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做培訓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很可愛的現象。有超過6成的公司,都開始關注員工的情商,其中更是高達80%的企業,願意為幫助員工梳理情緒而花時間。
我記得有一晚,九點多的時候,一個客戶還和我說:“我在和我其中一家分店的店長談心。他最近情緒波動好大,我得陪着他,不然整個分店的氣壓都不太對勁了。”
看來員工的情緒對職場的影響,不再隻是同事之間的小打小鬧,而是從單純人事關系的處理,上升到了對企業文化的影響。這對管理者們來說尤其明顯。
情緒反應機制已經伴随了我們每個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所以了解了我們的情緒問題以後,我們需要付出和減肥一樣大量的時間和耐心。
如果在工作中一遇到情緒就沖動的想要辭職,那除了在你的履曆上多了些變動以外,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的好處。
我們對人類原始的情緒肯定不陌生:喜怒哀樂。可是在職場中,基本的情緒更具體,比如羨慕、嫉妒、激動、羞恥、委屈和恐懼等等。這些情緒常常環繞在我們周圍,有的它讓我們迅速膨脹,有的它也會時不時就跳出來叫嚣一下:老子不幹了!
仔細回想我們的過往經曆不難發現,所有的基本情緒,都是在短時間内爆發的,也就是說,基本情緒是具有突發性的。
想象一下,在你呈上去的一份工作總結中,出現了3處常識性錯誤。你的上司當即把報告摔在你面前并勒令你重新寫一篇。那麼這時,他憤怒的情緒就是突發的。而你,也可能會因為他的過激反應而突然産生一種委屈的情緒。
大多時候我們絕不會當下就意識到,“哦,原來現在的我,正被籠罩在委屈的情緒下!”而是轉身回到辦公室,悻悻地改着報告。心裡的憋屈被越放越大,很有可能從此,就對上司的印象多了些“不近人情”的标簽。
所以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要有意識地覺察并判斷情緒。
當我們輕易就被情緒控制時,其實不是性格惹的禍,而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在作祟。
受到外界刺激時,人體會進入到一個情緒預備狀态,如果在預備狀态期間我們沒有及時的進行覺察和幹預,情緒就會爆發出來。
心理學中有一個專門描述遇到外部刺激和作出反應過程的理論:情緒ABC理論。
A(activating event),指激發事件,比如業績很糟糕、下屬的違規行為、領導的諷刺等等。
B(belief),指信念和思維,也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和解讀這種糟糕的事件。
C (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也就是我們最後做出了怎樣的反應。
ABC理論的發明者,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真正影響結果的,并不是激發事件本身,而是由我們的信念和思維方式引發的。
而我們沒有意識到情緒,就是因為我們常被以下幾種思維模式影響着:
慣性思維影響着我們不會去刻意分辨哪個是刹車,哪個是油門。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就是處于這種慣性思維下,對于自身的表情、語氣和語言都是無意識的表露。生活中我們也常會用這種态度去進行問題的處理。
“這個月已經加班5天了,再這麼下去誰能受的了啊!”員工在表達對加班常态的看法時,表面上是在提出異議,但實際他已經在傳達了憤怒和不滿的情緒。
在這樣的自駕駛模式下,人們對自己的情緒和言行是缺少意識的,所以往往不能夠清晰的表達意見和解決方案,反而會引發沖突。
可想而知,當這個員工面臨的是一位同樣不太會控制情緒的管理者時,那麼對話就會演變成一場針對“員工是否應該加班”的博弈,而非進行對提升工作效率的探讨。
這種思考模式在領導者身上尤為明顯,也就是當一個絕對化的要求未被實現時,我們就會産生極度不滿的情緒,這種不滿也許就會衍生成憤怒。
比方說前文提到的工作總結的案例,上司之所以會感到憤怒,是因為他認為你的總結必須是毫無纰漏的。就像很多領導會認為下屬必須要具備自省的能力、必須要有規劃頭腦、必須要對市場有全面的了解一樣。
這種事無巨細的領導方式和必須型的思考方式,也是引發情緒的始作俑者。
類似像”他就是故意針對我!”和“他絕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這種随意下定義、貼标簽、以偏概全的想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過。
我們常因為同事的一次性行為就将别人歸類,于是妄下結論的思維模式就導緻了我們将情緒過分的誇大。
難道一切的負面情緒都是具有破壞性的嗎?當然不是,負面情緒也分為積極的負面情緒和消極的負面情緒兩種。如果說消極的負面情緒會給我們帶來壓力,那麼積極的負面情緒則會使我們充滿動力。
心理過濾的人常常會産生自責或羞恥的情緒,他們覺得事情做不好都是自己的責任。如果不能夠客觀地面對這種罪責歸己的思維習慣,本身可以推動我們變得更好的“内疚感”,就會由積極變得負面。
所以在這種反思式的情緒到來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面對它。
當然,很多看似是好的情緒,但如果過分放任不懂得把控,同樣具有破壞性。這大概就是“樂極生悲”的意思吧。
雖然情緒種類大同小異,但其實每個人的情緒風格卻不盡相同。要想真正了解自己情緒的來源,我們就要認識自己的情緒風格。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理查德·戴維森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情緒風格,這就是人們的情緒反應在類型、強度和持續時間上的差異。
而影響人們有着不同情緒風格的,是情緒的六個維度,也可以說是六個坐标。
情緒調整生活态度社交直覺自我覺察情境敏感專注力
有的人在情緒到來時,會迅速做出調整和恢複。就像我們常說的那種“心大”的人,吵完架沒多一會兒,就可以跟沒事兒人一樣,照舊嘻嘻哈哈的。而有的人卻容易崩潰,恢複緩慢,長時間都無法從壞心情中走出來。
也就是在面對問題時,你的思維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考研失敗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都是不小的打擊,但有的人就會想,也好,考不成研究生就早點出來工作,多積累點社會經驗也許将來發展的更快。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積極的生活态度。
指的是對别人情緒和心理變化的敏感度。
社交直覺強的人,能夠在團體活動中,敏銳地捕捉到别人的情緒變化。相對的,生活中也常見社交直覺比較遲鈍的人。他們往往自己說錯了話導緻别人不開心,卻很久都意識不到,依舊滔滔不絕。
這有點像多元智能中的内省智能,也就是對内在的自我是不是有清楚的了解。
比如當我們對同事發火時,是否能清晰的意識到情緒是來自同事的失誤,還是因為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于是看什麼都不順眼。能夠快速的辨别自己的内在變化,就是自我覺察能力敏銳的表現。像是心中自成鏡像,情緒一覽無遺。
指的是能否區分不同社交場合的交往習慣和規矩。
去圖書館、電影院要手機靜音、不能大聲喧嘩;去長輩家做客要帶禮物;開會的時候不能玩手機做自己的事等等,這些都屬于對情境敏感的行為。而對情境不敏感的人,則常常讓自己或别人處于一種尴尬的境地。
專注力強的人,哪怕在吵雜的環境也不容易分心。而專注力差的人,就容易被輕易地影響,産生情緒。
每個人身上這六種成分的不同比重,造成了不同的情緒風格。我們通過這六個維度去檢測自己的特性,就能發現為什麼我們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情緒。
工作技能庫為你助力“團隊輕學習”,打造“點-線-面-體”:
點:了解什麼是情緒
線:職場情緒控制技能
面:樂觀力
體:自我管理
通過了解什麼是情緒;掌握職場情緒控制技能,提升樂觀力,完善自我管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