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區塊鍊概念的文章有太多,作為産品經理除了和吃瓜群衆一樣關注區塊鍊如何賺錢,還要對其技術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作者以産品經理的眼光,對區塊鍊的基礎概念、發展、應用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區塊鍊從2017下半年開始持續火熱到現在,在各種媒體的科普下,這個晦澀的詞開始逐漸普及開來。相對于吃瓜群衆,我相信對于區塊鍊如何賺錢的興趣程度會大過于區塊鍊的技術原理以及未來應用。
但是作為産品經理,我們不僅要考慮吃瓜群衆的感受,同樣也要對技術有一定的了解。無論是區塊鍊、AI或者未來其他更為先進的技術,都是一樣:隻有清楚技術的邊界,才能在邊界内創造出最好的用戶體驗。
對于區塊鍊的基礎概念,這裡不再贅述,現在講區塊鍊的文章一搜一大把。
但是無論講得再怎麼天花亂墜,都離不開區塊鍊的這兩個重點: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一、認知區塊鍊
我想用最簡單的比喻來快速過一遍區塊鍊的基礎知識:
我們可以用成語接龍來“不恰當”比喻區塊鍊:第一個成語,我們把它稱為“創始區塊”,後面接的成語,我們稱之為一個個的“區塊”,成語的個數,稱為區塊的“高度”,每個參與成語接龍的人稱之為“節點”,思考成語的過程稱之為“挖礦”。
那麼遊戲開始:例如我是這個遊戲的發起者,我說了第一個成語“一字千金”,那麼在座的各位“節點”接受到我這個信息,就在開始挖礦。當第一想出來下一個成語的人馬上就會說出“金枝玉葉”,那麼其他的人就馬上放棄接第一個成語,開始接第二個成語。
以此類推,等遊戲進行到一定時間,就會得到一個很長很長的成語鍊。那麼這條成語鍊,是我們一起參與的,我們都知道整個鍊條完整的内容,就算我是遊戲發起者,我也無法控制這條鍊的走向,這叫做“去中心化”。
如果有人居心叵測,想要改動這條成語鍊的内容,我們就會拒絕他,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這條成語鍊的正确内容,除非超過1/2的人同意改動,假設這個人真的說服了1/2的人當然能夠改動了,這叫做“51%”算力攻擊。這是“不可篡改”性的一部分。
我們再觀察這個鍊,我們會發現成語是頭尾相連,要是其中有個成語被非法改動,那麼整條鍊就連不起來,這也是保證不可篡改的特性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為所欲為為所欲為為所欲為為所欲為”呢?是不是真的是為所欲為了呢?當然不是,在區塊鍊中,還有一個時間戳來保證内容的獨一性。
實際上區塊鍊的基礎概念就是這樣,理解起來并不難。但是在計算機中并沒有像人一樣的智能能夠通過思考來維持這樣的遊戲規則,轉而是使用了雜揉各種學科的方式方法來實現,其中“工作量證明”更是一個巧妙的經濟學設計。
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PoW):是一種對應服務與資源濫用、或是阻斷服務攻擊的經濟對策。
一般是要求用戶進行一些耗時适當的複雜運算,并且答案能被服務方快速驗算,以此耗用的時間、設備與能源做為擔保成本,以确保服務與資源是被真正的需求所使用。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為什麼電信詐騙這麼猖狂,因為電信詐騙成本太低了,所以被濫用。如果是精心設計的套路,則需要很長時間的鋪墊,例如卧底行動,代價十分高昂。所以你會甯可相信電視上消息(因為上電視成本更高),也不會相信短息群發的消息。
在區塊鍊網絡上使用工作量證明的方法,可以保證節點不被惡意控制,以保障主鍊的安全。
有人指責說工作量證明的方式是對資源的浪費,在比特币網絡中的哈希計算毫無意義。從這個角度上說确實是這樣,但是實際上無論是怎麼樣的方式,都存在資源消耗,隻是孰多孰少的問題,是否能被接受。
但是從現在來看,POW算法消耗的資源實在太大,甚至對于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顯卡和内存漲價。
所以也出現了一些改良的算法,如POS、DPOS。目前比較火熱的EOS就是主推DPOS的模式:即以投票的形式選出工作節點,本質上是一種多中心的形式。
如果區塊鍊大規模應用,完全去中心化,就目前而言實在是很難。
二、區塊鍊發展
區塊鍊出現的确切時間倒是沒有相關的資料,甚至是其“始作俑者”中本聰也不知是何許人。
從2009年以來,随着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以比特币為代表的區塊鍊1.0。2013年V神(Vitalik Buterin)受到比特币的啟發,提出了以太坊區塊鍊智能合約平台,正式開啟了ICO的模式。
所以ICO這玩意兒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鮮玩意兒,隻是在最近才頻繁的走進平常人的世界中。在以太坊上,任何人都可以快速創建自己的token,ICO的門檻低到隻需要扯一扯白皮書。
