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對玩家來說本身就是追求樂趣,帶入進一種不一樣體驗的旅程
大部分玩家都喜歡在電子遊戲裡尋求現實做不到的事,比如在極品飛車裡追尋飙車手的刺激,在使命召喚裡感受戰場的殘酷,在刺客信條中體驗中世紀的帝國,在文明系列裡了解國家體系。
除了這些感官刺激強烈的大作外,遊戲界還有一些冷門的學習類遊戲,不少學者發現将“遊戲”與“學習”結合在一起後,會産生一種叫做“寓教于樂”的化合物。
寓教于樂概念是:教育要通過藝術和美的形式來進行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操縱教學中的認知因素來引發學生懷着興趣——快樂情緒來進行高效學習。
于是乎,教學遊戲應運而生,像FC相當早期的一些教育遊戲,各種常識教學,數學英語,甚至還有紡織……
3DS還有和奈奈美學英語系列,而最新的主機NS上也複刻了《數學力王》這款包含中學1年,2年,3年的教學。每一年都有超過1500個數學題。還内置了一些腦鍛煉的小遊戲。
随着電子遊戲的影響不斷擴大,也逐漸深入現實教育,在追趕汽車的火車也已經漸漸追趕不上時代的今天,出題老師把魔爪伸向了學生生活中未被驚擾的最後一個伊甸。
學生的試卷上出現這樣的題目:在一場PUBG遊戲中,你發現你的敵人從Pochinki南部的橋下潛到Sosnovka軍事基地。
哪一種武器在105bars的總壓強下能更快地擊中他?AKM or MI6A47,Patm1013bar,水的密度-17/m,潛水深度=17m。水平距離=120m,直接距離=100m(水中2.1m)……
這并不難猜,國内外的學生在經過大量小紅小明等題材的轟炸後,終于審美疲勞,引入些大家喜聞樂見的素材增加學生興趣。
由此可見一個好題的标準不止是考察知識,貼合實際、源于生活,有足夠的知名度,最好還帶那麼點話題性,才是師生真正喜聞樂見的好題。
而遊戲,正是這種标準下的好題材。
它的适應性體現在,隻要出題老師想,各個領域的試卷都可以有遊戲的身影。
IG奪冠為内容的語文題閱讀理解《IG奪冠,新生代的另一種體育強國夢》。
物理題
一位帥氣的男孩将嘴完全封閉地包住了整根熱狗……
英語題
全篇隻看懂我浴皇大帝—簡自豪的中文詞條
以及更加硬核的物理題
《英雄聯盟》裡的娜美的大招是召喚一道海潮。晃動她法杖(長度L)後,周圍會産生水的波動。波浪的流動速度v,波浪撞擊後産生的壓力為P,兩者都取決于重力g、水的深度h、水的密度以及水和空氣接觸面的表面張力。
《英雄聯盟》的距離單位是units。娜美和她的法杖長度均為L=80units,重力是g=1500 units/s²。水的密度是1 Kg/unit³。娜美能制造h=40 units高的波浪,移動速度為v=1000 units/s。這道波浪對路徑上的英雄可以造成p=150點法術傷害,1點法術傷害等于10⁴ kg unit⁻¹ s⁻¹。
問:博爾特能躲過波浪的傷害嗎?
讓我們回到正軌上來,沒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哪怕是這些遊戲題材的試卷你也拿不到及格,遊戲目前隻擁有現實知識的一小部分,你也并不能此為借口沉迷遊戲,荒廢學業。
但也不能否認,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合理性,正如去年電影頭号玩家原著《玩家一号》描述的那樣:
幾乎可以說,我是被《綠洲》的互動教育程序帶大的,這套系統不收費、易上手,所有小孩都可以接觸。
我童年的大段時間都耗在了名叫“芝麻街”的虛拟社區中,那裡除了有會陪我唱歌的布偶,還有形形色色教我如何走路、算術、讀書、寫字及與他人分享的交互式遊戲。而在掌握了這些初步的技能後,我很快就發現《綠洲》其實還是個巨大的公共圖書館,即使是我這樣身無分文的孩子,也可以在這裡看到、聽到、觸到、玩到這世界上的幾乎每一本書、每一部影視劇、每一首歌、每一件藝術品和每一款遊戲。那些知識、藝術,還有人類文明的所有娛樂項目都被收納其中。
好在我還有綠洲,它讓我保持理智。它是我的操場,我的學前班,我的世外桃源。
書中這種高效公平的信息化未來教育也正是依托電子遊戲這一概念誕生的,這本書也被譽為矽谷入職必看,相信不論哪種科技的進步,最終都能推動一個像綠洲這樣的虛拟世界誕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