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9:20:59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讀把欄杆拍遍時)1

文字記錄着書寫者的人文關懷,而流傳下來的書籍承繼着閱讀者的情感記憶。

《人人皆可為國王》《遙遠的村莊》《穿越唐詩宋詞》三本書從在複旦大學出版社初版至今,已過去十二年的光景,惜時手捧書卷的少年,已不在朗朗書聲的課堂。仍記得“把欄杆拍遍”的暢快淋漓,記得“遙遠的村莊”裡泥土的訴說,記得“穿越唐詩宋詞”中所抵達的千年前的古迹,記得那顆在閱讀時近似于詩的、豐沛敏感的内心。

“上海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曾陪伴許多人走過他們的中學時代,這套書直至今天還在不斷地重印再版。這些書中,始終保存着對閱讀與文學的敬畏,以及我們同學少年時,對詩性人生與激情的追求。

梁衡先生曾回憶他1968年畢業時,被分配到内蒙古的一個農村裡,村裡沒有什麼書可讀,塞外的數九寒冬,四個大學生擠在一盆火炕上念詩,互相回憶過去讀過的好詩:“從北京帶去的《朗誦詩選》幫我們度過了那個寒冬之夜。現在想來是有點幼稚,但卻留住了一點激情的火苗,受用一生。”

讀“把欄杆拍遍時”,我們“恰同學少年”。

這三本書的出版曆史,恰也證明,閱讀所帶來的“激情的火苗”,始終不熄。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棄的感歎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曆史的風雲,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它們交織在一起,如地殼内岩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力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隻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

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歎一口氣,也是首好詞了。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裡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杆,卻也可成一條虬勁的龍頭拐杖,别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株草。從“沙場秋點病”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後掰開嚼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自号“稼軒”,同盟鷗鹭,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

“一将功成萬骨枯”,一員武将的故事,還要多少持刀舞劍者的鮮血才能寫成。那麼,有思想光芒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闆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冷靜思考。所以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産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把欄杆拍遍》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讀把欄杆拍遍時)2

《人人皆可為國王》

——梁衡散文精讀

梁衡 原著

李郦 編注

多少年之後我才知道,我們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來的,是此時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遺忘。

那根躺在牆根的幹木頭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葉全部遺忘?我走了,我會記起一生中更加細微的生活情景,我會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沒看見的一根針,記起早年貪玩沒留意的半句話、一個眼神。當我回過頭去,我對生存便有了更加細微的熱愛與耐心。

如果我忘了些什麼,匆忙中疏忽了曾經落在頭頂的一滴雨、掠過耳畔的一縷風,院子裡那棵老榆樹就會提醒我。有一棵大榆樹靠在背上(就像父親那時靠着它一樣),天地間還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我八歲那年,母親随手挂在樹枝上的一個筐,已經随樹長得夠不着。

我十一歲那年秋天,父親從地裡撿回一捆麥子,放在地上怕雞叼吃,就順手夾在樹杈上,這個樹杈也已将那捆麥子舉過房頂,舉到了半空中。這期間我們似乎遠離了生活,再沒顧上拿下那個筐,取下那捆麥子。它一年一年緩緩升向天空的時候我們似乎從沒看見。

現在那捆原本金黃的麥子已經發灰,麥穗早被鳥啄空。那個筐裡或許盛着半筐幹紅辣皮、幾個苞谷棒子,筐沿滿是斑白鳥糞,估計裡面早已空空的了。我們竟然有過這樣富裕漫長的年月,讓一棵樹舉着沉甸甸的一捆麥子和半筐幹紅辣皮,一直舉過房頂,舉到半空喂鳥吃。

“我們早就富裕得把好東西往天上扔了。”

——劉亮程《樹會記住許多事》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讀把欄杆拍遍時)3

《遙遠的村莊》

劉亮程散文精讀

(第二版)

劉亮程 著

黃榮華 編注

從“開元”盛世到白居易來時的“長慶”年間,一百多年的歲月又已經交給了曆史。白居易沒有正面寫樓與樓中之人,但言開元之臨風無情老樹,長慶的多情憑吊之人,無限的俯仰今昔之感,便盡在其中。數十年後,杜牧也前來吊古傷今,寫了一首《過勤政樓》: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莓苔随意滋生,甚至爬上銜門環的銅制門飾。雖未明說,但勤政樓的破舊荒廢已意在言外。時間呵,這是天地間至高無上的主宰,人間任何位高權重者,都休想與之抗衡,哪怕貴為帝王;世上任何堅固的建築,也無法經受它的風吹雨打,哪怕堅如金石。

待到我千年後跟蹤前來,勤政樓不僅早已人去樓空,而且連樓也早已不知去向,隻剩下劫後餘生的幾個石礎,凄涼在蔓草荒煙之中,兀自回憶它們當年所承載的歌聲與笑語,煊赫與繁華。