以太坊相比比特币網絡,最重要的特點是其支持智能合約。這使得區塊鍊更具有想象力,它不再隻是一個用于記賬的賬本網絡,由此衍生出更為豐富的場景。
簡單的說,智能合約分為三個部分:一個輸入,一個輸出,一個執行條件。它存儲在區塊鍊上,是受參與方認可的。
我們平常的應用軟件其實也可以簡單看成這三部分,我們通過操作進行輸入,軟件通過屏幕進行輸出,内部進行一些條件執行。隻是在區塊鍊上,這一切都是被簡化的。
這邊順便提一個概念:圖靈完備。即在不考慮硬件制約的條件下,能夠滿足圖靈機的所有功能。
智能合約是圖靈完備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手機上、電腦上能跑的程序都是可以用智能合約做到,隻是由于區塊鍊的性能制約,跑不動。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大佬說,區塊鍊能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一個原因。
但是智能合約也有個緻命弱點:基于區塊鍊的特性,不可篡改,萬一發布的是一個有bug的智能合約,那真是廢了,隻能重新再做一個。
區塊鍊并不是絕對安全的:理論上黑客如果掌握了51%的節點,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另外區塊鍊的分叉也是有風險的,任何人都可以發起分叉,那麼就可以發起重放攻擊。
例如BTC分叉出一個BCC,在分叉之前的交易兩條鍊都是接受的,分叉之後就不同了。也就是說在分叉之前的币,你可以在BTC上花一次,又可以在BCC上花一次。所以一般交易所都不支持分叉
另外,區塊鍊中最重要的私鑰也是很容易被盜取的,而且被盜取後幾乎是無法挽回的。盜取私鑰的方式也很簡單,通過傳統的木馬病毒、釣魚網站之類的都可以盜取。而且一旦被盜取,也沒有一個中心化的組織在維護你的權益。一切都得自己承擔。
三、區塊鍊應用
以上就是區塊鍊的基本知識内容了,接下來要分享的是一些目前區塊鍊的一些應用。
在講應用之前,需要先了解幾個概念:公有鍊、私有鍊和聯盟鍊。
- 公有鍊就是類似比特币這種,人人都可以參與的;
- 私有鍊則是自己内部使用,其實比較像是分布式存儲的概念,自己内部使用并不能說有去中心化的效果。對标我們現在的網絡拓撲結構,就是局域網和廣域網的去區别;
- 聯盟鍊則是由幾個不同主體共同發起的區塊鍊網絡。
steemit是一個基于區塊鍊的社交媒體平台,其創始人Daniel larimer也是EOS的創始人。這個區塊鍊社交媒體平台有什麼特點呢?它的整套機制的設置,将創作者的利益和平台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在steemit上,發布文章收到點贊,是可以獲得steem代币獎勵的。而steem代币可以兌換成SP,SP相當于steemit平台的股東,系統每個周期都會産生一定量的steem,根據SP的持有數量分配。擁有的SP越多,點贊的權重越大;被SP多的人點贊,獲得的獎勵就越多。獲得的steem可以到交易所上換成法币。
steem币的價值來源于大家對于平台的認可,所以社區的人都會盡力維護社區的内容以保證質量,那麼自己持有的steem才能保持價值。但是這種模式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市場上還是由股東(即SP持有者)買單,目前上面的文章都是免費的,除非後面開始做付費閱讀,否則整個系統是負和的。
網易星球是個基于區塊鍊的價值交換生态圈,但是其實它隻是個披着區塊鍊外衣的積分牆:
- 它的token産出,是由用戶每天登陸領取的,或則完成任務獲得,是不是很像簽到任務的套路?
- 其token不能用來交易,而是用來參與競拍。是不是又是很像積分商城?
所以這個應用基本就是個大忽悠。
區塊鍊防僞算是區塊鍊一個比較靠譜的應用方向,螞蟻金服、京東等巨頭都有在做。針對酒類、食品、藥物等商品,構建一個基于區塊鍊的防僞信息存儲系統,防止不法分子僞造、篡改數據庫信息。
但是這個應用目前而言,作為聯盟鍊來說:可以統一平台,規範行業,以及增強數據安全性。但是作為防僞碼落地而言,防僞碼僞造的問題還是沒法解決,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空間維度上的事情。
其他方向的應用,可以去交易所上看看對應項目的白皮書。
例如天算利用區塊鍊做預測、保全網利用區塊鍊做存證等,其實大部分項目目前還是沒有實際落地,提出的概念也有待商椎。
目前對于火熱的概念,不明真想的吃瓜群衆很容易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也不排除跟風投機。
有大佬說過,其實不管是以太坊還是比特币,可能都不足以撐起區塊鍊的未來。一個共識構建、分布自治的網絡世界,是極具想象空間的,但是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專欄作家#
跹塵,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人工智能産品經理,獨立音樂人,擅長需求分析、原型設計和項目管理。喜歡閱讀、思考、創作。網易雲音樂主頁:跹塵。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