都也成為了離世界最近的地方,打開了新時期發展的廣闊空間。

2021年7月,京東千億投資簽約花都,攜手共建活力樞紐都會。雙方約定在合作期内,土地開發建設面積不少于1000畝、固定資産投資不少于1000億元、年産值1000億元。當年年底,京東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在花都落地。“從電子商務到物流集散,再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京東接連布局花都,看中的就是國際航空樞紐的絕對優勢。”京東集團副總裁梅濤說。

在全球化視角下,國際機場超越了交通樞紐的意義,它是各類高端生産要素齊聚的平台,新興的國際化門戶将在此形成。

面向未來,花都将打響臨空數智“騰飛牌”,以花都臨空高科技産業園為基礎,打通對接中新知識城和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關鍵節點,加快打造臨空數字電子産業新支柱,統籌推進廣州臨空數智港2.62平方公裡啟動區的規劃建設,提檔升級機場高新科技産業基地。

随着廣州新增長極的定位越發凸顯,在機遇之下,白雲機場将承擔更為重大的使命。花都正像是一塊“海綿”,以客流、貨流帶動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等集聚輻射,讓機場流量成為發展增量。

國際空鐵樞紐

“真快,真便利!”從地鐵站進入廣清城際花都站,搭乘城際列車隻需14分鐘便能到達白雲機場。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花都市民的出行日常。

作為一座國家中心城市的空鐵樞紐所在,伴随着近年來的内聯外通,花都從“大交通”到“大樞紐”的骨架逐漸成形。

14分鐘,這是乘坐廣州東環城際從花都站至白雲機場北站的最快時間;8分鐘,這是規劃白雲機場接駁廣州北站的最短時間;未來,與廣州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與大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直達”、與泛珠三角地區“4小時通達”……樞紐城市格局已現端倪。

花都,是廣州的“北大門”,是珠三角通往内陸的交通要道,素有“省城之屏障,南北粵咽喉”的美稱。

攤開地圖,白雲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在這裡相遇。廣州北站始建于1908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開通運營的高鐵站,集普鐵、高鐵、城際、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規劃建設18站台36線,預計到2035年旅客發送量約4300萬人次。

“正因為背靠白雲機場,廣州北站的地位顯得獨一無二。”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說,花都同時擁有航空和鐵路樞紐,空鐵聯運優勢将成為國内國際市場要素進入廣州的“觸點”。随着空鐵融合功能的進一步加強,聚焦高端創新産業,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将成為廣州甚至是大灣區新的增長極。

目前,白雲機場和廣州北站“2 1”多模式空鐵聯運體系初具雛形。未來,空鐵聯運将把機場腹地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泛珠三角區域,覆蓋人口超過4.53億人。“機場通過高鐵、普鐵的鍊接,快速、雙向輸送客貨流量,能夠迅速擴大航空服務區域,便于充分發揮航空的跨洋運輸、長距離運輸、快速運輸優勢。”廣東省機場集團副總經理朱前鴻說,空鐵融合将進一步鞏固提升廣州雙循環重要戰略支點地位。

花都将持續推進空鐵聯運大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實施空鐵“一體化”。按照規劃,花都将引入高鐵和軌道交通線路,發揮大運量公共交通作用,實現白雲機場旅客的快速集輸運。近期,争取建設廣州北站和白雲國際機場之間的空側專用軌道,實現白雲機場和廣州北站之間的快速直連,實現白雲機場旅客通過高鐵快速便捷疏散;遠期,引入“4條高鐵、1條磁懸浮、4條城際、2條地鐵”,将白雲機場融入國家幹線鐵路網、區域城際軌道網和城市軌道網。

從南北粵“咽喉”到國際空鐵樞紐。“空鐵聯運”的磅礴之勢,能最大化實現花都門戶區域價值,為新一輪發展和增長帶來新的動力源。

現代航空都會

4月底,花都新圖書館正式運行。從秀全公園的一座小樓,到中軸線上的現代大廈,曆經60年孕育出新的文化地标。

縱觀廣州城市發展路徑,軸線是重要的地理坐标。從廣州北站一路向北,一條北部中軸線逐步成形。作為廣州首個區級中軸線,花都中軸線全長17公裡,串聯花都湖、區政府、中央商務區等重要片區,正成為廣州北部“閃亮”區域。

對外,空鐵聯運通向世界步伐加速;對内,空鐵融合引領發展質量升級。樞紐發展直接帶動了花都城市化進程,極大拓展了城市空間。

近10年來,花都經濟增速排廣州第四,2021年GDP突破1800億元。常住人口達164.24萬人,增幅位列全市第三。經濟和人口的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區域發展能級和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提升。

樞紐頂級的流量可以造就強大的發展引擎和航空都市。花都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成為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航空都會區。為此畫了一個“圈”——建設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依托空鐵樞紐之間多條聯運走廊,形成北、中、南3條發展帶。

北部空鐵文旅區以融創文旅城為發展引擎,打造為大灣區北部生态文旅目的地;中部空鐵綜合服務區以花都中心城區建成區,中軸線中央商務組團規劃建設為主陣地,打造為城市綜合服務目的地;南部空鐵創展區,通過交通走廊實現空鐵樞紐間直連直通,打造“創展金廊”,可承載約2500萬平方米的産業創新空間,同時為50萬人提供健康生活空間。

空鐵融合實現從“過道”到“目的地”升級,構建功能複合的城市新中心。而未來的航空都會區,不僅意味着通向全球的道路通暢便捷,更意味着生産和生活方式将與國際共享。

在樞紐引領的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帶動下,放眼全區,“一區一城一港”将撐起現代航空都會的品質功能。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智能新能源汽車城和臨空數智港,共同推動智能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臨空、跨境物流、會議展覽等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張國華認為,機場與城市在花都能實現高效融合發展,形成以臨空經濟區為代表的航空都會區,有希望成為廣州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高端生産要素集聚度最高的地區。

從流量通道到功能核心、戰略中心,北部航空都會區、中部廣州中心城區、南部南沙副中心,共同構建廣州都市圈中樞脊梁。地處灣區頂端的花都,是樞紐之城、機遇之城、活力之城,更是廣州邁向未來城市賽道的新興引擎。

撰文:周甫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