能與時間角力并取得勝利的,不是手握重權的帝王将相,而是傑出的詩人和紫苔不侵風雨不蝕的優秀詩篇。這個問題,最好去詢問李白,他當年雖然被唐玄宗賜金還山,等于逐出長安,但現在卻早已凱旋。在興慶宮公園内高達三重的“彩雲閣”前,在一泓碧水中央,他正以手支頤側身而卧,長眉入鬓,長髯垂胸。我想前去叩問,但恐怕他還沒有從一時的醉酒千年的小寐中醒來。暫時别去驚動他吧,在他的石像之側久久伫立,我仿佛聽到輕微的鼾聲。聲直上千雲霄。

——李元洛《長安行》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讀把欄杆拍遍時)4

《穿越唐詩宋詞》

李元洛 原著

黃榮華 王希明 編注

作者(編著者)分享:

一個中學生的精神成人,少不了自主閱讀。學會讀書,養成讀書習慣,提高讀書能力,積累精神資源,一言以蔽之,讀書做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而如今,基礎教育已陷入了一個誤區:一切為了升學,為了應付考試。學生隻知讀課本,做教輔,對課外讀物很少問津。其結果是,我們的學生即使進了一流大學,仍然缺乏應有的人文素養,缺乏文史知識,缺乏懷疑精神,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從嚴格意義上說,他們還不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

怎麼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可能讀一些好書,這個問題就顯得非常突出。

那麼,讀些什麼書呢?雖然,當今圖書市場相當繁榮,書刊多如牛毛,但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教師作相應的指導。“上海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影響我高中時代的一本好書”正是為幫助中學生朋友解決這一問題而編寫的一套系列叢書。

為更好地滿足全國中學生朋友的閱讀需要,我們約請了北京、陝西、河南、山東、浙江、江西、廣東、上海等十多個省市的著名中學師生,推薦他們認為最有閱讀價值的讀本,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嶄新的書系——“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

這套嶄新的書系體現了編注者的三大構想:讓中學生朋友們共享同齡人的精神資源、增加同學們的情感和思想積累、協調學習者與社會的關系。但這套書系的編注還有一個重要理由,那就是關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人的建設。當看到這三本書的作者,梁衡、李元洛、劉亮程的名字時,我們的腦海中也即刻浮現出一系列個性極其鮮明的當代中國人形象。

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智慧人生、醇厚人生、詩性人生,都有着極大的感染力。他們作為當代散文創作的大家、名家,其作品都達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某種高度,因此值得人們去解讀,并在解讀中找到前行時必要的憑藉。

“上海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影響我高中時代的一本好書”在編輯出版之初,即關注到中學生如何讀書,如何讀好書的問題。在新課改推行“整本書閱讀”的今天,這套書系依然符合這一時代發展的目标,這個目标也将貫穿中學生教育的始終。它旨在幫助學生喚醒它們内心應予以萌芽的懷疑精神、獨立精神和自由精神。這套書将廣為人知或鮮為人知的曆史事件聯類貫通,讓閱讀者從曆史發現、甄别、揭示中獲取真知,并通過教師引導、同齡人的閱讀體悟等模塊,鍛煉閱讀者的思辨力。

讓中學生人生的閱讀早期,讀好書,會讀書,是于他們終生閱讀有益、有價值的事。優質的文章内容與其中透出的文人精神,也是這套書不斷再版、再印的原因。這套書系中的部分書也不斷入選中學生必讀書單,深受廣大老師、學生的好評。這是一套經曆時間和閱讀者檢驗的書。

編輯推薦

隻有從根本上提高人文素養,才能在考試中高屋建瓴,應付裕如,穩操勝券。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黃玉峰

學會從夾縫中看曆史,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而不是人雲亦雲,是這本書值得大家學習和思考的地方。

——複旦大學附中語文教師 李郦

“成功也有罪孽,有時甚至罪孽深重”。正是書中諸如此類看待曆史的辯證思維方法,加深了我對政治課本上唯物辯證法的理解,也教會了我用一種全面而審視的眼光看待事物。

——複旦大學附中 陳吉

書中的他們(曆史人物)個個都有隐衷,他們本身也不願意經曆沉痛的創傷。可當災難無情地降臨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了超越世俗的勇氣。而且,苦難越深,他們的形象越高大。苦難竟成了他們的磨刀石,原來,苦難會拯救人生!

——華東師大二附中 朱依依

老師說

部分當當書評:

老師推薦,說是極好的書。剛到手,還沒看。語文高考,對閱讀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學校也在提倡整本書閱讀。閱讀經典尤為重要。本書的序言是著名語文教學大家于漪老師,每篇文章的重要部分都有相應說明和指導,對孩子的閱讀起到引領的作用。希望孩子通過閱讀這些名篇,能正真提高語文素養和考試成績。

這套低調的叢書編選用心,時間跨度很長,一版再版,有解釋有詳解有重點,是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好選擇,推薦購買。

本期編輯 | 劉西越 陳沛雪

圖書編輯 | 李又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